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步练习 含答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步练习 含答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29 21:5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选择题
1.1918-1920年,苏俄人民响应布尔什维克党“一切为了前线”的号召,发扬拼命精神,忘我劳动。这里的“前线”是指(
)
A.建设社会主义的各条战线
B.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前线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线
D.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前线
2.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段话反映了苏俄当时实行(
)
A.均田制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农奴制
3.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是(
)
A.十月革命后广大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B.创建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面临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
D.列宁要把苏俄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
4.(2012·广东学业考)列宁说:“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5.(2012·河北中考)“它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材料主要论述了新经济政策(
)
A.实施的背景
B.实施的内容
C.实施的过程
D.实施的结果
6.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名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邮票,但此套邮票却是错体票,其错误在于
(
)
A.邮票名称中的国家称谓
B.邮票发行的时间
C.邮票的发行者
D.周年纪念的时间
7.“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3万辆拖拉机,99%的耕地靠畜力、人力完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苏联(
)
A.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C.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
8.(
2012·莱芜学业考)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5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2%上升到大约14%。这说明(
)
①苏联执行了工业化方针
②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③苏联由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
④苏联继续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2012·常州中考)“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这一评价针对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英法绥靖政策
10.这是前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是针对斯大林时期的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11.关于斯大林创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基本上适应了苏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②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病
③后来对苏联国民经济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曾经采用其方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农业方面的表现是什么?
(2)在斯大林的带领下,苏联是如何实现“工业化之路”的?材料二中图二反映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指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中,与图二类似的历史事件。
(3)苏联在1936年颁布新宪法,有什么重要意义?
(4)从苏联的社会主义探索历程中,我们可以汲取的经验教训有哪些?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18-1920年”“苏俄”可联系到苏俄人民当时进行的是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故选D。
2.【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20”“苏联”“土地属于我们”“水属于我们”“森林属于我们”,可是收获的产品却不属于“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对此很不满意,这与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关,它实行余粮收集制,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等。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农民的强烈不满。
3.【解析】选C。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国内革命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在国内革命战争结束以后,实行新经济政策,故选B项。俄国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列宁逝世以后,俄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道路,故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5.【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理解题干的内容。从题干的描述不难看出这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
【拓展延伸】评价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完成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开始,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它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它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6.【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关键信息是“苏联”。苏联成立于1922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苏维埃俄国,即苏俄。
【知识辨析】区分“沙俄”“苏俄”“苏联”三个名称
(1)“沙俄”: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的简称。
(2)“苏俄”:1917年二月革命以后,到1922年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的简称。
(3)“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22年建立,1991年解体。
7.【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为改变工业落后的局面,1928-1937年,苏联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8.【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27年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上升”。链接所学知识可知,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确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1928-1937年,苏联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所以A项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实施于1921年,结束于1929年。
9.【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斯大林模式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也存在严重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了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一切经济活动按照国家规定的计划运行,经济计划统得过死,妨碍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
10.【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列宁逝世后,苏联确立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经济建设路线,要将苏联建设成一个赶上和超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国家。
11.【解析】选D。斯大林创立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大林模式的一系列弊端暴露出来。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在建国后曾经借鉴过这一模式。题干中的表述全部正确,故选D。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的“1921年”“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可判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形势要求,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斯大林带领苏联人民在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通过实施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实现了农业集体化。据此分析回答第(2)题。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4)题,可以从列宁、斯大林不同道路的探索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尊重了客观经济规律,符合当时国情,因此该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斯大林模式虽也取得了辉煌的建设成果,但由于该模式在形成和实施过程中,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从而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依此切入进行总结归纳即可。
答案:(1)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表现: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
(2)苏联通过实施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实行农业生产合作化。
(3)宣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制度的建立,也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4)制定经济政策要依据国情,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需求;经济建设中,要勇于探索和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