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
1.肝脏有病的人应少吃(
)
A.蔬菜
B.饭
C.瘦肉
D.油煎蛋
2.有些药物常被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从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特点来看,其原因是(
)
A.胃能消化淀粉,使药物慢慢渗出
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C.胆汁不能消化淀粉
D.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3.下列营养物质中,可以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的是(
)
A.无机盐和维生素
B.蛋白质和糖类
C.脂肪和糖类
D.脂肪和蛋白质
4.小华患了龋齿,他感到疼痛难忍,这说明龋洞已发展到了(
)
A.牙釉质
B.牙髓
C.牙本质
D.牙骨质
5.水、无机盐、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进入血液的过程叫(
)
A.消化
B.吸收
C.运输
D.分泌
6.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的顺序是(
)
①蛋白质 ②淀粉 ③脂肪 ④无机盐 ⑤维生素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②①
D.②①③
7.人的消化道中,能够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是(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8.下面是某学习小组在学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有关知识后,在一次小组讨论会上,对自己的一些生理活动进行的梳理和归纳。请你认真阅读后,结合图甲(消化系统模式图)和图乙(与小肠相通的消化腺)回答下列问题:
(第8题)
(1)小芳说,我早晨吃了一个馒头,馒头的化学性消化是从[2]
开始的。
(2)小洁说,早晨我还吃了个鸡蛋,鸡蛋中含有的蛋白质是从图甲中的[4]__
__开始进行化学性消化的。
(3)洋洋说,早晨我吃了油条和豆浆,油条中含有的脂肪物质,需要通过图乙结构中的[3]
分泌的
乳化后才能进行化学性消化。
(4)涛涛说,不管你吃的馒头、鸡蛋,还是油条和豆浆,最终经消化后,都要到图甲结构中的[6]
才能被吸收,因为该结构是消化食物、吸收养料的主要场所。
(5)小婧说,图乙中,结构[2]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其原因是有[3]分泌的消化液流入这里,有[5]分泌的
流入这里,还有肠壁内的肠腺分泌的肠液也流入这里。
9.下图的三条曲线分别表示不同的食物成分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①、②、③、④、⑤表示)被消化的程度。请据图回答:
(第9题)
(1)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开始进行化学消化的部位是[③]__
__;蛋白质被消化成
才能被吸收。
(2)人的胆囊被切除后,食物中__
__(填“甲”、“乙”或“丙”)的消化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3)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④]
,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内壁结构特点是
。
10.为探究食物中的成分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某科学研究小组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40只白鼠平均分成A、B两组,前20天A组以糖(淀粉)、脂肪、无机盐和水饲喂,B组以A组的食物加上牛奶进行饲喂。20天后两组交换食物继续喂养至40天。如图是A、B两组白鼠40天内的生长情况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第10题)
(1)该实验所检验的假设是
。
(2)为使实验能达到预期的结果,你认为最好应选用__
__(填“幼鼠”或“成年鼠”)进行实验。
11.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其原因是(
)
①胃肠停止蠕动 ②血液不流向胃肠 ③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 ④胃肠蠕动减慢 ⑤消化腺的分泌能力降低
A.①②⑤
B.
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为什么肚子饿了会咕咕叫?原来,人饥饿的时候,胃部肌肉挤压,其内部的水和空气就会发出咕咕叫的声音,这无疑是最明确的需要进食的信号。以下关于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胃位于腹腔的右上方,上连食道,下接十二指肠
B.胃壁内有胃腺,可分泌胃液,能对脂肪进行初步消化
C.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储存食物,并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
D.胃内形成的食糜中含有淀粉、麦芽糖、氨基酸、脂肪酸
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2)
1.人的口腔里能把淀粉初步消化的酶是(
)
A.蛋白酶
B.胰淀粉酶
C.唾液淀粉酶
D.肠淀粉酶
2.人在发高烧时,常常不思饮食,出现这种现象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
A.消化道中的食物没有被消化
B.发烧使胃肠蠕动减慢
C.代谢废物排出受阻
D.酶的活性减弱
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B.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D.酶只在细胞内有催化效应
4.饭前饮茶不利于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饭前饮茶使消化液分泌少了
B.饭前饮茶使消化液只用来消化茶水,很少用来消化食物
C.饭前饮茶使胃液pH升高,降低了胃中酶的活性
D.饭前饮茶使胃蠕动减慢
5.胃液中的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催化作用大大降低,原因是(
)
A.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机会只有一次
B.胃蛋白酶被小肠稀释
C.小肠内的温度高于胃内的温度
D.小肠内的酸碱度比胃内的酸碱度高
6.某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设计和过程如下表。每隔5分钟,从每支试管中取少量水样,加革兰氏碘液测试,观察颜色变化,直到2号试管不变蓝为止。请回答下列问题:
(1)2号试管加碘不变蓝,说明
。
(2)1号试管在此实验中起__
__作用。
(3)2号试管加碘不变蓝,3、4号试管加碘后变蓝,由此可见,酶发生催化作用的条件之一是
。
7.请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第7题)
(1)加碘液后呈现蓝色的试管是
。
(2)比较__
__,可得出被煮沸的唾液淀粉酶已失去活性。
(3)比较乙和丁,可得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
。
8.如图所示,横轴表示酶的反应条件,纵轴表示酶的催化效率,能正确反映温度(或pH)与绝大多数酶的催化效率关系的是(
)
9.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生物体内都含有各种各样的催化酶。如图所示为人体内某种酶在不同pH条件下,其催化效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第9题)
A.pH从5升高到7,酶的催化效率逐渐升高
B.t1的温度在37
℃左右
C.人体内各种酶在中性环境下的催化效率最高
D.在温度从0→t2的变化中,酶的催化效率逐渐降低
10.淀粉酶的种类有多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从浸泡后的绿豆中提取淀粉酶溶液,为了研究酸碱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以淀粉琼脂为材料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5片大小相同的滤纸小圆片,编为1~5号。将其分别在五种不同成分的溶液(各溶液成分如下表)中浸泡后取出,按如图甲所示放置在盛有淀粉琼脂薄片的培养皿中,盖上盖子。
滤纸编号
溶液成分
1
淀粉酶溶液
2
淀粉酶溶液+稀盐酸
3
淀粉酶溶液+稀碳酸钠溶液
4
稀盐酸
5
稀碳酸钠溶液
(第10题)
②将培养皿置于37℃的恒温箱中,半小时后取出,将碘液均匀滴入培养皿中,约1分钟后用清水缓缓冲去多余的碘液。
③实验结果发现: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出现了大小不等的清晰区(即没有变蓝色的区域),其中3号周围的清晰区面积最大,4号和5号周围以及其余部位均显蓝色,如图乙所示。
(1)为什么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会出现清晰区?
。
(2)为了判断酸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应选择第2号与几号进行对照?__
__。(填写滤纸编号)
(3)实验结果表明,
(填“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该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11.如图是模拟淀粉的消化过程,图中“剪刀”模拟消化液中的
。
(第11题)
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
参考答案
1.肝脏有病的人应少吃(D)
A.蔬菜
B.饭
C.瘦肉
D.油煎蛋
2.有些药物常被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从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特点来看,其原因是(B)
A.胃能消化淀粉,使药物慢慢渗出
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C.胆汁不能消化淀粉
D.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3.下列营养物质中,可以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的是(A)
A.无机盐和维生素
B.蛋白质和糖类
C.脂肪和糖类
D.脂肪和蛋白质
4.小华患了龋齿,他感到疼痛难忍,这说明龋洞已发展到了(B)
A.牙釉质
B.牙髓
C.牙本质
D.牙骨质
5.水、无机盐、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进入血液的过程叫(B)
A.消化
B.吸收
C.运输
D.分泌
6.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的顺序是(D)
①蛋白质 ②淀粉 ③脂肪 ④无机盐 ⑤维生素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②①
D.②①③
7.人的消化道中,能够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是(D)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8.下面是某学习小组在学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有关知识后,在一次小组讨论会上,对自己的一些生理活动进行的梳理和归纳。请你认真阅读后,结合图甲(消化系统模式图)和图乙(与小肠相通的消化腺)回答下列问题:
(第8题)
(1)小芳说,我早晨吃了一个馒头,馒头的化学性消化是从[2]口腔开始的。
(2)小洁说,早晨我还吃了个鸡蛋,鸡蛋中含有的蛋白质是从图甲中的[4]__胃__开始进行化学性消化的。
(3)洋洋说,早晨我吃了油条和豆浆,油条中含有的脂肪物质,需要通过图乙结构中的[3]肝脏分泌的胆汁乳化后才能进行化学性消化。
(4)涛涛说,不管你吃的馒头、鸡蛋,还是油条和豆浆,最终经消化后,都要到图甲结构中的[6]小肠才能被吸收,因为该结构是消化食物、吸收养料的主要场所。
(5)小婧说,图乙中,结构[2]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其原因是有[3]分泌的消化液流入这里,有[5]分泌的胰液流入这里,还有肠壁内的肠腺分泌的肠液也流入这里。
9.下图的三条曲线分别表示不同的食物成分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①、②、③、④、⑤表示)被消化的程度。请据图回答:
(第9题)
(1)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开始进行化学消化的部位是[③]__胃__;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
(2)人的胆囊被切除后,食物中__丙__(填“甲”、“乙”或“丙”)的消化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3)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④]小肠,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内壁结构特点是有无数小肠绒毛,每根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解】 甲在①口腔中开始消化,是淀粉;乙在③胃中开始消化,是蛋白质;丙在④小肠中开始消化,是脂肪。胆囊是贮存胆汁的,胆汁可以乳化脂肪。
10.为探究食物中的成分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某科学研究小组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40只白鼠平均分成A、B两组,前20天A组以糖(淀粉)、脂肪、无机盐和水饲喂,B组以A组的食物加上牛奶进行饲喂。20天后两组交换食物继续喂养至40天。如图是A、B两组白鼠40天内的生长情况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第10题)
(1)该实验所检验的假设是食物中的成分可能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2)为使实验能达到预期的结果,你认为最好应选用__幼鼠__(填“幼鼠”或“成年鼠”)进行实验。
【解】 A组食物与B组食物的不同点是B组食物中加了牛奶,除去牛奶后,结果B组鼠的平均体重先增加后减小,说明了食物中的成分可能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为了使实验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最好应选用幼鼠进行实验。
11.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其原因是(B)
①胃肠停止蠕动 ②血液不流向胃肠 ③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 ④胃肠蠕动减慢 ⑤消化腺的分泌能力降低
A.①②⑤
B.
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 剧烈运动会使人体中的血液流向骨骼肌,流向肠胃中的血液会相应的减少,因此会影响食物的消化。
12.为什么肚子饿了会咕咕叫?原来,人饥饿的时候,胃部肌肉挤压,其内部的水和空气就会发出咕咕叫的声音,这无疑是最明确的需要进食的信号。以下关于胃的说法,正确的是(C)
A.胃位于腹腔的右上方,上连食道,下接十二指肠
B.胃壁内有胃腺,可分泌胃液,能对脂肪进行初步消化
C.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储存食物,并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
D.胃内形成的食糜中含有淀粉、麦芽糖、氨基酸、脂肪酸
【解】 胃位于腹腔的左上方,胃液对蛋白质初步消化,对脂肪不能消化;氨基酸和脂肪酸在小肠中形成,而不是胃中。
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2)
1.人的口腔里能把淀粉初步消化的酶是(C)
A.蛋白酶
B.胰淀粉酶
C.唾液淀粉酶
D.肠淀粉酶
2.人在发高烧时,常常不思饮食,出现这种现象的最根本的原因是(D)
A.消化道中的食物没有被消化
B.发烧使胃肠蠕动减慢
C.代谢废物排出受阻
D.酶的活性减弱
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D)
A.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B.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D.酶只在细胞内有催化效应
4.饭前饮茶不利于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下列解释正确的是(C)
A.饭前饮茶使消化液分泌少了
B.饭前饮茶使消化液只用来消化茶水,很少用来消化食物
C.饭前饮茶使胃液pH升高,降低了胃中酶的活性
D.饭前饮茶使胃蠕动减慢
5.胃液中的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催化作用大大降低,原因是(D)
A.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机会只有一次
B.胃蛋白酶被小肠稀释
C.小肠内的温度高于胃内的温度
D.小肠内的酸碱度比胃内的酸碱度高
6.某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设计和过程如下表。每隔5分钟,从每支试管中取少量水样,加革兰氏碘液测试,观察颜色变化,直到2号试管不变蓝为止。请回答下列问题:
(1)2号试管加碘不变蓝,说明其中的淀粉已被完全分解。
(2)1号试管在此实验中起__对照__作用。
(3)2号试管加碘不变蓝,3、4号试管加碘后变蓝,由此可见,酶发生催化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反应温度是37_℃。
7.请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第7题)
(1)加碘液后呈现蓝色的试管是甲、丙、丁。
(2)比较__乙、丙__,可得出被煮沸的唾液淀粉酶已失去活性。
(3)比较乙和丁,可得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pH影响。
8.如图所示,横轴表示酶的反应条件,纵轴表示酶的催化效率,能正确反映温度(或pH)与绝大多数酶的催化效率关系的是(A)
9.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生物体内都含有各种各样的催化酶。如图所示为人体内某种酶在不同pH条件下,其催化效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B)
(第9题)
A.pH从5升高到7,酶的催化效率逐渐升高
B.t1的温度在37
℃左右
C.人体内各种酶在中性环境下的催化效率最高
D.在温度从0→t2的变化中,酶的催化效率逐渐降低
10.淀粉酶的种类有多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从浸泡后的绿豆中提取淀粉酶溶液,为了研究酸碱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以淀粉琼脂为材料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5片大小相同的滤纸小圆片,编为1~5号。将其分别在五种不同成分的溶液(各溶液成分如下表)中浸泡后取出,按如图甲所示放置在盛有淀粉琼脂薄片的培养皿中,盖上盖子。
滤纸编号
溶液成分
1
淀粉酶溶液
2
淀粉酶溶液+稀盐酸
3
淀粉酶溶液+稀碳酸钠溶液
4
稀盐酸
5
稀碳酸钠溶液
(第10题)
②将培养皿置于37℃的恒温箱中,半小时后取出,将碘液均匀滴入培养皿中,约1分钟后用清水缓缓冲去多余的碘液。
③实验结果发现: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出现了大小不等的清晰区(即没有变蓝色的区域),其中3号周围的清晰区面积最大,4号和5号周围以及其余部位均显蓝色,如图乙所示。
(1)为什么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会出现清晰区?淀粉酶的催化作用。
(2)为了判断酸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应选择第2号与几号进行对照?__1__。(填写滤纸编号)
(3)实验结果表明,弱碱性(填“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该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11.如图是模拟淀粉的消化过程,图中“剪刀”模拟消化液中的消化酶。
(第1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