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符合史实的是(
)
A.秦朝为了防御匈奴的进攻,在西北地区修建了长城
B.唐朝对少数民族的措施有和亲、册封、设置管辖机构等
C.清朝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理,设置了驻藏大臣
D.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是在(
)
A.1949年
B.1952年
C.1954年
D.1984年
3.
小华同学整理所学知识,制成了如下历史知识卡片:
该卡片中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A.经济特区的建设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C.祖国统一大业的成就
D.“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4.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民族自治区的主席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B.民族自治区对上级机关制定的规定,凡不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可以报请批准变更执行或停止执行
C.民族自治区可以根据建设需要,培养本民族的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管理本民族事务
D.民族自治区的事务完全由本民族做主
5.(2012·安顺中考)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其作用包括(
)
①有利于祖国统一
②有利于民族平等
③有利于民族团结
④有利于地区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西藏解放60多年来,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用已达200亿元人民币,目前每年保持不少于10亿元。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为了(
)
A.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B.加强民族团结
C.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D.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才旦卓玛(右图)是藏族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她用歌声赞美藏族人民的新生活。关于藏族人民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进行了民主改革
C.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8.为维护、巩固民族团结,我们要(
)
①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
④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9.(2012·都匀中考)黔南是我们的家乡,在这片土地上聚居着汉族、布依族、苗族、水族、毛南族、瑶族等36个民族。1956年8月8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正式建立,简称黔南州。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建立体现了我国的什么政治制度?
(2)这项政治制度最终在法律上被确立是在哪一年?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又通过什么方式使各族人民先后跨入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秦朝为了防御匈奴,在我国北方修建了长城;清朝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设置了驻藏大臣;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因此,A、C、D是错误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B的表述符合史实,唐朝对少数民族的和亲,如文成公主入藏;册封,如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设置管辖机构,如在西北设立安西都护府。
2.【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主要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样,民族区域自治就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据知识卡片中的“民族区域自治”“新疆”“西藏”等重要信息综合判断,最恰当的“标题”应选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4.【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而D项是错误的,因为民族自治区是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省级行政区,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故D项的表述不准确。
5.【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综合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民族区域自治是针对少数民族采取的基本制度。首先有利于民族平等和团结,其次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进而有利于祖国统一和安定,故答案选D。
6.【解析】选C。本题是最佳选择题,考查学生理解辨析的能力。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由于历史原因和原来的经济基础薄弱,国家给予少数民族地区一定的财政补贴和政策的倾斜,目的就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7.【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解答本题,要从政治制度、社会变革、西部大开发等方面来考虑,民族分化政策不符合史实,故C项不正确。
【拓展延伸】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
(1)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
(2)是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3)是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4)是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5)是保持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的迫切要求。
(6)是适应国内外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8.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关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第(1)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由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第(2)题,1984年,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第(3)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并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使各族人民先后跨入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1984年。
(3)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