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同步练习 含答案1

文档属性

名称 6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同步练习 含答案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29 21:2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右图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开幕词。中共八大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
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做出了“三大改造”的决定
C.听取了毛泽东的报告
D.宣布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小聪暑假来到偏僻的农村老家,看见村里一大宅门的灰墙上有一副墨字对联依稀可辨,“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副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
)
A.20世纪50年代末
B.20世纪60年代末
C.20世纪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
3.(2012·江西模拟)叶永烈在《写在炉边的几页日记》中写道:“路边,土炉林立,炉火映红半边天。在一个炼铁厂门口,写着这样一首诗: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文中反映的现象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
A.抗美援朝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大跃进”时期
4.(2012·广东模拟)有一首打油诗这样形容右面的图片
“稻子玉米搭彩门,悟空说是南天门,社员高坐哈哈笑,这是俺社幸福门”。你认为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什么时期(
)
A.新中国成立时
B.抗美援朝时
C.三大改造时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
5.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互助好比石板桥,风吹雨打不坚牢;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人民公社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以上歌谣称赞的是(
)
A.土地改革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互助组
D.人民公社化运动
6.1958年一位外国友人来到中国,他可能看到的情况有(
)
①我国农村分田分地正忙
②我国农村大办公共食堂
③我国城市乘坐汽车、火车不要钱
④中学生参加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大炼钢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下列图片中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遵循了客观规律
B.解放了思想
C.违背了客观规律
D.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8.下表为我国1957—1960年间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千克)。
年份
粮食
植物油
猪肉
1957年
203
2.4
5.1
1960年
163.5
1.85
1.55
出现上表所反映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抗美援朝削弱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B.集中主要力量开展重工业而影响了农业生产
C.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经济困难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的发展
9.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C点到D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10.(2011·潍坊学业考)“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先进人物,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①艰苦创业
②国际主义、人道主义
③同仇敌忾抗击侵略
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12·绵阳中考)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表是吴斌同学整理的一张表格。你认为这个表格的主题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D.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二、非选择题
12.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1958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代。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人民公社的特点……实际上就是“一平二调”……(这)造成原来的各种合作社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1998年)
【了解历史,整理史实】
(1)材料一反映了1958年发生的什么运动?其主要口号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什么?
【评价历史,加深认识】
(3)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实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着怎样的影响?
【反思历史,总结教训】
(4)通过上述探究,你认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应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能力。中共“八大”取得的最大成果是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此矛盾决定了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故答案为A。
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从图中的关键信息“鼓足干劲”“多快好省”,链接所学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总路线影响下,1958年秋,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由此可判断出A符合题意。
3.【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土炉林立”和“炼铁厂”可知,文中反映的现象是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出现在“大跃进”时期。
4.【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题干材料和图片反映的信息是“浮夸风”,故选D。
5.【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人民公社是金桥”判断歌谣称赞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拓展延伸】生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的不同
(1)前者自愿参加,规模较小;后者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2)前者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促进生产发展;后者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6.【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高潮。“大跃进”时期,全国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我国农村大办公共食堂。故选D。
7.【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图片和材料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违背了客观规律,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拓展延伸】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1)原因
①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根本原因);
②中国共产党缺乏执政经验;
③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急于求成。
(2)经验教训:立足国情、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8.【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表格可以看出,1960年和1957年相比,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大幅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破坏了农业的发展。
9.【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图中从C点到D点农业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联系史实判断,其主要原因是1960年党和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的全面调整。
10.【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题干中的人物“王进喜”“焦裕禄”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时代精神”可知是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11.【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表格中的史实从法律保障、经济基础等方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过程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失误。因此,表格综合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归纳的能力。第(1)题,通过观察材料一图片和漫画,能得出“大跃进”运动这一结论,其口号为“以钢为纲,全面跃进”。回答第(2)题时,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即“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第(3)题考查学生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这一结论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回答时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在充分探讨第(3)题的基础上,对于第(4)题的回答也就水到渠成: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做到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案:(1)“大跃进”运动。“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2)“一大二公”,政社合一。
(3)材料一:“大跃进”运动中大批不具备条件的土法炼钢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盲目追求“高速度”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材料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略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发展规律,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做到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