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鹬蚌相争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30 10:37:09

文档简介

鹬蚌相争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说话做事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的道理,根据寓言解释“矛盾”。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发展学生合理想象。
2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懂得懂得说话做事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的道理。
3教学过程
昨天我们学习了《狐假虎威》,从这则寓言你明白一个什么道理?生回答。
  师:知道说话要实事求是。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齐读课题。
  师:念得真准,尤其是“鹬蚌”你也念准了,课题中“鹬”字最难写了,谁来讲一讲,你打算怎么样记住它的?
  生:我也有个好办法:“商”字摘掉帽,上面换个“矛”,右边站只“鸟”。就念“鹬”。
  生:把橘子的木换成鸟就是鹬
  师:你的方法非常简单,你俩都很会记生字。
  从课题《鹬蚌相争》看,故事是围绕哪个字展开情节的?生:“争”
  师:故事到底是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探究竟。
  过渡; 俗话说:“没有目标就没有前进的方向;没有起跑线就无从规划自己的行程”,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也要有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请看大屏幕。
3.1.2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生字学习
 师:快乐大转盘谁会写?
  生:快乐大转盘我来写
  师:大家写
  蚌 曝 鹬 喙 译
  同桌对改。
  快乐大转盘出示生字。
  指名读
写一写,记一记  
同学们第一步你们掌握的太棒了,你们非常有能力,那就通过自己的力量和小组的力量去把这个故事读懂吧!
活动2【活动】合作读议
  1、联系上下文,弄懂这个故事的意思。有不懂的地方标出来,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向组内同学请教。
  2、你知道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吗?从哪里知道的?
  3、小组里有感情的朗读。
  4、选出代表准备汇报。
  注意:一定先自己学,时间为6分钟。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能力强。
活动3【活动】成果展示
过渡:各位小队员,代表选好了吗,想不想展示一下你们的交流成果啊?哪一组代表敢第一个站起来读?
  师:他读的时候大家认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古文的味道来。读完后请后边一组作评价。
  1、检查朗读情况,适当指导。
  一组比一组读的话,哪个小组把这篇古文的意思弄懂了?能把这个故事简单明白地讲给大家听吗?
  2.讲故事以检查学生是否读懂。前两项任务我们完成的很好,下面我们就来理清课文。
  3、归纳条理
  从课题《鹬蚌相争》看我们知道围绕“争”来讲的。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吗?从哪里知道的。
  以“我知道《鹬蚌相争》------是------,从课文这句话知道------”的句式说一说那么它们是怎样争的呢?
  生回答
  (1)我知道《鹬蚌相争》“争”的原因:为利害相关又各不相让。从课文这句话知道鹬啄蚌, 蚌夹鹬
  (2)生:我知道《鹬蚌相争》“争”的过程: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师:你知道鹬和蚌为什么会这样说吗?
  生:鹬知道蚌要喝水,如果蚌不张开双壳,只能期待下雨,一连两天不下雨,蚌就会被渴死,鹬是抓住了蚌的弱点了。蚌也知道鹬挨上两天,它也会饿死,也抓住了鹬的弱点。
  师:你们了解了鹬蚌的知识,真是个注重积累的同学。
  有没有同学来来模仿一下怎么读这两句,找同学读一读鹬蚌相争的厉害劲儿。同学推荐两位灵牙利齿的同学来读一读这两句,语气要坚硬冲撞一些,读出气势汹汹,毫不退让的感觉。生读
  男生齐读。(不愧是铁骨铮铮的男子汉,不愧是顶天立地的泰山。)
  女生读(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我好想看到了两者相争的情景)
  (3)我知道《鹬蚌相争》“争”的结果:它们俩都被渔夫捉走了。从课文这句话知道两者不肯相舍,渔翁得而并禽之。
  小结:鹬想啄出蚌的肉,却被蚌夹住;蚌如果放开,就会被鹬吃掉,不敢放开。各自的处境也让他们发生了冲突,结果是二者捆绑在一起,,这给渔翁一个好机会,不费吹灰之力,一下子斩获一蚌一鹬。
  4、看着大屏幕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活动4【讲授】感悟道理
1、对于渔翁来说大有收获,对于鹬与蚌来说就叫两败俱伤啊。
  (1)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都想从中的到利益而互不相让,结果谁也没有得上,却让渔翁捡了个大便宜。
  (2)、那你们认为鹬和蚌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生:鹬和蚌之间彼此争斗,不可调和;鹬和蚌各自的愿望与各自的处境互相冲突,无法解决。
  2、从两败俱伤的这个结果来看,受到教训鹬与蚌。
鹬和蚌在不肯相舍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请同学们把你的话写在练习本上。
  生:鹬放开蚌的肉,蚌放开鹬的嘴。
  生: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让一步海阔天空,一味的互相钳制往往故此失比,让他人钻了空子。
  生: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
  师:这叫做把书读活了!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大家完全读懂了。
  3、学了这则寓言故事你知道了什么道理?(说话做事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的道理)
  后人从这个故事提炼出了一个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从它们所受到的这个教训,我们可以总结出:说话做事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的道理。让我们做一个心胸开阔的好少年。
  4、让我们敞开心扉再次走进课文。全体朗读‘
  上一节我们知道矛盾指的是言语和行为自相抵触的现象。这则语言的矛盾指的是什么呢?
  这节课的矛盾指的是为了保护某方面的利益而失去了其他的利益。
  过渡:故事我们学完了,哪一组能把故事复述下来,给你1分钟时间小组准备。
  小组叙述故事。
  小组表演
  师; 两个小组表演的太精彩了,不仅把故事完整的再现,鹬和蚌也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从中得到启发。
活动5【讲授】拓展延伸
故事是这样的战国的时候,秦国最强。它常常仗着自己的优势去侵略别的弱国。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摩擦。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当时,著名的游说之士苏秦,有个弟弟叫苏代,也很善于游说。苏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赵国去劝阻赵王出兵。到了邯郸,苏代见到了赵惠文王。赵惠文王知道苏代是为燕国当说客来了,但明知故问:"喂,苏代,你从燕国到我们赵国做什么来了?”“尊敬的大王,我给你讲故事来了。"讲故事?他要讲什么故事呢?赵惠文王心中不禁一愣。 苏代讲完了《鹬蚌相争》的故事后,然后严肃地对赵惠文王说:"尊敬的大王,听说贵国要发兵攻打燕国。如果真的发兵,那么,两国相争的结果,恐怕要让秦国做渔人了。"赵惠文觉得苏代的话有道理,便放弃了攻打燕国的打算。
  你知道苏代用什么办法让赵惠文放弃了攻打燕国的打算?
活动6【讲授】课堂总结
 同学们,学习了今天的故事,我想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们都会====权衡得失、互相谦让。我们今天学的“鹬蚌相争”这样短小而生动的故事,故事中又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很多同学们可以去读读更多的寓言故事,给予自己的人生一定有很大的启发。
课件14张PPT。湘教版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单元寓言二则 鹬蚌相争资料库1.寓言
篇幅大多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2.《战国策》
西汉刘向编撰汇集整理的一部史书,记录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策谋,其计33篇。朗读屋生字
鹬 蚌 曝 箝 喙 禽议事厅1.聪明的同学,你们能准确地解释下列词的含义吗?
方 曝 箝 曰
雨 谓 禽
用现代文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死不知悔的驴》
一起来看动画,然后用自己的生动语言来给其他的同学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和它的寓意。图片欣赏寓意
通过鹬蚌相争却让渔人从中获利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化解矛盾冲突相互谦让。创新提高 鹬和蚌在那样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呢?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重新演绎鹬蚌相争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