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被称为“转折点”的事件发生在(
)
A.1971年
B.1972年
C.1978年
D.1955年
2.(2012·宿迁中考)右下图是一幅珍贵的新闻照片。名称为《乔的笑》:人物是中国外交部长乔冠华;地点是在联合国大厅。照片反映的历史是(
)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万隆会议圆满结束
D.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3.(2012·福州中考)周恩来对某位美国总统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该总统是(
)
A.华盛顿
B.林肯
C.尼克松
D.布什
4.(2012·安顺中考)尼克松曾说:“(1972
年)我在北京逗留了一个星期,这也是改变历史的一个星期。”在这个星期里(
)
A.中国参加了万隆会议
B.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2012·苏州中考)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在万隆会议上赢得了尊重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文化大革命”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
6.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十年后,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十年后”中美之间发生的重大的事件是(
)
A.尼克松访华
B.中美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7.21世纪中国加快了融入世界的步伐,下列事件中能够体现这一现象的是(
)
①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④北京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办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我国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到2008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已有174个,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我国进行了经济文化交流。根据以上叙述,你认为以下哪一项结论最适合我国这一时期的外交形象(
)
A.我国在解决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B.朋友遍天下
C.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D.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9.(2012·临沂学业考)中国新闻网2012年4月16日电:近年来,“中文学习热”在全世界蔓延,这表明(
)
A.中文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B.中文更便于人们进行交流
C.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D.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二、非选择题
10.(2012·重庆中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2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12月23日,在重庆召开了中、美、英三国军事代表会议,讨论了有关对日作战问题,并确定成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总司令,成立三国代表组成的联合作战参谋部,由史迪威任中国战区的参谋长。
——据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及启示》
整编
材料二
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迈向世界的关键性第一步……中国实现对外开放与现代化战略需要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只是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动力之一;到了90年代,改革开放则成了发展中美关系的最主要动力……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制度保证。十四大后中美关系之间的贸易、投资、技术合作迅猛发展。
——《当代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美关系》
材料三
历史表明,每当两国对涉及对方核心和重大利益的问题处理得比较好时,中美关系就比较顺畅和稳定。反之则会麻烦不断。我们希望美方始终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精神,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以实际行动反对“台独”,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2012年2月15日习近平在美国友好团体
欢迎午宴上的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原因,并概括当时中美关系转变的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正常化始于何时。根据材料二,归纳中美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之间的内在联系。
(3)根据材料三,指出在中美关系上中方的核心和重大利益问题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中美关系顺利、稳定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引文出自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布什之口,主要历史事件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图片反映的是中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史实,图中乔冠华之所以大笑,是因为在这次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本题应选B。
3.【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一是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周恩来”“美国总统”“交往”,可以确定是新中国与美国的外交;二是“周恩来”确定了外交的时间,从而分析: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后的总统;林肯是美国内战时期的总统;布什,2001
年1月就任美国总统。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选C。
4.【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应注意关键信息:“1972年”。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对中美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分析A发生在1955年;B发生在1971年;D发生在1979年。故答案选C。
5.【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识读图片中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出现的最高峰是在1972年,链接所学知识,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所以C符合题意。
【拓展延伸】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
从美国讲,已经认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失败。另外改善中美关系,可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实力。从中国讲,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缓解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题中“十年后”指的是1979年。A发生在1972年,B发生于1978年,C发生于1979年,D发生于1972年。故本题选C。
7.【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21世纪”。①发生于1971年,②③中的事件都发生于2001年,④发生于2008年。
8.【解析】选B。“世界绝大多数国家”“174个”“220多个”,由以上关键信息可看出,“朋友遍天下”
最适合我国这一时期的外交形象。
9.【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近年来,“中文学习热”在全世界蔓延,根本原因是中国自身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的兴趣必然扩展到文化领域,必然对学习中国语言提出要求。故C正确。
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解决问题和基础知识记忆的能力。第(1)题,由材料一可知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原因是美国“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中美之间当时关系转变的主要表现是在反法西斯战争上进行协调作战,合作抗日结成反法西斯同盟。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1972年。由材料二可以归纳出中美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中美关系正常化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我国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中美关系的不断发展。第(3)题,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在中美关系上中方的核心和重大利益问题是台湾问题。第(4)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原因:美国迫切需要中国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表现:协调作战,合作抗日结成反法西斯同盟。
(2)时间:1972年。联系:中美关系正常化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我国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中美关系的不断发展。
(3)台湾问题。
(4)相互尊重、支持、合作、互不干涉内政;中国发展壮大、立足于世界舞台。(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的答案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