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教案 (4)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教案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29 19:1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课标内容]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2)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经济改革的学习,培养学生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历史思维的能力。
(2)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农村和城市改革伟大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立与乡镇企业的崛起,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企业勃兴的伟大变化,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经济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
(2)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历史内容,通过讨论逐渐认清历史事物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农村和城市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前提下,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培养与时俱进的思想感情和敢于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
(2)了解20世纪晚期中国农村改革中农民实行包产到户和创办乡镇企业的伟大创举,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重点和难点]
重点:(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国有企业的改革。
难点:(1)乡镇企业“异军突起”;(2)民营企业的勃兴。
[教学方法]
采用“读、讲、议、行”四步教学法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十届三中全会是什么时候召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我国建国以来历史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成为时代的主题。
导入新课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读:通读本目内容,观看《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凤阳县农民喜庆丰收》图。
讲:(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哪个地方搞起来?(2)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哪一位同学讲一讲凤阳县农民包产到户的情况?(4)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了什么成效?(5)后来农村改革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议:(1)为什么要包产到户?包产到户对农民有什么好处?(2)对于“包产到户”,当时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有的说“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有的认为这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行:请说说你家里或农村亲戚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显著变化。
二、乡镇企业的崛起
读:通读本目内容,并观看本目内相关图片。
讲:(1)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现象出现于什么时候?(2)在农村改革中,乡镇企业创办有哪些形式?(3)乡镇企业群主要出现在我国哪三大地区?(4)乡镇企业创办有什么成效?
议:(1)我国农村改革大潮中,为什么会出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现象?(2)乡镇企业崛起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
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都是中国农民在当代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自发搞起来的。请谈谈你对此的感想。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
读:通读本目内容,观看相关图片。
讲:(1)中央制定的进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叫什么?它是哪一年制定的?(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哪一年全面展开?家以什么改革为重点?(3)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成效如何?
议:(1)为什么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2)为什么要进行国有企业改革?(3)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行:请你谈一谈你所熟悉的一个改制取得成效的国有企业的情况。
四、民营企业的勃兴
读:通读本目内容,观看相关图片。
讲:(1)现阶段我国民营经济包括哪两种经济成分?它们从什么时候莛发展起来?(2)说一说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效?
议:(1)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有何异同?(2)我国改革大潮中,民营经济为什么会莛发展起来?(3)个体、私营经济的兴起有何意义?
行:以本地的某个民营企业为对象,了解它的创业的艰辛历程。
[小结]
提问: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中国农民有哪两大创举?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哪种经济形式成为改革的重点?哪种经济形式莛发展起来?
提问:1984年中共中央制定的进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叫什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课后作业]
引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知识归类
1、农村和城市改革的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发展商品经济。
2、农村和农业的首先改革:
①开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安徽省凤阳县等地农民率先进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尝试,实行包产到户,逐步完善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3、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各地办起了大批乡镇企业,改变了农村单一的产业结构,推动了城镇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4、城市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成为重点:
①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变了单一公有制经济的结构,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改变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形成了政府宏观调控、以间接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国有企业改革成为重点;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内容: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加强企业责任制;把企业推向市场。目标: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体制的现代企业制度。
意义:这些改革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5、民营企业的勃兴:个体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而且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在壮大国民经济、改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