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蚂蚁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用赞美的情绪演唱好歌曲《小蚂蚁》。通过演唱歌曲,教育学生学习小蚂蚁遵守纪律、互相帮助,勤劳勇敢的精神,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两大乐句节奏相同、曲调不同的特点,初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专心听音乐的习惯。
3.通过跳集体邀请舞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与同学的协作能力,同时主要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和集体合作的精神。
2学情分析
《小蚂蚁》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从整体的水平看,整体水平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但是部分班级在音乐的听觉稍有差异。一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已学过一些儿歌,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从整体水平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行为习惯方面进步较大,学习目的性也有所增强,个别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有所改进。每个班都有一些表现非常棒的学生,他们在音乐聆听活动和音乐表现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但还存在着个别学生不能自律,因此在教学中还是要加强常规教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这学期对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和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歌词的记忆。
4教学过程
(l)让学生边听着《小蚂蚁》音乐,边按节拍踏步走进教室。
(2)做一个拍手律动。让学生听着小蚂蚁的音乐跟着教师拍手,每四小节的前三小节分别模仿小蚂蚁的动作,第四小节的拍击节奏。(第一次老师创编节奏,再有学生创编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音乐,培养学生的节奏表现力与节奏创作力)
2.导入新课。
(提前让学生搜集关于蚂蚁方面的资料,观察、了解蚂蚁有什么生活习性,学生有了这方面的资料准备,教师就可以提问。)
教师提问:“课下,你们观察到蚂蚁有什么特点 你对蚂蚁有哪些方面的了解 ”
学生回答:“蚂蚁的群体性很强;善于合作;蚂蚁见面相互用触角问好,用触角传话,很有礼貌;蚂蚁懂得天气,一到下雨天他们就把家搬到树上;蚂蚁注意积蓄,具有吃苦精神;蚂蚁的种类很多;蚂蚁的分工不同,有指挥的、有传信的、有搬运的、组织得很有秩序。”
(设计意图:用这种方式导入新课,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3.学唱歌曲
(1)节奏练习
A拍击节奏
B随《小蚂蚁》伴奏音乐拍击节奏
C用动作表现节奏
D再随《小蚂蚁》伴奏音乐表现节奏
(2)用学习童谣的形式学习歌词
教师教学生读童谣《小蚂蚁》,第一拍拍手,第二拍用手指点手心。
(设计意图:通过读童谣来学习歌词,并让学生加深四儿拍强弱规律)
(3)学习歌曲《小蚂蚁》
A完整安静的聆听歌曲小蚂蚁,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B再次聆听歌曲用lu模唱歌曲
C随琴添歌词,教师纠正不足
D
做歌词接龙游戏。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便于记住歌词,让学生做歌词接龙的游戏,先是老师和学生接龙,然后学生分组接龙,采用出声接龙和默唱接龙交替进行,直至学生掌握记熟歌词。)
(4)表现歌曲。
提示学生用什么速度和力度来演唱这首歌曲最合适,根据蚂蚁的特点,进行研究讨论。讨论前,教师先给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唱出来,(三种速度:慢速、中速、快速。三种力度:强、中强、弱),然后学生通过唱,自己体会感受,选择出合适的速度和力度,并说出理由。如选择强的力度,可能因为蚂蚁的那种吃苦精神;选择弱的力度,可能认为蚂蚁长得小,没有太大的力气。速度也不一样,选择快速,可能认为蚂蚁想快快搬运粮食;选择慢度,因为蚂蚁走不快。不管学生选择哪种速度和力度,教师都予以肯定,这主要为了初步丰富学生这方面的知识,进行初步地感受。但是还是选择一种最为合适的中速和中强的力度来演唱比较好,然后集体拍手或踏步唱一遍。
(5)动作表现歌曲
A在每一乐句的最后两拍让学生创编打招呼,点头,行礼,拥抱等动作表现歌曲。
B再让学生围城一个大圆圈以集体舞的形式表现歌曲
(6)
老师简单总结活动情况。
提问学生,你们通过上这节音乐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了什么 或感受到了什么 或体验到了什么 表演了什么 或受到了什么教育等),学生基本上都能说出来,这种总结方式,让学生善于动脑、善于归纳学习内容,也便于记忆、领会。最后教师期望学生都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