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 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29 20:5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课本编排在世界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之中。从其内容的性质来说是属于科技内容的范畴。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二战后整个世界的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的变化无不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学生学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对科技革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与认识,这是学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但是学生缺少对三次科革命内在联系和整体的把握。对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存在一种片面化的认识。这些问题必须在这节课中提出和重新认识。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情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国际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在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时,还应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当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学会用已学过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并运用历史材料,概括和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畅谈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改变,以强化学生对科技革命的感受和体会,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让学生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历史观点,以及认识到文化是一定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及特点,教学中予以重点学习。
教学难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因为影响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在教学中主要要结合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变化进行分析,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准备:
1、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2、教师准备:搜集、整理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影响等方面的文字、数据、图片资料,制成ppt课件,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学生准备:查找、了解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科技成果,结合自身体会形成自己的感受,做好发言、交流的准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戏说马克思没有打过电话,没有看过电视,列宁没有用过手机,没有用过电脑。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由第一次、第二次科技革命发展到第三次科技革命。
合作交流、探究解读新课内容:
探讨第三次科技兴起的原因(或条件)有哪些?
这一部分不作重点要求,可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小字部分完成,教师稍作讲解。
明确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
时间、领域、核心、起源等,因这部分内容较为浅显,采取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通过演示多媒体,学生抢答竞赛的方式完成。
3、把三次科技革命放在一起,通过抢答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比第一、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明确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4、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明确指出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这一技术的感受。
5、投影“多利”羊。请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或收集的资料介绍克隆技术。并组织学生讨论“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是否应该克隆人?”
6、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通过展示一系列知识图片资料给学生,学生通过对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思考,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7、探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表演活动:设计不同时期人类生活的三幕场景(依次是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和今天,课前让学生适当准备,活动中让学生根据所处时期进行表演,表现出不同时期人类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如通讯手段的变化、交通运输的变化、家用电器的变化、饮食衣着等方面的变化,使学生从中体会出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
内容小结:
重点突出: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进程。它又一次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科技发达程度的高低,将决定这个国家在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成败。中国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
课堂练习:
主要是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问题探究:
展望未来,你认为中国能在21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大国吗?通过探究这一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贡献。
知识拓展:
自学自由阅读卡:《尤里卡计划》,有兴趣的学生可以上网查找: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及中国的“863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