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 5.1 平行与垂直 教案(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 5.1 平行与垂直 教案(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12-01 08:25:41

文档简介

第5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2课时
画垂线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59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掌握垂线的画法,会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2.认识距离,理解与两条平行线互相垂直的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垂线的画法。
难点: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都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什么叫做垂线?
2.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垂线。
3.怎样画垂线呢?
(板书课题
:画垂线)
二、自主探究
1.议一议:在三角尺和直尺上你能找到垂线吗?
分别指名用三角尺和直尺指一指,说一说。
教师:三角尺上的直角可以帮助我们画出垂线。
2.教学例2。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A.说一说:用三角尺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B.课件演示画法,学生观察。
C.学生动手画一画。
D.引导归纳画法和步骤:
a.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b.沿着已知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
c.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经过已知点的直线,所画直线与已知直线互相垂直。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A.学生独立试着画,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画法。
B.归纳画法步骤,指名说一说。
(3)教材第5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画一画,指名板演。
3.教学例3。
(1)从直线外一点?A?,到这条直线画几条线段。量一量所画线段的长度,哪一条最短?
教师演示,学生自己试着画一画,量一量,可以小组讨论交流。
结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出示一组平行线。
在直线?a?上任选几个点,分别向直线?b?画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己动手在教材上这组平行线中画一画,量一量。指名说说你的发现。
(板书:与两条平行线互相垂直的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4.巩固练习:
教材第59页“做一做”。
小组讨论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该怎样做?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十”第6题。
议一议,说一说你的想法,让大家评一评。
教师归纳说明:
测量时使皮尺经过落点并与起跳线互相垂直。
2.教材“练习十”第7题。
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方法和理由。
3.教材“练习十”第4、9题。
学生自由完成,在小组内交流检查。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教学反思】:
1.教学画垂线的方法时,应该把直线的位置方向进行变换,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垂直的含义。
2.“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这个点到垂足之间的长度,个别学生理解得不好。
3.在综合练习过程中应重点指导个别学生强化训练。第5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1课时
平行与垂直
【教学内容】:教材第56~57页例1。
【教学目标】:
理解垂直与平行这两种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与垂直的特点。
难点:对平行与垂直两种位置关系的描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将两根小棒随意丢在讲台上。
提问:想一想这两根小棒落在讲台上会形成哪些图形呢 你能把这些图形画出来吗
2.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并在纸上画一画,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了解情况。
2.选择其中一个小组画出的图形,展示出来。
3.讨论探究。
(1)你能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 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可能会按以下几种情况来分类:




(2)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再画长一些会怎样 量一量两条相交直线所组成的角分别是多少度。
教师用课件演示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延长,让学生继续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情况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
(板书:相交、不相交)
4.构建新知。
(1)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课件出示三组平行线图:

图中直线?a与b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2)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平行线。
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说一说,然后分小组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平行的例子。如:电线、窗子、栅栏、门两侧、轨道两边等等。
(3)在同一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所组成的角会是多少度?(90°或不是90°)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课件出示:

上图中直线?a与b互相垂直,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
(4)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垂线。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57页“做一做”。
同桌或小组中说一说,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十”第一题。
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指名上台指一指。
3.教材“练习十”第2题,摆一摆。
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观察发现,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1)两根小棒都和第三根小棒互相平行,那么这两根小棒互相平行。
(2)两根小棒都和第三根小棒互相垂直,那么这两根小棒也互相平行。
课件演示三根小棒的摆放过程。
4.教材“练习十”第3题,折一折。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动手折一折,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指名向同学展示一下折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第5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3课时
画长方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例4。
【教学目标】:
掌握长方形的画法,会画一个长和宽已知的长方形。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形的画法。
难点:应用垂直与平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
(1)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如果这一点不在直线上,又怎样画呢?
(2)怎样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3)什么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有什么关系?
2.教师出示:
长方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哪些线段是互相垂直的?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说一说。
怎样画一个长方形呢?因为长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我们可不可以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呢?
(板书课题:画长方形)
二、自主探究
1.讨论:怎样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充分讨论,相互发表意见。
2.动手试着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3.课件演示长方形的画法步骤。
(1)画一条长2厘米的线段。
(2)分别过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同一侧画两条与线段互相垂直的1厘米线段。
(3)把两条垂线的另一端点连接起来。

(1)
(2)
(3)
4.学生根据课件的演示,完成作图。
5.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正方形怎样画呢?画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
让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相互交流画正方形的方法。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教材“练习十”第11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修路最近 为什么
使学生理解:可以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来修这条路。
3.教材“练习十”第12题。
以已知的线段为边,画出完整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怎么画?
(1)小组交流。
(2)独立完成。
4.教材“练习十”第13、14、15?
题。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2)由代表汇报。
(3)教师归纳并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