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12·沈阳中考)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2.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重点地区是(
)
A.新解放区
B.老解放区
C.少数民族地区
D.边远地区
3.右图是1951年1月6日山东某农民领取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他取得此证是依据(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4.(2012·邵阳学业考)我国1950年开始至1952年基本完成的土地改革(
)
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
5.历史上的“地主”是指拥有了比较多的农用土地,并把这些土地中的大部分拿去出租,收取地租的人。标志着我国地主阶级被彻底消灭的历史事件是
(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新中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完成
6.下列对我国1950-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土地制度
C.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7.(2012·六盘水中考)我国是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都把“三农”问题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6.9%,达到1.4亿吨,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B.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提高与改进
C.工业极大发展,辅助了农业
D.土地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8.(2012·黄冈模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土地改革就是其中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有(
)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②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③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④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全国解放前,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有(
)
①帝国主义的掠夺
②国民党反动派的搜刮
③长期战乱
④抗美援朝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A》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
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原来的土地制度”有什么消极作用?“A”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什么?
(2)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土地改革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4)材料二中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分析题干的关键信息:“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不到10%的人占有“70%~80%”的土地,贫农、雇农和中农“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说明改革土地制度势在必行。故选A。
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需要获得土地,1950年,开始土地改革。故选A。
3.【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可见正确答案为A项。
4.【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历史意义的认识和辨析能力。A、B是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C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D是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思维拓展】封建土地所有制不等同于封建制度,它仅是封建制度的内容之一,封建制度由多项制度组成,如政治上有封建帝制,这在辛亥革命时已被推翻。经济上有封建土地所有制,1952年,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该制度也被摧毁。因此,从反封建角度上说,土地改革最终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5.【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6.【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初的土地改革,是在新解放区将地主的土地没收分给无地的农民,其所有制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故选择A。
7.【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干通过1951年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反映了农村经济、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结合具体时间和所学知识可以联想到,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土地改革的进行,使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8.【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意义的记忆和理解。土地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进行的一项巩固政权的重大活动,影响深远。这次改革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之后,从1953年开始进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改造完成,才确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思维拓展】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措施:
(1)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
(2)1950年10月—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
(3)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运动。
9.【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全国解放之前,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国民党反动派的搜刮和长期战乱,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分析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这一历史事件。第(1)、(3)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2)、(4)题考查分析归纳能力。
答案:(1)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3)由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说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