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18战略大决战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上18战略大决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30 08:53:55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战略大决战第18课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温故知新1、全面内战爆发开始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标志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的事件是什么?1947年夏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略防御战略大决战 战略决战前国民党军五大集团分布图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两百多万,国民党军主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周围,处于防御状态 。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卫立煌集团约48万人傅作义集团约60万人刘峙集团约60万人胡宗南集团约30万人白崇禧集团约75万人沈阳北平武汉徐州西安沈阳三大战役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徐州北平辽沈战役1948年9月——11月指挥员:林彪、罗荣桓作战部队:东北解放军解放东北全境。歼敌47万余人作用: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参战部队:中原和华东解放军指挥员:刘伯承、邓小平、
陈毅、粟裕、谭震林意义:奠定了解放长江
以南各省的基础80万60万歼敌55万余人312 陈毅司令员说: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淮海战役中支前的民工 请结合文中上边“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全力支持分不开的。动脑筋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参战部队:东北和华北解放军作用:指挥员:分割包围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瓮中之鳖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使华北全境
基本解放。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傅作义三大战役1948年9—11月1948年11—1949年1月1948年11—1949年1月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百万雄师过大江蒋介石1949年元旦发表“求和”声明你认为蒋介石是真的希望和平吗?北平和谈国民党
拒绝签字毛泽东和朱德在1949年4月向解放军下达的命令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 朱德 渡江战役江阴湖口南京1949.4.23南京解放,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追歼残敌江阴湖口南京国余
民势
党力
残。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阅读“活动与探究”中的表格,了解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的对比情况。讨论:国共力量相差这样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内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呢?小讨论 ①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②党的正确领导;③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原因。
(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重庆谈判(国共)1945.8“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标志:
1946.6国民党军进攻
中原解放区解放军防御作战(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 1947.夏
刘邓大军三大战役的胜利 1948.9—1949.1战略决战国民党军主力基本被消灭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1949.4序幕 南京解放
国民党政权垮台奠定 基础败退台湾单元回眸1、解放军在辽沈战役中采取的战术是“关门打狗”,其中“门”指的是 ( )
A、沈阳 B、长春
C、锦州 D、营口
2、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胜利的最主要意义在于 ( )
A、解放了许多城市
B、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C、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D、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反馈练习CB3、右图反映的军事行动是解放战争中的 ( )

A、挺进大别山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4、下列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右图所示日期相符的是
( )
A、淮海战役结束
B、渡江战役开始
C、《共同纲领》通过
D、南京国民政府垮台總



室BD5、参加淮海战役的人民解放军主要是 ( )
①东北解放军 ②华北解放军
③中原解放军 ④华东解放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6、下列对南京解放的意义的总结,正确的是
( )
A.标志着解放战争已在中国全境内取得了胜利
B.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C.标志着一个全新的统一的民主政权诞生了
D.标志着解放战争双方决战的序幕已经开启CB7、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当“诗人总理”温家宝深情地朗诵这首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诗作时,会场上想起了热烈的掌声。诗歌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 )

A、解放战争后台湾与大陆分离?
   B、鸦片战争后香港被英国占领
   C、16世纪中叶澳门被葡萄牙占据
   D、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