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东欧剧变的过程和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与后果、苏联解体的原因;
2、通过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东欧剧变的原因、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讨论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启示,培养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内因与外因结合分析问题的历史分析方法;
2、学习提炼重点历史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我们应吸取东欧各国的经验教训,必须结合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忍不拔地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发展生产力,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健全民主与法制,依法治国;要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不动摇。
2、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只能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最终失败,社会主义的发展示复杂曲折的,虽然遭受重大挫折,但它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要警惕帝国主义和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保持清醒的头脑,大力搞好执政党建设和经济建设,勿让敌人以可乘之机。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苏联解体
难点: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东欧地理位置,展映地图,有保加利亚、罗马利亚、波兰、匈牙利等八国,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模仿苏联的经济模式。
2、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教师启发,学生作答;
---------------------------------------------------------------------------;
---------------------------------------------------------------------------;
学生回答前两点,要求条理清晰,简洁扼要:
(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形势严重恶化,广大人民群众日益不满,政局动荡;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照搬苏联模式;
(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妥协退让,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共产逐渐丧失执政地位;
(以上两条适内因,也是主要原因。)
(3)戈尔巴乔夫在苏联的政治改革对东欧起了催化作用,促使东欧各执政党分裂、蜕变;
(4)西方各国的和平演变推波助澜,分化瓦解东欧各国,支持其反对派,诱压兼施;
(以上两条适外因,是次要原因。)
3、东欧剧变的结果:
(1)-------------------------------------------------------
(2)-------------------------------------------------------
如有条件播放视频“德国统一和推倒柏林墙”,如无条件则由教师口头讲述;以下是答案:
(1)政治版图发生变化:首先是国家、后来国家分裂,在后来国家统一;
(2)经济继续恶化,政治动荡,民族分裂,人民更加不满。
教师可举例证明:波兰在1991年1—9月物价上涨46℅,生产下降了11℅,失业率为10.5℅,失业人数达197万;匈牙利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下降7℅,失业率为8℅,这是很糟糕的局面,使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所以说东欧剧变是历史的倒退,没给人民带来实惠,人民深为不满。
教师督促学生在书上划起来,记忆!
4、东欧剧变的含义和性质:请大家注意此处“剧变”不一般的含义。
回答:
(1)含义:国家分裂、社会制度发生变化,共产党下台。
(2)性质是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严重挫折。
教师督促学生在书上划起来,记忆!
5、戈尔巴乔夫改革:
内容:
第一,经济改革,提出(
)战略,改革社会生产力,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提高劳动效率。
(教师叙述:未能扭转畸形的经济结构,商品和食品奇缺,人民有钱买不到东西,人民不满,黑市猖獗)
第二,政治改革,提出民主的社会主义,以(
)、(
)、(
)为三大目标,并于1990年取消(
)的领导地位,实行(
)。
(教师叙述:戈尔巴乔夫给了反对派夺取政权的机会,是否定列宁和无数革命烈士鲜血、生命换来的社会主义江山,是背叛共产党合社会主义的恶劣行径,激化了社会矛盾,加剧了社会混乱,正中西方敌对势力的下怀。)
第三,对外政策,推行(
),放松对(
)的控制,在很多方面苏联单方面向美国让步,幻想西方援助苏联,热衷于美苏合作。
(教师叙述:戈尔巴乔夫对美国存有幻想,不切实际,是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急速下降。苏联放松对东欧地控制,也使美国大胆的干预东欧内政,颠覆东欧社会主义制度,造成了不幸的、难以挽回的恶果,同时也给苏共内部引起思想混乱,使广大人民丧失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丧失了对本国前途的信心。所以,对于苏联解体、被美国颠覆社会主义制度,戈尔巴乔夫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师督促学生在书上划起来,记忆!
6、苏联解体:
(1)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
时间
表现
重大事件
第一阶段
1986—1990
民族分裂势力崛起
波罗的海三国独立倾向明显
第二阶段
1990—1991.8
第一次独立高潮;1990.3立陶宛
11国发表主权宣言;1991.3举行全民公决;1991年,制定新的联盟条约.
第三阶段
91.8—91.12
第二次独立高潮;冲破新联盟条约框架;
1991.12.8俄白乌签署明斯克协定;12月21日11国组成独联体,废止苏联,戈尔巴乔夫辞职。
(2)苏联解体的原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回答: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苏联长期实行斯大林模式,使经济、政治丧失活力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理由: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束缚了生产力发展,挫伤了劳动人民的积极性,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停滞,社会矛盾越积越多,并且不能通过改革加以化解。
7、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启发:
开放性试题常考
(1)必须结合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忍不拔地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要健全民主与法制,依法治国;要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不动摇;(教师要结合斯大林模式进行分析)
(3)要警惕帝国主义和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保持清醒的头脑,大力搞好执政党建设和经济建设,勿让敌人以可乘之机。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只能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最终失败,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复杂曲折的,虽然遭受重大挫折,但它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坚信社会主义最终必将战胜资本主义,不断焕发新的更大的生命力!
8、小结:本课的重点是苏联解体,出开放性试题较多,结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考,所以大家对本课务必烂熟于心,至少看三遍课文!
9、课堂练习:请翻看资料,勾划四个重点题目,当堂做完。
六.板书设计:
1、
东欧剧变的原因
2、
东欧剧变的结果
3、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与后果
4、
苏联解体的原因
5、
对中国的启发(开放性试题)
七.教学反思:
对于本课中一些术语,教师要解释,他们感到很陌生、枯燥,如:政治多元化、和平演变、公开性、民主化、主权、联盟,否则将削弱对历史课的趣味性,产生厌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