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
一、选择题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A.胶体粒子带电
B.产生丁达尔效应
C.胶体粒子做布朗运动
D.胶体粒子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
2.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在雾天打开车灯会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C.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
3.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并煮沸一段时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此液体不具有的性质是( )
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
B.插入石墨电极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
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
D.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
4.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100
nm之间
B.能透过半透膜
C.颜色都呈红褐色
D.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都产生红褐色沉淀
5.有一胶体,在电泳实验中其胶粒向阴极移动,对这种胶体进行下列处理,不发生聚沉的是( )
A.加硫酸钠溶液
B.加热
C.加硅酸胶体
D.加氢氧化铁胶体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泥浆中泥沙是溶质、水是溶剂 ②常用医用酒精中,水是溶剂,酒精是溶质 ③凡是分散质能通过半透膜的分散系即属于胶体 ④胶体的聚沉属于物理过程 ⑤豆腐属于胶体
⑥胶体带电是电泳的前提条件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除③都正确
D.全不正确
7.CuSO4溶液和Cu(OH)2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
A.分散质粒子都不能通过滤纸
B.都比较稳定,密封一段时间也不会产生沉淀
C.都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D.加入盐酸都先产生沉淀,而后沉淀溶解
8.现有甲、乙、丙、丁和Fe(OH)3等五种胶体,按甲和丙、乙和丁、丙和丁、乙和Fe(OH)3胶体两两混合,均出现胶体聚沉现象。则粒子带负电荷的胶体是( )
A.甲和乙
B.丙和乙
C.甲和丁
D.丙和Fe(OH)3胶体
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利用电泳现象区别溶液和胶体
B.用滤纸过滤除去溶液中的胶体粒子
C.用渗析的方法除去胶体中的离子或分子,以净化胶体
D.向Fe(OH)3胶体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以除去胶体中的Cl-
10.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现将淀粉和稀Na2SO4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袋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 )
A.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加入碘水不变蓝
C.加入BaCl2溶液没有白色的沉淀产生
D.加入碘水变蓝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有氯化钠溶液、水等
B.在1
L
2
mol·L-1
Fe(OH)3胶体中,含有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2NA
C.在Fe(OH)3胶体中滴入少量稀硫酸将有沉淀产生
D.淀粉胶体中含有少量的NaCl,可用适量AgNO3溶液除去
1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A.胶体粒子带电
B.产生丁达尔效应
C.胶体粒子做布朗运动
D.胶体粒子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
13.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在雾天打开车灯会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C.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
14.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并煮沸一段时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此液体不具有的性质是( )
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
B.插入石墨电极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
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
D.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
15.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100
nm之间
B.能透过半透膜
C.颜色都呈红褐色
D.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都产生红褐色沉淀
16.有一胶体,在电泳实验中其胶粒向阴极移动,对这种胶体进行下列处理,不发生聚沉的是( )
A.加硫酸钠溶液
B.加热
C.加硅酸胶体
D.加氢氧化铁胶体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泥浆中泥沙是溶质、水是溶剂 ②常用医用酒精中,水是溶剂,酒精是溶质 ③凡是分散质能通过半透膜的分散系即属于胶体 ④胶体的聚沉属于物理过程 ⑤豆腐属于胶体
⑥胶体带电是电泳的前提条件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除③都正确
D.全不正确
18.CuSO4溶液和Cu(OH)2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
A.分散质粒子都不能通过滤纸
B.都比较稳定,密封一段时间也不会产生沉淀
C.都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D.加入盐酸都先产生沉淀,而后沉淀溶解
19.现有甲、乙、丙、丁和Fe(OH)3等五种胶体,按甲和丙、乙和丁、丙和丁、乙和Fe(OH)3胶体两两混合,均出现胶体聚沉现象。则粒子带负电荷的胶体是( )
A.甲和乙
B.丙和乙
C.甲和丁
D.丙和Fe(OH)3胶体
2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利用电泳现象区别溶液和胶体
B.用滤纸过滤除去溶液中的胶体粒子
C.用渗析的方法除去胶体中的离子或分子,以净化胶体
D.向Fe(OH)3胶体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以除去胶体中的Cl-
21.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现将淀粉和稀Na2SO4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袋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 )
A.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加入碘水不变蓝
C.加入BaCl2溶液没有白色的沉淀产生
D.加入碘水变蓝
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有氯化钠溶液、水等
B.在1
L
2
mol·L-1
Fe(OH)3胶体中,含有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2NA
C.在Fe(OH)3胶体中滴入少量稀硫酸将有沉淀产生
D.淀粉胶体中含有少量的NaCl,可用适量AgNO3溶液除去
23.(双选题)某胶体遇盐卤(MgCl2)或石膏水易发生聚沉,而遇食盐水或硫酸钠溶液不易发生聚沉。由所给信息可以判断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胶体粒子的直径大于100
nm
B.遇BaCl2溶液,此胶体可以发生聚沉
C.此胶体粒子带有正电荷
D.Na+使此胶体聚沉的效果不如Ca2+、Mg2+
二、非选择题
24.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时,液体变为红褐色,得到的是Fe(OH)3胶体。用此分散系进行实验:
(1)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做电极,接通直流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颜色______________,这表明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
(2)向其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纯此分散系的方法叫________。
25.如图所示,家庭小实验制得的分散系按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指明属于哪种分散系:(填字母)
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浊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AgNO3、KI、KNO3都是无色晶体或白色固体,而AgI却是黄色固体。
(1)指出AgI的类别:________。
(2)0.01mol/L的AgNO3溶液滴入到0.01mol/L的KI溶液中,生成黄色胶体,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浓的AgNO3溶液和浓的KI溶液混合,生成黄色沉淀,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使AgI胶体聚沉为AgI沉淀的方法:________。
27.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已知淀粉溶于水后,淀粉粒子的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现有两个试剂瓶,其标签已模糊不清,只知道分别盛有淀粉溶液和氯化钠溶液,试用多种方法将其鉴别出来。
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答案】D
【解析】由胶体与其他几种分散系的性质可知,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故D项正确。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2.
【答案】B
【解析】雾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蛋白质溶液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在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发生胶体的聚沉,然后氢氧化铁与酸反应而溶解;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的油水混合物是乳浊液,不是胶体。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3.
【答案】C
【解析】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得Fe(OH)3胶体,光线通过胶体会形成光亮的“通路”,即产生丁达尔现象,A项正确;Fe(OH)3胶体粒子因吸附正电荷而带正电,通入直流电后,在阴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B项正确;Fe(OH)3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会发生聚沉现象,C项错误;把Fe(OH)3胶体加热、蒸干、灼烧后,会得到Fe2O3,D项正确。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4.
【答案】D
【解析】氯化铁溶液的粒子直径小于1nm,颜色为黄色,能透过半透膜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胶体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100
nm之间,颜色都呈红褐色,不能通过半透膜,能和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聚沉而产生红褐色沉淀。故D项正确。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5.
【答案】D
【解析】根据胶体中胶粒带电的特性,电泳时胶粒向阴极移动,胶粒带正电,加入胶粒带负电的胶体可发生聚沉。加热、加电解质溶液也都能使胶体发生聚沉。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胶体微粒带正电荷,所以氢氧化铁胶体中的胶粒带正电荷;而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微粒吸附阴离子,胶体微粒带负电荷,所以硅酸胶体的胶粒带负电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6.
【答案】B
【解析】①泥浆中泥沙是分散质,水是分散剂,③溶液中的分散质能透过半透膜,但胶体中的分散质不能透过半透膜,⑥胶体不带电,胶体粒子带电。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7.
【答案】B
【解析】溶液和胶体的分散质粒子都能通过滤纸;CuSO4溶液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CuSO4溶液中加入盐酸不会产生沉淀。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8.
【答案】B
【解析】因为氢氧化铁胶体微粒带正电荷,所以乙带负电荷,则丁带正电荷,丙带负电荷,甲带正电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9.
【答案】C
【解析】没有颜色的胶体、溶液,做电泳实验没有现象,无法区别;胶体微粒可以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可以用半透膜除去其中的离子或分子;在胶体溶液中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体凝聚,无法除去Cl-。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10.
【答案】B
【解析】这是一个渗析实验,如果半透膜完好无损,则只有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能够透过半透膜,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烧杯中的液体可以检验出硫酸根离子,检验不出淀粉的存在,即加入碘水不变蓝,可以证明半透膜无损。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11.
【答案】C
【解析】氯化钠溶液和水都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且水不能称为分散系,A项错误;在1
L
2
mol·L-1
Fe(OH)3胶体中,含Fe(OH)3共2
mol,而Fe(OH)3胶体粒子是由若干个Fe(OH)3形成的聚集体,所以该胶体中含有的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2
mol,B项错误;在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稀硫酸,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消失,原因是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当加入少量电解质H2SO4时,胶体先聚沉,随着H2SO4的加入发生反应:2Fe(OH)3+3H2SO4===Fe2(SO4)3+6H2O,最终沉淀消失,C项正确;D项的操作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D项错误。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12.
【答案】D
【解析】由胶体与其他几种分散系的性质可知,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故D项正确。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13.【答案】B
【解析】雾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蛋白质溶液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在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发生胶体的聚沉,然后氢氧化铁与酸反应而溶解;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的油水混合物是乳浊液,不是胶体。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14.
【答案】C
【解析】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得Fe(OH)3胶体,光线通过胶体会形成光亮的“通路”,即产生丁达尔现象,A项正确;Fe(OH)3胶体粒子因吸附正电荷而带正电,通入直流电后,在阴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B项正确;Fe(OH)3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会发生聚沉现象,C项错误;把Fe(OH)3胶体加热、蒸干、灼烧后,会得到Fe2O3,D项正确。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15.
【答案】D
【解析】氯化铁溶液的粒子直径小于1nm,颜色为黄色,能透过半透膜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胶体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100
nm之间,颜色都呈红褐色,不能通过半透膜,能和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聚沉而产生红褐色沉淀。故D项正确。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16.
【答案】D
【解析】根据胶体中胶粒带电的特性,电泳时胶粒向阴极移动,胶粒带正电,加入胶粒带负电的胶体可发生聚沉。加热、加电解质溶液也都能使胶体发生聚沉。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胶体微粒带正电荷,所以氢氧化铁胶体中的胶粒带正电荷;而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微粒吸附阴离子,胶体微粒带负电荷,所以硅酸胶体的胶粒带负电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17.
【答案】B
【解析】①泥浆中泥沙是分散质,水是分散剂,③溶液中的分散质能透过半透膜,但胶体中的分散质不能透过半透膜,⑥胶体不带电,胶体粒子带电。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18.
【答案】B
【解析】溶液和胶体的分散质粒子都能通过滤纸;CuSO4溶液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CuSO4溶液中加入盐酸不会产生沉淀。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19.
【答案】B
【解析】因为氢氧化铁胶体微粒带正电荷,所以乙带负电荷,则丁带正电荷,丙带负电荷,甲带正电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20.
【答案】C
【解析】没有颜色的胶体、溶液,做电泳实验没有现象,无法区别;胶体微粒可以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可以用半透膜除去其中的离子或分子;在胶体溶液中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体凝聚,无法除去Cl-。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21.
【答案】B
【解析】这是一个渗析实验,如果半透膜完好无损,则只有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能够透过半透膜,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烧杯中的液体可以检验出硫酸根离子,检验不出淀粉的存在,即加入碘水不变蓝,可以证明半透膜无损。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22.
【答案】C
【解析】氯化钠溶液和水都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且水不能称为分散系,A项错误;在1
L
2
mol·L-1
Fe(OH)3胶体中,含Fe(OH)3共2
mol,而Fe(OH)3胶体粒子是由若干个Fe(OH)3形成的聚集体,所以该胶体中含有的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2
mol,B项错误;在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稀硫酸,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消失,原因是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当加入少量电解质H2SO4时,胶体先聚沉,随着H2SO4的加入发生反应:2Fe(OH)3+3H2SO4===Fe2(SO4)3+6H2O,最终沉淀消失,C项正确;D项的操作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D项错误。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23.
【答案】BD
【解析】溶液中的离子所带的电荷越高,越容易把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中和,使胶体发生聚沉。氯化镁溶液中是Mg2+、Cl-,Na2SO4溶液中是Na+、SO42-,可以判断是阳离子使胶体发生聚沉,胶体粒子带负电荷,加入正电荷较高的阳离子,容易使胶体发生聚沉。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24.
【答案】(1)逐渐变深 Fe(OH)3胶粒带正电荷 电泳
(2)形成红褐色沉淀 电解质(NH4)2SO4电离出的SO42-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电荷,使Fe(OH)3胶体聚沉
(3)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形成黄色溶液 电解质H2SO4使Fe(OH)3胶体聚沉,随着H2SO4的加入,H2SO4与Fe(OH)3发生反应:2Fe(OH)3+3H2SO4===Fe2(SO4)3+6H2O,使沉淀溶解
(4)渗析
【解析】(1)Fe(OH)3胶粒带正电荷,在外加电场的作用向电源的阴极移动,同时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红褐色,故阴极附近的颜色会加深,这种现象叫做电泳。(2)氢氧化铁胶粒带电荷,在加入电解质后,正电荷被电解质电离出来的离子所点的电荷中和,发生聚沉。(3)硫酸也是一种电解质,同样会使氢氧化铁胶体发生聚沉,但是氢氧化铁又能和硫酸反应,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氢氧化铁聚沉后又溶解。(4)提纯胶体的方法是渗析。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25.
【答案】①A、C、D ②B ③E
【解析】植物油不溶于水,但溶于汽油。泥土不溶于水,食盐、蔗糖易溶于水形成溶液,墨水是胶体,溶于少量水,还是胶体。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26.
【答案】 (1)盐(或银盐)
(2)AgNO3+KI===AgI(胶体)+KNO3 复分解反应
(3)AgNO3+KI===AgI↓+KNO3 复分解反应
(4)加入KI浓溶液(其他电解质溶液也可以)
【解析】 (1)根据AgI的组成元素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AgI属于盐类。
(2)稀AgNO3与稀KI溶液反应生成AgI胶体,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浓AgNO3与浓KI溶液混合生成AgI沉淀,该反应也属于复分解反应。根据需要,可控制条件制得胶体或沉淀。
(4)AgI胶体聚沉可以加入电解质溶液。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27.
【答案】方法一:在水平方向上用激光笔照射两个试剂瓶,能够发生丁达尔效应的是淀粉溶液,余者为氯化钠溶液。
方法二:分别取1
mL未知溶液于两支试管中,然后分别滴入1~2滴硝酸银溶液,能够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钠溶液,余者为淀粉溶液。
方法三:用两支试管分别取未知液,然后分别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出现糊状聚沉的是淀粉溶液,另一种溶液为氯化钠溶液。(任选其中两种方法,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
【解析】淀粉溶液可通过①加热聚沉②丁达尔效应③加入碘水变蓝等方法鉴别;NaCl溶液可通过①检验Na+②检验Cl-③导电性(NaCl溶液导电、淀粉溶液不导电)等方法鉴别。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