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是富有想象力的。”这个“富有想象力”的中国领导人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2.“一国两制”的构想中,最重要的原则是坚持(
)
A.党的领导
B.社会主义道路
C.一个中国
D.区别对待
3.下列适合实践“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地区有(
)
①新疆
②西藏
③香港
④台湾
⑤澳门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4.“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归祖国了!”港澳回归的时间分别是(
)
A.1949年
1954年
B.1979年
1981年
C.1992年
1995年
D.1997年
1999年
5.(2012·长春学业考)香港、澳门回归后,它们成为我国的(
)
A.经济特区
B.特别行政区
C.少数民族自治区
D.经济开发区
6.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的香港、澳门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社会制度
B.经济制度
C.主权归属
D.社会生活
7.(2012·常德学业考)我国能够成功地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地位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军事力量的壮大
D.“一国两制”的构想
8.(2012·邯郸模拟)下图分别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关于两个区徽所包含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洗雪了百年耻辱
B.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C.“一国两制”的实施是成功的
D.“一国两制”有利于推进祖国的统一
9.下图中的一位“母亲”怀抱中有两位“孩子”,她正在等待另一位“孩子”回来。据所学知识,你判断这位“孩子”很可能是(
)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西藏
10.2012年是海峡两岸民间组织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20周年。我们重温一下“九二共识”的含义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D.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
11.土豆,在大陆称“马铃薯”,在台湾指“花生”……为了克服交流的障碍,历经近3年努力,两岸合编的语文工具书《两岸常用词典》于2012年2月编纂完成。它(
)
A.反映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从根本上遏制了“台独”分裂活动
C.表明了祖国统一问题已经解决
D.表明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1972年作
材料三
1995-2000年,海峡两岸间接贸易额达1
300多亿元,台湾同胞到大陆达1
200多万人次。2012年6月23日,随着蚶江海域潮汐的涨起,第六届闽台对渡文化节在福建省拉开了序幕;两岸演员联合演出的大型民俗表演亮点频现,20对双胞胎共同演唱的《龙的传人》将演出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
请回答:
(1)分别说出材料一中两幅图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2)材料一中反映出我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学构想是什么 简述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含义。
(3)联系材料二、三,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谈谈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2.【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一国两制”的核心和前提是一国,即一个中国。
3.【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地区是香港、澳门和台湾。
4.【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中国于1997年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拓展延伸】1.香港问题的由来:
(1)鸦片战争中,英国于1841年占领香港岛。
(2)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3)1860年的《北京条约》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1898年,英国强迫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区和附近岛屿(今统称新界),租期为99年。
2.澳门问题的由来:
(1)1553年葡萄牙人以曝晒水浸货物为由,贿赂广东海道副使得以在澳门上岸居留。
(2)1572-1849年,澳门成为葡萄牙人租居地,葡萄牙人每年向国家缴纳租银。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葡萄牙强占澳门。
(4)1884年4月,葡萄牙人“永居管理”澳门。
(5)1974年,葡萄牙政府宣布澳门是中国领土,只是由葡国管理的特殊地区。
5.【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分别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实行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
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和分析能力。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生活不变,但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7.【解析】选B。本题为理解性选择题,四个选项均为能够成功地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原因,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主要原因是B项。
8.【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港澳回归意义的理解能力。港澳回归洗雪了港澳分别被英、葡长期侵占的历史耻辱,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步骤,港澳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但是中国的统一大业还未完成,依此可判定B项的表述是错误的。
【方法探究】否定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目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史实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目也可用正向思维。
9.【解析】选C。本题以漫画的形式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西藏在1951年获得和平解放,与漫画无关,香港、澳门是画中“母亲”怀抱中的两个“孩子”,而另一个孩子是“台湾”。所以选C。
10.【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共识,各自以口头表述的方式表明“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立场与态度。故本题选B项。
1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中“《两岸常用词典》”是由两岸合编而成的语文工具书,目的是为了克服两岸交流的障碍。由此判断,符合题意的应为A。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再认再现和阅读分析能力。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以轻松作答。第(2)题依据所学知识,港澳回归是依据“一国两制”构想,然后回顾所学知识回答“一国两制”的含义便可。第(3)题比较材料二、三可见其变化:由交往隔离发展为广泛交流。关于变化的原因,需回顾所学知识,如“和平统一”构想,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等,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2)“一国两制”。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变化:由交往隔离发展为人员、经济和文化等的广泛交流。原因:①党和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构想。②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③反对分裂、促进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