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美苏“冷战”
学习目标:
简述冷战政策的含义及杜鲁门主义等史实。
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征。
学习难点:如何认识美苏冷战的性质和美苏争霸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美苏“冷战”
1、
什么叫“冷战”:美国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2、
目的: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最终目的:称霸世界
3、
原因:美国凭借极度膨胀的经济实力,积极谋求全球称霸。苏联的强大及共产主义影响的扩大,阻碍了美国全球称霸的实现
4、
重点地区:欧洲
5、
“冷战”的信号:铁幕演说
6、
“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提出:美国政府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抵抗少数武装分子(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或外来压力(苏联)的征服企图。
7、
表现:⑴政治:杜鲁门主义的提出(1947年):
影响:标志着战后美苏“冷战”的开始,同时标志着美苏关系正式破裂。
⑵经济:马歇尔计划的实施(1948年):
目的:A:直接目的:复兴欧洲经济
B:真实目的:稳定资本主义,控制欧洲,遏制苏联(它稳定了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将西欧纳入美国对苏“冷战”的轨道。
影响:它稳定了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将西欧纳入美国对苏“冷战”的轨道。
⑶军事:“北约”成立:
间:1949年
②成员国:12个
③总部:布鲁塞尔
④性质:资本主义军事政治集团
8、
苏联采取的针锋相对的措施:
华约:①时间:1955年
②成员国:8个
③总部:莫斯科
④性质:社会主义军事政治集团
9、“北约”“华约”成立的影响: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先后成立,标志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美苏争霸
1、开始时间:20世纪50年代后期
2、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
苏联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但美国仍占据优势
A:修建“柏林墙;B:古巴导弹危机
中美关系开始改善,中苏关系严重恶化。
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
苏联加强了对外扩张的石头,美国转攻为守
A: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B:美国从越南撤军。
第三阶段:80年代
美国对苏联重新采取强硬的方针,苏联转向全面收缩
A:美国制定“星球大战计划;B: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中苏关系正常,中美关系时好时坏
3、影响:美苏争霸长达30多年,给世界和平带来了巨大影响。由于双方势均力敌,是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判断题:
1.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的"铁幕演说"成为美苏冷战开始的信号。
(
√
)
2.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两极格局的形成。
(
√
)
3.勃列日涅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之后,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
(
×
)
4.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
(
×
)
本课小结:
引导学生概括“冷战”政策的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双方互有攻守。国家实力的消长和彼此的关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的走向。
板书设计
一、杜鲁门主义
1.什么是冷战政策?(1947年)
2.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步骤
(1)杜鲁门主义的出笼—冷战的开始(1947年3月)
(2)马歇尔计划的抛出(1947年6月)
(3)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即北约)
3.两极格局的形成—《北约》、《华约组织》组织的建立
二、美苏争霸
1、第一阶段
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
2、第二阶段
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3、第三阶段
80年代
布置作业:完成本课三维优化之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