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11·凉山中考)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管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
)
A.“文化大革命”结束
B.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召开
C.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D.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2.(2012·苏州中考)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兴建经济特区
C.建立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
D.开放上海浦东
3.张伟前往我国地理位置最南边的经济特区参观学习,他到达的是(
)
A.厦门
B.深圳
C.珠海
D.海南岛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1988年建立的海南省属于这一格局中的(
)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5.(2012·广东学业考)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A.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B.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6.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城市中,属于这一格局中第二步开放的是(
)
①汕头
②广州
③上海
④珠海
⑤宁波
⑥天津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⑥
D.③④⑤⑥
7.回顾历史,在中国近代史上宁波曾是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宁波又是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比较前后两次“开放”,其不同在于(
)
A.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B.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C.两次开放都取得了辉煌成果
D.两次开放都增强了国力
8.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设置的,作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地区经济新飞跃的是(
)
A.山东半岛开放区
B.珠江三角洲
C.上海浦东新区
D.广东沿海开放区
9.下列组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洋务运动结果
B.北伐战争的胜利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改革开放的成果
10.下图中的情景出现于(
)
A.1980年
B.1984年
C.1990年
D.2001年
二、非选择题
11.(2012·荆门学业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设立海关总署,统一管理全国海关,中央又公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原来维护帝国主义利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东西一律予以废除,旧海关得到彻底的改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的新海关,实现了“把中国大门的钥匙放在自己的口袋里”的目标。
材料二
邓小平:“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家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收回了在近代史上丧失的什么主权?有什么历史意义?
(2)材料二表明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了什么经济发展方针?有何具体表现?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兴建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我国对外开放经历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过程,所以兴建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
3.【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四个选项均是我国的经济特区,其中海南岛是最南边的经济特区。
4.【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88年,建立海南省,决定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
5.【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所以选A。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开放上海浦东新区都是开放一个地区,与题意开放整个海岸不符,故B、C、D错误。
6.【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辨能力。①④属于第一步开放的经济特区,②③⑤⑥是第二步开放的沿海城市。
7.【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比较能力。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华战争,强迫战败的清政府以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方式打开了中国大门,宁波就是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而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经济。
【拓展延伸】对外开放是在某些地区的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特别优惠的政策,以吸引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扩大对外贸易,壮大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8.【解析】选C。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作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
9.【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四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的辉煌成就,汕头和深圳是我国的经济特区,重庆是长江沿岸开放城市,浦东新区是经济开放区。
10.【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由图片中“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可链接史实:2001年,世界贸易组织多哈会议批准我国为正式成员。故本题选D。
11.【解析】本题以新中国的对外政策为主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理解分析能力。第(1)题在审题时要抓住“主权”“历史意义”,结合材料一中“海关”“把中国大门的钥匙放在自己的口袋里”等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独立自主、经济发展、巩固政权的角度入手回答。第(2)题在审题时要抓住“方针”“表现”,结合材料二中“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分析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结合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措施来组织答案。
答案:(1)关税主权(贸易主权)。意义:是新中国独立行使主权的象征(只要体现独立自主的意思即可),有利于新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任答3点即可)
(2)对外开放。表现:建立经济特区(或开放部分城市或设立经济开放区等),积极引进外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或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回答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