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课程标准】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课标解读】
港、澳、台问题的由来,既是涉及中国内政的历史问题,又是涉及中国外交的现实问题
“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和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台湾问题的解决。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挫败分裂祖国的阴谋,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最大的历史意义。
这些知识,涉及到许多时政热点,既属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行径的绝好素材,又属于综合能力测试的热点。
【学科联系】
初中地理学习了港、台的区域地理知识,初三政治学习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语文课文有余光中的《乡愁》,闻一多的《七子之歌》,邓小平“关于香港问题的基本政策”,周婷、杨兴《别了,不列颠尼亚》,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对这一课题有一定认识,并感兴趣。要加强从历史角度正确看待港、澳、台问题。
【知识与能力】
展现资料回顾所学知识,温习港、澳、台问题的由来,分析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培养学生收集、运用史料、综合分析、阐释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涵义,理解“一国两制”方针在解决台湾问题和解决港澳问题的具体政策上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拓展相关学科及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历史、文学及政治等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港、澳、台百年来与祖国大陆关系的沧桑变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自觉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负维护祖国统一及振兴中华的使命。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具有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表现出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激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祖国的日益强盛是港澳得以顺利回归的根本前提和有力保障。香港回归雪洗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开创祖国内地和香港共同发展的新纪元,使学生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辱息息相关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一、教学模式示意图: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二、课堂系统
课前准备:课代表协助,根据学生能力、兴趣,分四大组,解决四大问题:
(1)港、澳、台三地的人文地理;
问题一:你对港、澳、台三地有何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分别是什么?
问题二: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一国两制”的构想;
问题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怎样形成的?其内涵是什么?
问题四: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如何评价“一国两制”构想?
(3)香港、澳门的回归;
问题五:我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问题六: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何在?
(4)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问题七:海峡两岸关系的状况如何?
问题八:阻碍台湾统一的因素有哪些?该怎样解决?
1、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你对港、澳、台三地有何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分别是什么?
第一小组学生:(多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中国地图,感知港、澳、台的地理环境,图片、视频显示三地的风貌、物产、社会人情等等。朗诵《七子之歌》、《乡愁》或其他文学作品的感人片段,营造特定的情景与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简述古代台湾与大陆的联系,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日本等国侵略台湾,英国割占香港的史实。
老师:归纳
地区
与大陆的联系
问题的由来
台湾
三国时,吴国的卫温率船队台湾。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去台湾,历代政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元朝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明朝民族英雄郑成功把荷兰侵略者从台湾赶走。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第二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正式在台湾设行省。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1945年,中、美、英三国签署的《波茨坦公告》中规定日本将台湾归还中国。
二战后,美国“扶蒋反共”,1949年,国民党政府败逃台湾,将台湾与祖国大陆人为地分离开来。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统一祖国,现在还有台独和国际反华势力阻挠台湾问题的解决。中国内政问题
香港
1842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侵占九龙;1898年强租新界99年。
中英外交谈判
澳门
1553年葡萄牙侵占澳门
中葡外交谈判
2、统一之道——一国两制
新中国成立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随之结束。在此后的三十年间,由于条件的不成熟,统一问题被暂时搁置。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展开,综合国力稳步提高,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完成祖国统一的这一神圣使命落到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肩上。
3、海峡两岸的关系
SHAPE
\
MERGEFORMAT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蒸蒸日上,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稳步提高,随着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台湾一定会重归祖国的怀抱。纵观历史,每一次国家民族的统一,都会带来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让我们翘首企盼东方的巨龙再次腾飞!
【课堂小结】
SHAPE
\
MERGEFORMAT
对于浅层次问题,采用启发式教学,师生谈话解决;对于深层次问题,点拨导思,质疑归纳。
课堂
创设情景
明确主题
编排步骤
组织活动
课前
提出问题,指导阅读,激发兴趣,分组分工
课堂小结,教学反馈。
解决问题。对于浅层次问题,师生对话直接回答;对于深层次问题,教师引导,小组讨论,最后合作释疑。
整理知识
巩固运用。
展示资料
温故知新
专题分解
尝试解答
产生兴趣,明确任务,
小组合作,
准备资料
交流
逆流
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促进了两岸的和缓与交流。
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成为阻碍祖国统一的两大因素。
台湾问题的现状
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问题的由来
解决方法
统一之路
澳门
台湾
香港
一国两制
港澳顺利回归
台湾问题有待解决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