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
知识梳理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之一就是___________;其重大突破是兴建___________。
2.1980年,国家首批四个经济特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最快、最典型的是___________。
3.1988年,建立___________,将海南建成经济特区。
答案:1.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 2.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深圳 3.海南省
二、对外开放
1.1984年,国家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台、青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湛江、___________。
2.1985年开辟的沿海经济开放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闽南三角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角区)。
3.20世纪90年代,由开放上海___________,进而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并逐渐向___________推进。
4.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沿海经济开放区——___________。
答案:1.天津 上海 大连 秦皇岛 连云港南通 宁波 温州 福州 广州 北海
2.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厦门 漳州 泉州
3.浦东? 内地 4.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内地
三、加入世贸组织
2001年,世界贸易组织___________会议批准我国为正式成员,成为该组织的第___________个成员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的___________,如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答案:多哈 143 对外开放
知识导学
学习“经济特区建立”这一知识点时,首先要明白这是对外开放的重大突破点。其次要知道“什么是对外开放”“为什么要对外开放”以及“现代对外开放与近代对外开放有何区别”。第三要知道兴办经济特区的目的和作用:一是发展当地经济;二是发挥“窗口”作用;三是可以发挥改革的试验作用;四是可以对香港、澳门、台湾回归祖国产生促进作用。
学习“对外格局的形成”这一内容时,应理清这样几个步骤:其一开放14个沿海城市;其二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其三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其四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和内陆省会城市。从而形成了以点、线、面的层次推进中的全方位的开放大格局。另外要注意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和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原因。
学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内容时,首先要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艰辛历程;其次要了解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三要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利弊。
疑难突破
1.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剖析: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出现,任何国家发展经济都必须融入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使中国经济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
世界贸易组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组织和世界性的大市场,占有世界贸易额的90%。中国与该组织成员国和地区之间的贸易额也占中国对外贸易的90%,中国只有加入这个组织才能真正融入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之中,才能获得在这个世界性市场中进行经济活动的平等权利,也才能借助于这个世界性的市场增加我国经济的竞争能力。
2.加入世贸组织的利弊如何?
剖析:一是机遇:可以参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制定;可以享受成员国之间的优惠待遇,公平地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更好地发展经济,提高经济竞争力。
二是挑战:加入后要相应承担成员国应当承担的义务。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缺乏经济竞争力。如科技前沿发展不足,民族工业和农业以及金融体制落后,法律制度不健全等,这些都影响了我国对国际性大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适应这个世界大市场的市场经济体制,以提高我国经济在全球的竞争力。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奋斗。——哈伯特
自主广场
我夯基
我达标
1.我国建立得最晚的经济特区是( )
A.珠海 B.汕头
C.海南 D.浦东新区
思路解析:A、B两项都是最早的经济特区,而D项不是特区,属于经济开放区。海南于1988年被定为经济特区。
答案:C
2.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思路解析:我国对外开放呈现出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特点,是递次发展的。首先是四个经济特区,因此可以排除A、B两项。C、D两项的区别在于,沿海开放城市与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时间顺序。1984年,14个沿海开放城市确定。1985年,开始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答案:C
3.我国目前共设立了经济特区( )
A.4个
B.14个
C.5个
D.6个
思路解析:经济特区最初设4个,1988年海南被定为经济特区。
答案:C
4.“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位老人绘制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蓝图,他是( )
A.周恩来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思路解析:题干是很多人都熟悉的一首歌曲,其中的“老人”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答案:B
5.我国首先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除深圳外,还有( )
①上海 ②珠海 ③汕头 ④厦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思路解析:经济特区最初设4个,分别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答案:C
6.歌曲《春天的故事》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它歌颂了一位中国伟人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一丰功伟绩( )
A.深圳、珠海等搞经济特区试点
B.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思路解析:1979年邓小平南巡,1980年国家就先后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从而带动了全国由沿海到内地的对外开放。
答案:A
我综合
我发展
7.下列属于我国对外改革开放形成的格局是( )
A.由沿海开放城市发展到边疆城镇
B.开放地区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C.由边疆城镇发展到内地城市
D.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思路解析:我国对外开放呈现出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特点,是递次发展的。首先是四个经济特区,然后是: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答案:B
8.“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是( )
A.毛泽东、周恩来
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
D.江泽民、胡锦涛
思路解析: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让中国人民在世界上站起来并当家作主的是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革命家,而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是他让中国人通过改革开放逐渐地富了起来。
答案:B
9.下图中,填出英文字母所表示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名称。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思路解析:首先要再现四个经济开放区的名称,根据地理常识,判断珠江、闽南、长江及渤海的地理位置。
参考答案: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区 长江三角洲 环渤海地区
10.(2006四川广安)广安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故乡。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中共七大上
B.中共八大上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中共十五大上
答案:D
11.阅读下列材料:
深圳于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全市总面积2
020平方千米,海岸线总长230千米,其中经济特区面积为327.5平方千米。1998年末,全市总人口395万人,其中特区内185万人。十几年来,深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从1980至1998年,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递增32.2%,1998年达到1
289亿元;工业总值年平均递增49.5%,1998年达到1
84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递增35.2%,1998年达到423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平均递增43.4%,1998年达到了453亿美元;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年平均递增43.5%,1998年达到165亿元。深圳创造了“深圳速度”与“深圳效益”,综合经济实力已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城市的规模与格局。
请回答:
(1)深圳的迅速崛起是中央什么政策的成功范例?
(2)和深圳具有同等性质的特区还有哪四个?
(3)特区发展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样的?
(4)现在,我国从沿海到内地形成的开放格局是什么样的?
(5)综合两则材料,你对设立特区及中央的相关政策有什么体会?
思路解析:解答第(1)问,可从改革的背景和政策中确定对应的政策。回答第(2)问和第(3)问,要回顾对外开放的基本知识。解答第(4)问时可从改革的目的和结果两方面思考分析。
参考答案:(1)对外开放
(2)厦门、珠海、汕头、海南
(3)它们以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4)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5)党中央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