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的制的方针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2、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企的改革
二、能力目标
通过经济开放区的建设业绩,说明改革开放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调查了解国企改革成就和家庭生活变化,感受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
2、教学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二、讲授新课
(给学生简单介绍:改革开放前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
提示:1950~1952年新解放区土地改革
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
1958年始人民公社化运动
思考: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是什么?(高度集中统一经营统一分配)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9页,思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是什么 具体的政策又是什么?
1、背景:
①我国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在计划经济下,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的经营管理体制。(根本原因)
②1978年,安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人民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直接原因)
2、政策:借地种粮、包产到组、包干到户
3、进程:
①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②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③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人口与劳动力比例分到农户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括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两种具体形式。那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对我国农村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
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②推动农村管理体制的变革;
③带动了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5、新趋势:(了解)
①大力发展林、牧、副、渔、工、商、建筑、运输、服务等多种经营,全面活跃农村经济
②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播放视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经过)
【师】:农村改革非常成功,带动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在城市,我们又经历着怎样的转变呢?我们接着来看。
1、背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不高,企业没有活力。
2、方针:
A、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
B、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和经营责任制;
C、实现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
3、地位: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B、国有企业改革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C、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措施:
A、突破口:扩大企业自主权
B、政策:放权让利、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利改税
C、经营方式:承包、联合、租赁
D、分配政策:按劳分配
5、作用
A、改革以后,实行政企分开,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
B、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
C、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三、结束新课
【师】:学了这一课,大家要明白,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实际情况和世界发展趋势。所以,大家要自觉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长大了才能肩负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