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快乐啊多幸福
教学设计
1设计理念
整节课的环节安排从走进西藏,了解风土人情;学藏歌;学藏舞,学藏语几个环节展开教学。目的旨在通过各个环节的学习,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心底去感悟音乐的生动和跳跃的情绪。音乐的美是无与伦比的,只有让学生去聆听、去观察、去行动,才能把音乐更好的驻扎在他们的心中。
2教材分析
《多快乐呀多幸福》是一首结构短小的西藏民歌。它的调式很独特,其前8小节为羽调式,后8小节巧妙地转换为商调式,别有情趣和韵味。欢快活泼的旋律极富动感,唱之欲舞。歌曲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和谐团结、欢快起舞的热闹场面。
3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
2.感受欢快与抒情的情绪对比,并能积极参与歌表演,边唱边跳。
3.初步了解藏族的风俗人情。
4学情分析
对农村学校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藏族的了解很少,再者,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嗓音自然、形体灵巧,因此,适合采用歌、舞、图片、表演等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产生学唱藏族歌曲的兴趣。
5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
难点:1、学会歌曲中附点音符及一音两字处的演唱。
2、学习用高兴的心情、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6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师弹奏起立音乐)。
2.节奏练习。出示:
(1)1=2/4xxxxx|xx|xxxx|x-||
我们聚集在这里真呀真快乐
(2)1=2/4x.xxx|x.xx|xxxx|xxx||
高高兴兴在一起一呀二呀三呀三”
谈话引出“我们聚集在这里真呀真快乐”,“高高兴兴在一起一呀二呀三呀三”再按以上节奏带学生朗读。
学生练习。
3.练声。
如果给这些节奏配上旋律就更好听了。出示:
1=C--D2/4
23211|66|2235|6-||
我们聚集在这里真呀真快乐
6.165|2.356|5321|666||
高高兴兴在一起一呀二呀三呀三
师范唱,然后生跟琴练唱。
活动2【导入】
二、设置问题
感性导入
1.师:“小朋友们,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
对,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枝花。每个民族都有他们独特的风俗习惯和艺术风格。现在老师想表演一段舞蹈,看谁能一下猜出,这是哪个民族的?”
2.师:“谁来猜一猜?”(指名回答)
师:“你们对藏族还有别的了解吗?”
生:“......”
师:“藏族人民主要聚居于我国西南部的西藏自治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西藏的风情吧!
(出示课件,逐一了解西藏在中国版图上的位置、著名的布达拉宫、藏族服饰、巍巍雪山...)”
师:“西藏美吗?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活动3【讲授】
三、整体感受学唱歌曲
1.整体感受。
播放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像: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面?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指名答)
2.学唱歌曲。
(1)学习旋律。课件出示歌谱
师范唱,再带学生唱。
生跟琴用“La”模唱旋律。
(2)学唱歌词。(课件出示歌词)
a.按节奏朗读歌词。(边读边拍节奏)
师:同学们有没发现,歌词中出现了一个很特别的词,你知道是什么吗?(解释“查拉羊卓拉”的意思。)
b.师范唱。
c.师弹奏音乐,生轻声跟唱。
提出不足之处。纠正难点地方,如;聚集在
(4)歌曲处理。
师:“小朋友们表现都很棒,很快就学会了,那怎样使它更动听呢?要唱出怎样的心情?”
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5)分组唱。
四、表演表现
感受歌曲
师:“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让我们和他们一起跳起来吧。”
(1)教师示范藏族舞的两个基本动作:点踏步和三步一撩。学生一起模仿。
(2)播放《多快乐呀多幸福》音乐,师生一起边唱边跳。
活动4【活动】
五、拓展延伸
1.师:“注意看老师的最后一个舞蹈动作了吗,这是藏族的双手礼。藏族有一个特殊的风俗,有尊贵的客人来临、或是要向他人表达祝愿时都要献上洁白的哈达,同时说上一句“扎西得勒”,向他人表示祝愿。你能猜出“扎西得勒”的意思吗?
师:“是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吉祥如意、幸福安康,现在,老师要将这句祝福送给你们,祝你们学习进步、天天快乐,扎西得勒!”
2.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藏族的礼节吧。”(指导学生学习藏族的双手礼)
3.师:“今天我们的教室来了许多尊贵的客人,让我们用藏族的礼节和语言为他们送上祝愿,好吗?
最后,让我们跟随音乐边唱边走出教室,并将祝愿带给你们所有认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