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课标要求】: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学习重点】
识记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经过、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重要意义。
【学法指导】
结合在地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法概括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知识梳理】
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影响
1、经济特区的含义:特在哪里?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划出一定的区域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它的特殊主要表现在经济上而不是政治上,即不同于内地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2、建立:1980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第一个)、珠海、汕头、厦门、海南(1988年)
3、建立原因:P145地理位置优越;著名侨乡;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联系。
4、、影响: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促进了对外开放的全面展开。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带
1、建立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4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2、开放浦东
3、内地大批开发区的涌现: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域开始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各地出现了一大批不同级别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科技园区、保税区、金融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等,对外开放有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形式更加灵活。
(三)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思考: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形成?有何特点?(结合地图分析)
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内地
特点:从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沿海、沿边、沿江、内陆中心城市扩展,逐渐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思考: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有哪些区别呢?
背景不同:当今的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旧中国的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的被动开放。
基础不同:旧中国的开放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而今天的开放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指导思想不同:当今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一前提,在旧中国这一点是无从谈起的。
二、实施对外开放的战略:招商引资与走出国门
1、什么叫引进来?什么叫走出去?即招商引资与开拓国际市场;
2、两者关系:“引进来”是“走出去”的基础,“走出去”是“引进来”的目的;
3、作用:解决资金不足;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与体制完善。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机遇与挑战并存。
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1月11日-------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中国入世的艰难历程
(1)复关的努力:中国本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会员国,因历史原因被中止。从1981年起中国开始列席总协定的会议,1986年正式提出复关的申请,但是直到1994年,由于美国等国家的阻挠,中国未能恢复缔约国地位,也未能成为世贸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2)入世的历程:世贸组织成立后,中国的复关谈判转为入世谈判。从1997年到2001年,经过与各成员国漫长的双边谈判,2001年11月11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结束了长达15年的入世历程。
3、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⑴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一个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⑵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思考:中国为何要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入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可参考课后阅读材料)
附课外阅读材料
中国加入WTO的利和弊
2001年12月11日,我国经过多年的外交努力,终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了国际舞台上的一员。同时这一天,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日子,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新阶级。世贸组织是当今最大的国际经济组织,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一起,并称为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然而,什么是世界贸易组织呢?它的前身是关贸边协定,指的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通过双方签署的有关得到法律保护的,有利于增进双方经济利益发展的双边协议。加入WTO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加入WTO有以下有利因素:
1、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出口和吸引外资。加入WTO后,我国将享受成员国拥有的最惠国待遇。这不仅能享受其他国家和地区开放市场的好处,使主要贸易大国对我国的歧视性做法逐步取消,而且会使我国产品拥有比过去更为有利的竞争条件,从而可以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特别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产业出口的发展。加入WTO后,我国要履行WTO规定的义务,逐步开放国内市场,这将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增强我国市场对外商的吸引力,有利于更多地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
2、有利于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入WTO,将为实施这一战略任务营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通过WTO其他成员方对我国开放市场,可以将我国一些长线产品和产业转移出去;通过我国对其他成员方开放市场,可以利用外国资金、技术改造我国传统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升我国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3、有利于继续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世贸组织的规则实质上是市场经济规则在世界范围内的运用和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的基本要求是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加入世贸组织,将会推动我国改革的进程。同时,将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将推动外贸、银行、保险、证券、商业等方面深化体制改革,以适应这些领域逐步开放的需要。
4、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制定,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我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加入WTO,参与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可以充分表达和反映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意见和要求,进一步发挥我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作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同时,我国还可以利用多边争端解决机制,减少与其他国家发生正面摩擦和冲突,有效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
5、有利于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潮流,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有机遇,也有严峻的挑战。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我们需要寻求稳定、透明、可预见的多边贸易机制的保障,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更好地趋利避害,保护和壮大自己。加入WTO,我国与其他成员方均须严格按照国际规则办事,相互开放市场。这将有利于我国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同时,加入WTO还有利于我国与跨国公司进行广泛合作,引进跨国公司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跨国公司的销售渠道和网络,扩大出口。加入WTO也有利于建立我国自己的跨国公司,走出国门,到其他国家设厂办企业,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二、加入WTO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首先,进一步开放市场会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过去在市场开放方面,我国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自主地决定市场准入、削减关税和取消非关税措施。加入WTO后,我国必须遵守WTO关于市场开放的规定,这对我们开放市场的速度和步骤会形成一定压力。随着市场准入的扩大、关税的削减和非关税措施的取消,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有可能更多地进入我国市场,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特别是那些成本高、技术水平低和管理落后的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第二,我国的对外经贸管理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WTO规则的制约。我国现行有关涉外经济法律、法规和政策还不完全符合WTO规则的规定,虽然这也是我国深化对外经贸管理改革的重要任务,但目前我们在观念和体制上都存在许多不太适应的地方,政府机关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也有相当大的差距。
第三,多边争端解决的裁决也可能出现对我不利的结果。世贸组织的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受其惠;利用得不好,则受其损。由于我国市场经济有待完善,还有一些政策规定和企业行为与WTO规则不一致,再加上对WTO规则了解不够,经验不足,即使投入相当多的人力和物力,我们还是有可能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中"打输官司"。
总之,"入世"不可能一夜之间给中国带来繁荣,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带来灾难。总的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从长远看,融入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制经济的尽早确立。尽管我们必须承担必要的义务,但这还是有利于推动中国下一步的改革开放和一些重大举措的出台,有利于加快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进程。从中期看,有些行业会面临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但压力也会促使这些行业提高它们的竞争实力。短期内,则可能会对一些企业造成冲击,一部分将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关、停、并、转。
但应该看到,不能简单地、片面地理解"入世"的种种利弊。不能说某一行业就肯定有利,某一行业就一定有弊。有利的行业,搞得不好,"入世"以后也会产生弊;反之,看起来似乎不利的行业,调整得好也大有可能转弊为利。
例如,一般认为"入世"对纺织业是有利的,取消配额以后可以扩大出口。然而,从我国纺织业发展现状看,既面临着墨西哥和东南亚低工资国家、地区的竞争,自身也存在着主导产品档次不高、结构不合理等缺陷。像我国的高级服装面料本来大都依赖进口。关税降低以后,高级纺织品面料生产企业就会面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局面,提升产品结构就会有困难。问题解决不好,就会产生新的"弊"。
再从汽车行业来看,似乎由于关税降低和外国轿车的进口,使得国内汽车生产业面临困难。但是,我国的汽车业目前在规模、结构上存在很多问题,全国汽车制造厂有200多家,而年产量只有100万辆,还不如美国通用公司在底特律的一个车间。以往受高关税的保护,国内汽车厂家生产水平再低,也能获得较高的利润,缺少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很可能永远落在别人后面。"入世"后有了压力,可能就要进行调整,实行合并、资产重组,就有希望通过引进、消化、创新、出口的过程,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把我国汽车业的规模、水平提升一个台阶。韩国汽车业就是在10年内从无到有,并且出口到日本的。所以,弊也可能转变为利。
又比如,医药行业长期仿制国外产品,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入世"以后,将迫使制药业走技术创新道路,很多潜在的资源如中药制成品的出口,会有丰富发展空间。
无论哪个国家,长期闭关自守、没有竞争压力,就没办法获得进步动力。在国际经济史上,没有普遍奉行的规则制约的所谓"自由贸易",只能是一厢情愿而已。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尽快确立在国际分工体系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位置,已经成为内在的必然要求。这一位置的确定,唯一的道路就是中国全面参与国际经济、法律框架和体系。我们不能因为强调自己的特殊性,而错过了融入世界经济主流这个良好的发展机遇。要加入世贸组织这个"经济联合国",就必须按它的规则来行事,承担与一个发展中国家民族利益、经济地位相适应的国际义务。竞争是无法避免的,对真正的、具有现代企业制度资格的企业家和企业,新的竞争压力是一件好事,所以,现在有的企业根本就不怕,希望到国际竞争舞台上一比高低。
加入WTO对我们来说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推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发挥比较优势,努力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这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兴利除弊、趋利避害的根本途径。
农业
根据1999年《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到2006年,大豆的进口额,从1998年的170万吨增加到330万吨,其中私人部门应该达到90%。小麦从200万吨增加到93O万吨,私营部门应达到10%。玉米配额从450万吨增加到720万吨,为1998年25万吨的28、8倍,私营部门应达到40%。大米配额从260万吨增加到530万吨,为1998年25万吨的21、2倍,私人部门应达到50%。到2004年,棉花应从20万吨增加到89、4万吨,为目前4、47倍,私人部门应达到67%。中国承诺取消对玉米、棉花和大米的出口补贴,在2004年中国将总体关税降低到17%,将对美国有竞争力的农产品降低到14、5%,其中大豆3%,肉类和水果10%~12%,乳制品12%~19%,红酒20%。
利:第一对消费者有利。第二对中国出口非资源型农产品,如水产品、蔬菜果品、部分畜牧产品有利。第三,增加进口大量占用资源的基本农产品,有利于土地资源短缺的沿海发达地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第四,有利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弊:第一,国内通过出口削减2000亿公斤的仓储的计划难以实现,不利于长期稳定粮食生产,国内粮食生产受到进口压力下降的情况下,中西部传统农业地区收入会受到影响。第二,与美国双边协议进口粮食,占我国商品粮消费20%,过多进口对中国的安全有影响。第三,中国农村户均0.4公顷的细小农业规模,地租量非常小,无法与美国的规模农场竞争。
工业
(1)医药。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化学原料生产国,但主要产品多属普通医药,附加值低。将医药产品关税降低到5、5%-6、5%,并且不能再仿制,对我国医药产品冲击很大。
(2)汽车。中国汽车市场1986年以前轿车进口关税为220%,1994年降低到150%,1996年为100%,1997年为80%。中国加入WTO以后,将在2006年前将汽车进口关税降低到25%,汽车零件平均进口关税降低到10%,取消进口配额,这就意味着进口轿车的价格每年平均下降4%-6%。在2006年以后,对中国汽车生产影响巨大。国际市场轿车价格总体上只有国产轿车的1/3-1/4,即使加上25%的进口税,价格也将大大低于国内,迫使中国轿车大幅度降价,国内100多家汽车整车制造厂必须进一步实行兼并和重组,16家汽车类上市公司将出现重组和合资高潮。
考虑到多年来走私巨大,亦不应过分夸大加入WTO对于中国工业的影响。
(3)造纸纸张进口关税从15%~25%降低到5%~7%,将冲击国内造纸工业。
服务贸易
进入WTO以后,对服务贸易将产生非常大的促进,但对现有的国内服务业将构成严重冲击。
(1)信息产业。我国要在6年内取消寻呼、移动电话的进口限制和固定电话的地域限制,在4年内允许外资在所有电信领域中持股可达49%,部分领域可达51%,取消电信设备的关税限制,包括半导体、计算机和外围设备。
(2)金融。国内金融机构面临巨大挑战,过快开放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我国的国有银行承担着维护国有企业的职能,不良资产在通货紧缩下日益严重,难以与外资银行竞争。非金融机构过多过滥,易成为金融风险的发源地,如保险公司前几年以高回报吸引客户,在通货紧缩环境下正在陷入困境,在国内信誉非常不好的环境下,保险业难以同外资竞争,目前的办法是暂不开放寿险。跨国公司的进入是以财务公司为中心,只有开放一定的金融市场,才能够带动外资生产企业进入,使之经营力量更加强大,并形成垄断。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会加大我国外汇管制的难度;金融机构失误可能干扰金融市场的正常发展;进入WTO,人民币资本项目的自由化难以避免。
(3)外贸与国内商业。我国政府将开放外贸经营权,允许非国有外贸机构存在,这将大大促进我国外贸的发展。对于公开拍卖许可证和配额这类市场经济方式,也将不得不实行,有利于减少寻租,提高经济效率。外资在国内开设批发零售商业,也会冲击国内商业。
就业:
余斌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他说:“中国有望继二战期间的‘美国制造’和70~80年代‘日本制造’后,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中心和加工中心。”
失业:
《联合早报》:入世头5年,超过半数的国有企业将面临淘汰,上千万人失业,再加上农业面对冲击,估计有500万到1000万农民失业,而新加入劳动行列的人口约2000万,即未来5年,社会必须为4000万失业人口安排就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研究室主任莫荣认为我国的产业结构从农业国转变为一个制造工业国,城镇失业人员额外增加300~400万人,失业率大约攀升2个百分点。
新增就业机会:
入世后纺织、服装、食品、皮革制品以及建筑、建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将有利于就业。
人事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通讯提供的资料表明:入世后前7年,纺织业、服装业、食品加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将分别增加职工282、5万人、261万人、16、8万人、92、8万人、266、4万人,增幅分别为23、6%、52、3%、2、1%、2、2%、2、1%。
中国对外经贸大学世贸组织研究会会长薛荣久说中国在"入世"后五年至少还需要180万名外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