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29 15:4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夫差矛 勾践剑 春秋护头铜冑 太原春秋赵卿大墓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东 周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公元221年 战 国春 秋 阅读下列资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1.材料描述了春秋时期政治发展的什么情况?2.结合课本回答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资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⑴王室衰微,诸侯强大。
⑵诸侯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⑶民族矛盾的发展。(畜力)(人力)材料:孔子有个弟子叫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叫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个大夫姓牛,字子耕。
比一比 你愿意使用哪种工具?动荡的春秋 之 深层根源考古发现 西周礼制等级森严,
“天子九鼎、
诸侯七、
卿大夫五”。
鼎---权力的象征
春秋时期,郑庄公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随之仿效。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
东周(春秋战国) 周天子的势力一落千丈西周时周王室直接控制土地东迁后王室实际控制土地根本原因: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崩溃。 阅读下列资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2.结合课本回答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雍新田临淄商丘郢吴会稽洛邑周BCEDA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齐晋楚秦宋填一填春秋五霸:1、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2、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春秋列国图 齐桓公改革:
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晋文公改革:
重用狐偃、赵衰等人,修明内政、整饬法纪,增强战备,施惠百姓,发展生产。接受狐偃“尊王攘夷”的主张。动荡的春秋——诸侯争霸 想一想,春
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改革变法,
以变求强 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对这句话,你怎样理解?春秋战争的实质:诸侯为争夺土地和人口的争霸战争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史料补充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促进各民族间的民族交融;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局部统一,推动了社会变革和进步学会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1、用辩证的方法进行客观评价,从正反两方面思考。
2、把历史事件或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思考。整 体 感 知政治上: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经济发展:
铁农具
牛耕动荡的
春秋时期思想上:
开启
“百家争鸣”政治上:
变法改革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分裂---局部统一---统一旧制度遭到破坏:分封制破坏新旧交替 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频繁,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