课件19张PPT。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战国七雄自学1:商鞅变法(4分钟)1、背景:春秋以前,土地属于( )所有.春 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 )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土地的人,变成( )。
2、目的: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3、支持者:( )
4、时间:(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
建立土地所有制2.奖励耕战.奖励耕织奖励军功3.建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治理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国富兵强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封建制度,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变法内容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 公元前356年,秦国新上任的官员商鞅在咸阳城南门竖起一根木杆,并贴出告示:“谁能把这跟木棍扛到北门,赏十金。”告示下聚满了人,大伙直嘀咕:“这是什么难事,赏这么多金?”结果谁也不去扛。商鞅见没人响应,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人们更加疑惑了,不知这位新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时候,一个壮汉上前扛起木杆就走,一口气走到北门。商鞅立刻赏他“五十金”。看热闹的人纷纷议论:“这位新官说话真算数。”商鞅因此很快提高了威信。不久,商鞅在秦国开始变法。商鞅秦孝公秦国变法舌战图变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力的,但历史向前发展必须变革。青年一代必须从小就树立勇于变革、积极实践的精神,
才能与时俱进,顺应这个变革的时代。秦孝公改革派旧贵族百 姓立木为信商鞅课后思考: 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成功了,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1、改革促发展,改革促进步。一个国家只有顺应时代的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前程。
2、改革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重重阻力,才能成功。启示这是谁?他做了什么贡献?始知李太守,
伯禹亦不如.自学2:著名的都江堰(2分钟)1、时间:( )时期
2、地点:( )蜀郡岷江中游。
3、主持者:( )
4、用途:( )
5、意义(作用):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 )成为“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分水堰分洪灌溉内江岷江外江农业大变革
铁农具 春秋出现,战国推广牛耕 至迟春秋末年已使用,
战国时进一步推广。兴修水利战国时期,秦蜀郡太守李冰
在岷江中游修都江堰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生产关系大变革私田 奴隶农民 奴隶主地主社会性质大变革背 景公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
从此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每一次变革都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
的发展。
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巨大
变化的“大变革的时代”。1、都江堰水利工程解决了那条河流造成的水患灾难()
A.黄河 B.岷江
C.淮河 D.长江
B2、商鞅变法中主要为了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是( )
A.建立县制
B.奖励耕战
C.奖励军功
D.承认土地私有
A3、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县城任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活在( )
A.管仲改革之时
B.周平王东迁之时
C.商鞅变法之后
D.晋文公称霸中原之前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