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科学的历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1科学的历程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11-30 18:5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科学的历程
教案
1教学目标
能主动探讨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并展望未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中国技术发展的辉煌的自豪;对中国在科学上的落后形成责任感。
2.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3.能主动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科学知识
1.知道人类的科学历史进程是怎样的。
2.知道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发展是紧密联系的。
2重点难点
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3课前准备
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历程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整理有关科技改变人们生活的课件资料。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科学的历程
第一课时
观察谈话引入:
看单元页插图,这是什么含义?你怎样理解?(跨越古今、传承文明、敢于创新、发展科技)
2、引出本课的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科学的历程”(板书课题)。
3、读单元页文字,你是怎样理解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为啥这样说呢?你能举例说说嘛?(如农业上,以前,人们是用镰刀收割,用手插秧,现在,用机械化生产,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以前靠人力挖掘隧道,一天能挖几米就很不错了。现在,用盾构机。科技使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
二.回顾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
(一)回顾我国的科学历程
1.你了解我国的科学发展历程吗?说说你知道的。
2.播放课件:学生观看课件,教师边问边介绍
你认识这些物体吗?它们是什么制成的?
1)、大约在二、三百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旧石器时代,这一时期人们使用的石器大多是用石英、熔岩、燧石打制成的,用来切割、刮削或砍砸,称为旧石器时代。人类靠采集野生植物和捕捉野生动物,过着朝不保夕,勉强糊口的生活,没有任何剩余物品可作其他用途。
大约在公元前9000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人们不再用打制法,而是用磨制法制作石头工具,人类开始定居生活。人类由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农业生产成为了社会的支柱,人类从此进入了农业社会。
2)、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新兴的冶金术也逐渐被人们掌握。最早提炼出来的金属是铜,人类进入了青铜器时代。
后来,人们知道了炼铁,发明了镰和犁,意味着人类首次能利用自身体力以外的力量作为动力。铁器时代是继青铜器时代之后人类发展史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它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期。铁器的广泛使用,使人类的工具制造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亦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奴隶制社会的瓦解。
你知道“四大发明吗?
3)中国古代文明自汉代后的隋、唐起,随后1000年,是一个伟大的黄金时代。早在汉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富饶、人口最多,在许多方面最先进的国家。中国文明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对人类遗产的巨大贡献,始终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一时期,中国时代科学技术取得了非凡的进展。司南、火药、印刷术首先在文学、战争、航海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此外,造纸术从中国传到了阿拉伯和欧洲,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过去,用羊皮纸制作一本《圣经》,至少需要300张羊皮。与此同时,中国人还栽培了许多水果和植物,柠檬、橘子等。橘子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
在技术发明上中国取得了非凡的进展,但在科学上收获不大。即使是技术上的成就,也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往往只追求技术上的进步,而不去深究其中的原理。掌握一定知识的,往往沉迷于风花雪月、吟诗作对或者就是八股文章。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如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却只用来做爆竹,发明了指南针,却用来勘测风水阴阳,中国人很早就知道用热空气上升作动力,却只会用来做走马灯。明朝时的航海达到了鼎盛时期,郑和的7次下西洋比哥伦布要早得多,但是,他们每到一处,都只是传说或强迫当地统治者承认唐明皇的宗主权,在贸易上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中世纪时期,中国人在欧亚大陆的交流中,通常是捐献者,而不是接受者。但是,正是由于这种舒适和成就感,使中国相应地保持不变。然而,西方由于技术发展早,经济繁荣以及社会、政治等多种因素,正在发生着变化,形成了一种推动力,最终导致世界性霸权。结果,极为稳定而又保守的中国社会,被西方的扩张主义弄得四分五裂。这也充分说明了不进则退,骄傲使人落后。
你能整理时光穿梭号列车吗?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农业社会)、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近代社会
二、我们再一起来了解欧洲的科学发展历程
1、
你能说说你了解的科学人物及科学成就吗?
2、出示课件:提问、讲解
在欧洲,掀起了一场对人类具有极为深远的科学革命。科学革命主要发生在从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至牛顿发表《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之间的一个半世纪里。技术的进步是有限的,而科学的发展是无限的。
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长期的天文观测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在西方统治达一千多年的“地心说”。“日心说”经历了长期艰苦的斗争后,才为人们所接受,这是天文学上一次伟大的革命。不仅引起人类宇宙观的重大革新,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支柱。“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前进。”“自然科学从此便从神学中解放了出来。”
还有一位为支持“日心说”而献身的人,你们知道吗?
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由于支持“日心说”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上。布鲁诺虽然被处死了,但他的“崇尚科学、与愚昧无知作斗争、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一直永存到今天。由此可见,在科学发展史上,是需要勇气的,需要经受令人难以忍受的严峻考验,需要有人为真理付出生命的代价。
伽利略: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科学史上享有“近代自然科学之父”的荣称。还被认为是“近代科学方法论的奠基人”。
他创制的天文望远镜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他把实验结果当作辨别是非的标准,这在当时是非常大胆的见解,是对人们认识方法的一种革命。如“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
牛顿:英国科学家牛顿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年定律”,并建立了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发现了光由7种色光组成。他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在他的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数学、力学、光学。但他却还谦虚地说“我的成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的。”
英国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导致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掀起,把人类带入了工业时代,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提高。
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对生物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近代生物学家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是今天人类认识生物界的基石,推动了现代生物学的进展。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是一位科学巨匠,他的科学理论为后来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例如:我们得益于爱因斯坦理论的重大发明:太阳能电池、防盗报警器和照相机的测光表以光电效应为基础,核能利用了他的著名等式E=MC⒉,全球定位系统得益于他的相对论,现在应用的激光也得益于他对光子的研究。
近代科学的发展加速了技术的进步,技术进步又引起整个社会的变革。
20世纪初,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电气化”时代,内燃机的出现,促进了石油的开采;电话、电车和无线电的发明,进一步便利了交通,从而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第二次科技革命。
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工业国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核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海洋的开发为其主要标志。科技革命波及到了各个领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许多崭新的工业部门,如高分子合成工业、核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航天工业、生物工程、激光光导纤维等工业。
当今世界正在萌发第四次工业革命。主要指信息革命、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存储与安全技术、软件技术、灵境技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的一个逼真的,具有视、听、触、嗅等多种感知的虚拟环境,用户可以通过其自然技能使用各种传感设备、同虚拟环境中的实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技术。)人工智能等。
整理时光列车
工业时代
电气化时代。。。。。。信息化时代
科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它会停止前进的脚步吗?想象一下我们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下节课我们继续。
板书设计:
科学的历程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农业社会)、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近代社会
工业时代
电气化时代。。。。。。信息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