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2课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学习目标:
1、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及结果。
2、以匈牙利改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内容和结果。
3、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和改革的内外政策。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探究导学法
课堂导学:
1、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和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改革。
2、戈尔巴乔夫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3、东欧和中国的改革有何相似之处?
4、苏联和中国20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进行的改革,结局截然不同,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突患脑溢血逝世,终年74岁,斯大林逝世,苏联高层送葬,包括赫鲁晓夫和中国总理周恩来。21·cn·jy·com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答:“斯大林时代”存在严重弊端,改革势在必行。
赫鲁晓夫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些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答:内容: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削减农业税、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资、扩大集体农庄经营自主权等。
成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联农业形势有所好转。
赫鲁晓夫在经济方面的改革为什么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
答:原因:改革只是在具体做法上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修补和调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改革缺乏深思熟虑和反复试验;赫鲁晓夫个人性格存在着独断专横、急于求成的毛病。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其后果是什么?
答:做法:错误地全盘否定斯大林,仅仅把弊端的根源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而没有从经济政治体制上去寻找原因。所以,他虽然从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小修小补。
21cnjy.com
后果:不但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反而因为改革激化了各种矛盾,赫鲁晓夫被迫下台。1956年在莫斯科红场上的阅兵式上,已经看不到斯大林的头像。
二、匈牙利改革
东欧各国被束缚在苏联主导的集团体系中,缺乏自主选择的条件,难以突破匈牙利事件街上出现了路障,市中心的斯大林像被拉倒。匈牙利事件后被遗弃在布达佩斯街头的斯大林头像
历时三周的动乱使匈牙利遭受重大损失,数万人伤亡,20余万人外逃,经济损失约占全年国民收入的1/4。这场民族的悲剧对匈牙利以后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21教育网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一定的评价。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让他们体会教学中的环节。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个小游戏类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比如让学生扮演课本中的人物,让他们来决策一个国家的未来。然后老师在进行相应的补充。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