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农村改革开始的时间和全国农村率先搞“包产到户”的典型;记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记住所有制改革的方针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理解国企改革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
二、方法与能力
让学生跟随老师制作的设问幻灯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多种复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完成对本课的学习。并通过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的分析,及改革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综合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结果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是阻碍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通过农村和城市改革取得的成就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是评判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第一标准。
【重点难点】
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难点: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的必要性;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学情分析】
为了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动起来的要求,在复习本课中,以幻灯片和设问为了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自己解决相应的问题。另外,为了避免复习课枯燥无味,在复习方法上尽量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便于学生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吗?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完成拨乱反正,实现工作重心转移,迎来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是哪次会议吗?这次会议确定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呢?而其中的“改革开放”政策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改革,主要对内;二是开放,主要对外。对于对内的改革,大家前面刚刚学了,大家还记得那些内容呢?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一课的知识吧!
讲授新课: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所以改革率先在农村进行。
1、背景:农村的现状如何?为什么必须进行改革?(教师引导学生讲述农村改革的背景)
2、内容:具体进行了哪些改革?(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忆教材并依次解决以下问题)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如何确立起来的?
(2)率先实行这一制度的是哪些省份?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它推广情况如何?
(5)它为什么会迅速得到推广?
(6)除此之外,我国在农村还进行了哪些改革?成效如何?
过渡: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仅仅发展农村经济还远远不够,工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决定性因素,而工业主要集中在城市,所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才是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农村经济改革只是为进一步深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打了基础。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所有制结构改革:
师设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呢?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方针又是什么?怎么改的?成效如何?重点又是啥呢?
2、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主体,国有企业改革就成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想一想:国有企业为什么必须进行改革?
讲一讲: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哪些改革?
说一说: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如何?
学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后,教师幻灯片展示:
三、本课小结
学完这一课,我们要明白,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实际情况和世界发展趋势。所以,我们要肩负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