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民族团结的加强
填空题:
1、1984年颁布了《
》,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
2、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已建立了
个省级自治区,100多个自治县(旗)。国家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和参与
管理的权利。
3、党和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
和社会主义改造,各族人民先后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4、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建设,实行
、
、搞活经济的方针,从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援。
5、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建立起比较完整的
体系。
简答题:
1、党和政府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原因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哪些作用?
3、你知道我国境内有哪些少数民族吗?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曾做出过什么贡献?
4、刘馨宇同学是苗族的,她想了解一下新中国实行的民族政策,你能告诉她吗?
选择题:
1、民族区域自治对下列哪些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
①民族平等
②民族团结
③祖国统一
④地区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政治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多党合作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
)
A、区域内的人口和面积
B、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C、接受国家统一领导
D、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4、我国最早成立的自治区是(
)
A、西藏
B、广西
C、内蒙古
D、新疆
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引导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跨入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
A、进行三大改造
B、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赎买政策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6、什么战略的实施使我国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科教兴国战略
C、西部大开发战略
D、中部崛起战略
参考答案:
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2、5
国家事务
3、民主改革
4、因地制宜
放宽政策
5、工业
简答题:
1、(1)、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境内各民族逐步汇合成了中华民族。
(2)、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
(3)、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昌盛。
(4)、自1840年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命运。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这就为建立一个统一的新中国,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合乎民意,有很大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②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结合起来。
③有助于把国家富强与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④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热爱本民族的情感结合起来。
3、我国境内有满族、蒙古族、回族、壮族、藏族、维吾尔族等55个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如蒙古族、满族曾建立过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选择题:
1、D
2、D
3、C
4、C
5、B
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