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下北师大版1.2 搭一搭(一)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二年级下北师大版1.2 搭一搭(一)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11-30 16:4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搭一搭(一)
教案
搭一搭(一)。(教材第4、第5页)
1.经历“搭一搭”的实际操作过程,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实际操作,经历用竖式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难点: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课件、小棒。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摆小棒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摆小棒的游戏吧!(出示课件:教材第4页情景图)
师:现在每人有13根小棒,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用小棒搭正方形。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生:通过动手摆小棒,我知道了13根小棒可以搭成3个正方形,还剩1根。
师:你能列出式子吗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有13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求可以搭几个正方形,就是计算13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列式为13÷4。
师:搭了3个正方形,还剩1根小棒,这个结果该怎样表示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有余数的除法。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欢摆小棒的游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摆小棒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平均分时分不完的情况,从而产生迫切的求知欲。】
师:我们已经学过用竖式计算除法了,那么请大家试着用竖式计算13÷4。
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13÷4,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说清余数的含义。
师:在平均分且不能正好分完时,剩余的数,我们就叫它余数。在书写除法算式时,先在商的后面点上六个点,然后写上余数。
板书:13÷4=3(个)……1(根)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搭一搭,填一填,完成教材第4页上面的表格,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发现了什么;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说:
·余数一会儿大一会儿小。怎么回事呢
·余数都比除数小。为什么
……
师: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呢
生1:余数总是比除数小。如果剩余的根数和除数一样大,就说明还能再搭一个正方形,这样就是没有余数的除法了。
生2:如果余数比除数大,就说明还能继续搭正方形,所以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师:真的是这样吗 有没有特殊情况呢 请同学们再分别用25、31根小棒搭一搭正方形,把你的结果告诉大家。
生1:如果用25根小棒搭正方形,能搭成6个正方形,还剩余1根小棒,余数小于除数。
生2:如果用31根小棒搭正方形,可以搭成7个正方形,还剩余3根小棒,余数也小于除数。
师: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我们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加深理解余数的含义。在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时,让学生交流讨论,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充分理解“余数小于除数”。】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收获了什么呢 跟大家说说吧!
【设计意图:课末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搭一搭(一)
 13÷4=3(个)……(根)
        余数
  3
 4
 13
 12
 
  1     
余数<除数
1.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先动手摆,在摆的过程中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再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2.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使学生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剩下的就是余数”。
A类
小明买来13个苹果,平均分给奶奶、爸爸、妈妈,余下的给自己,小明自己还有多少个苹果
(考查知识点:有余数的除法;能力要求:正确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B类
(考查知识点:有余数的除法;能力要求:正确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3÷3=4(个)……1(个) 小明自己还有1个苹果。
B类:
17÷3=5(个)……2(个)
教材习题
第5页“练一练”
1.
3 1 16÷5=3(个)……1(根)   4 3 27÷6=4(个)……3(个)
2.
小棒根数
搭成的小树
算式
小棒根数
搭成的小树
算式
14
图形略
14÷7=2(棵)
18
图形略
18÷7=2(棵)……4(根)
15
图形略
15÷7=2(棵)……1(根)
19
图形略
19÷7=2(棵)……5(根)
16
图形略
16÷7=2(棵)……2(根)
20
图形略
20÷7=2(棵)……6(根)
17
图形略
17÷7=2(棵)……3(根)
21
图形略
21÷7=3(棵)
  3.
33÷4=8(个)……1(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