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
一、材料题:
材料一:“各国不分大小,不论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权利和自主权利,必须得到尊重,各国人民应该有权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⑴材料反映了哪一重大外交原则?这一原则最早由谁提出?
⑵请说出这一原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⑶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为什么能独立自主地走向国际舞台?
材料二:万隆会议后,一位路透社记者曾报道:“大家都承认周恩来的才智至高无上地主宰着会议……代表们惊叹地说:‘他是以怎样的洞悉力察觉并道破大家心窝里想说的话啊!’”
(1)万隆会议是哪一年召开的?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之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
(2)这一议会的提出了怎样的作用?
(3)材料中的“大家心窝里想说的话”是什么?
(4)这次会议形成了什么精神?
二、单选题:
1、新中国成立之初,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不包括(
)
A、政治孤立
B、经济封锁
C、军事包围
D、文化围剿
2、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实行的外交方针是(
)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最早提出这五项原则的中国领导人是(
)
A、毛泽东
B、朱德
C、陈毅
D、周恩来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是在:(
)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5、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A、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参加日内瓦会议
D、参加万隆会议
6、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影响(
)
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标志着新中国开始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中国政府代表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在世界外交舞台亮相
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的联系
7、第一届亚非会议召开的地点在(
)
A、
万隆
B、慕尼黑
C、华盛顿
D、巴黎
8、下列对周恩来重大历史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任职黄埔军校,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②参加重庆谈判,争取国内和平
③访问印度和缅甸,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出席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9、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新中国首次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是在:(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大
D、中美建交
10、下列表述与万隆会议无关的是(
)
A、这次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C、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D、会议主要讨论亚非主权国家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的发展问题
参考答案:
一、材料题:
材料一:
⑴材料反映了哪一重大外交原则?这一原则最早由谁提出?
参考答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周恩来提出。
⑵请说出这一原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参考答案:主要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⑶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为什么能独立自主地走向国际舞台?
参考答案:①社会性质的改变: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②新中国领导人及时制定了正确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周恩来等优秀外交:家高超的外交艺术及灵活的外交手段也为新中国外交活动的成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材料二:
(1)1955年;求同存异。
(2)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要反对殖民统治,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4)万隆精神即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殖反帝、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与促进各国人民友谊的精神。
二、单选题:
1、D
2、C
3、D
4、B
5、B
6、C
7、A
2、A
解析:本题考查了周恩来的重大活动。其中③④内容搭配错误,访问印度和缅甸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席万隆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故选A。
5、A
解析:1954年中国政府代表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在日内瓦会议亮相,对会议就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达成协议作出了积极贡献。故选A。
7、C
解析:注意本题是否定式选择题。1953年周恩来在会议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点不是万隆会议的内容。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