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读背古诗,注意它的节奏、韵味。
2、理解古诗的意思,特别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深刻含义。
2学时重点
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深刻喻义,体会慈母情深,懂得感恩。
3学时难点
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深刻喻义,体会慈母情深,懂得感恩。
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游子吟
一、谈话导入
1、老师深情地讲述:有一个女人,不论她是贫穷还是富有的;美丽的还是丑陋的;还是平庸的在社会最底层的喘息着苍老生命的,但对于我们来说,她都是最高贵的,这个人就是我的母亲。
来,让我们深情地来读读这些描写母爱的句子。
出示ppt:
(1).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
——[美]林肯
(2).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米尔
(3).世间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4).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
唐代诗人孟郊也写了一首赞美伟大母爱的脍炙人口的小诗《游子吟》
活动2【讲授】介绍诗人
2、师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师介绍孟郊生平ppt:
孟郊(751-815),唐代诗人,字东野,一生贫困,46岁时才中进士。孟郊50岁才当上溧阳县尉这样的小官,结束了长年飘泊流离的生活,便把母亲接来同住,并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
活动3【活动】学习古诗
二、学习古诗
1、生自由读古诗,提出要求:初读,把字音读准,做到字正腔圆,再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
3、请结合注释,联系作者的生平,自读古诗,相信你对这首诗会有更深的感觉。
4、理解古诗,感情朗读。
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把初步的感受,感觉读出来。
师:听了你们声情并茂的朗诵,相信你们对这首诗已有了更深的体会,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浮现了谁的身影?
生:母亲
师:请你把大脑这台摄相机的焦距拉近一点点,让母亲的形象在我的脑海更清晰,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母亲的外貌、衣着。
生:母亲已头发斑白,面容消瘦。
母亲已年老力衰,老眼昏花。
母样衣着破旧,形容憔悴。
师:听得出来,这是一位饱经生活苦涩,历尽生活沧桑的老母亲,让我们再细读1-2句,请读出有关母亲的生活画面。
(一)学习1-2句古诗
师:通过读1-2句古诗,你仿佛看到这位慈祥的母亲在干什么?
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1-2句古诗的含义:
师:请孩子们闭上双眼:已是夜深人静,另人都已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时,我那两鬓斑白,老眼昏花的老母亲却还在昏暗的油灯下,用她枯瘦的双手密密地缝补衣服,指导生齐读1-2句。
师:请再一次闭上双眼,窗外寒风呼啸,另人都围在炉火旁烤火,我那年老力衰,面容憔悴的老母亲却坐在冰冷的屋里,用她颤抖的双手密密地缝补衣服,指导生齐读1-2句。
师:母亲仅仅是用线为我缝补衣服吗?
生回答:用心
师:那母亲用线缝好的仅仅是一件衣服吗?
生:是温暖,是慈爱。
指导体会:临行密密缝。
生:是担心、嘱托……
师:那担心什么呢?嘱托什么呢?
生:担心儿子在外受冷挨饿
担心儿子在外不得志
嘱托儿子在外注意身体,早日回家。
……
师:让我们再一次来体会一下母亲的担心,关爱,聆听一下母亲的嘱托吧。
指导朗读第2句
(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母亲对我情,试问:慈母情深深几许?
师引导说:
母爱比山高
母爱比海深
母爱是干渴时的一弘清泉
母爱是迷茫时的风向标
……
过渡:而在诗人眼里,母爱又是什么呢?
(三)学习古诗第三句
生读出第三句。
师:在诗人眼里,母爱是什么?
生:母爱是明媚的春光,而儿女们就像小草。
师:诗人用反问句来表明:母爱是伟大的,它不期望儿女们的报答,也是儿女们所报答不了的,就像小草,是无论如何也报答不了春光对自己广博而温暖的哺育。
师:请你大声地对全天下人说出诗人的心声。
生大声齐读第3句。
师:请你把诗人的感受小声地对自己说一说。
生小声地读第3句。
(四)感情朗读全诗,感情升华。
师:来,让我们恭恭敬敬地为文中的母亲大声地吟涌一曲《游子吟》
男生齐读
师:文中的母亲,是普天下所有母亲的一个缩影,让我们满怀深情地为全天下的母亲吟诵一曲《游子吟》。
女生齐读
师:文中那充满骨肉亲情的生活场景,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经历过的,让我们声情并茂地为我们自己的母亲吟诵一曲《游子吟》。
生齐读。
活动4【活动】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游子吟
母
子
线…………………衣
线…………………爱
线…………………担心
线…………………嘱托
情(深)
活动5【作业】练习作业
三、练习设计ppt:
1、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自制贺卡,并附上这首诗,找一个特殊的日子,把它送给自己的母亲。
3、小练笔:写一篇赞美天下母亲或自己母亲习作。
活动6【活动】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点难点,很多时候,由于古诗的内容和风格与现代的语言文字相差甚远,因此很多时候,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仅仅满足于对诗句的疏通和积累,而本人在执教这首诗的过程中打破了这种陈旧、保守的教学风格。抓住这首诗明白如话的特点,让学生结合注释,联系课前查阅的资料,通过对诗人生平的了解,去读懂这首诗。
感受古诗,不在诗句表面的意思,而在诗句后面的情味和意蕴,因此,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注重了引领学生读出诗背后的那份情,那段爱,那颗心,那种味。我在课前收集了一些描写母爱的名言,这些名言,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了母爱之伟大,母爱之深沉,然后进入古诗的学习,古诗虽然明白如话,却具有十分感人的力量;首先,我让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结合注释读古诗,母样的老眼昏花,形容憔悴的形象,自然而然地在学生大脑里产生了,然后让学生读出母亲的有关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母系为儿缝补衣物时的感人画面),再一次让学生体会到母亲不仅是用线缝补衣服,而是用心,用爱缝补衣服;母亲给孩子的也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而是一份温暖,一份关爱,一份担心,一份嘱托……爱子之情,忧子之心用这一针一线体现得淋漓尽致。由一个人的母亲,想到全天下人的母亲,由全天下人的母亲想到自己的母亲。正像诗人惠特曼说的:每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亦子之心。此时感动学生那颗幼小的心的不仅仅是诗人的母亲了,而是自己经历过的那充满骨肉亲情的生活场景。
诗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我主要是让学生读中悟情,情由声发,读不是泛泛而读,是有层次的读,开始是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得字正腔圆;再是想像画面读,通过想像,一位临行密缝的伟大母亲的形象清晰的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