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
1.从诗歌形象的角度,通过文字咀嚼,体味词中“赤壁之景”“周郎之事”与“东坡之情”及其和谐统一。
2.从《念奴娇 赤壁怀古》出发,归纳咏史怀古诗的一般主题,进一步理解“怀古伤今”的诗学传统。
3.理性分析“豪放词”这一说法,进一步体会本词旷达背后的深层忧伤。
教学重点、难点
1.体味词中“景、事、情”的统一,了解一般咏史诗的内在结构和情感主题。
2.通过质疑,引导学生认识“豪放词”这一概念,进一步体味苏轼此词的感情。
教学安排:一课时
学习方法:朗读法、文本研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步骤:
一、忆一忆,想一想(3分钟)
问题设置:我们在必修一中学过《赤壁赋》,苏轼虚拟“主客问答”实际上反映了他对什么问题的思考?
答:反映了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与矛盾。你能说说吗?这种矛盾是什么?(提问1—2名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苏轼,体味这个“旷古奇才乐天派”的喜乐忧愁。这就是《赤壁赋》的姊妹篇——《念奴娇 赤壁怀古》。(板书:词题)
二、读一读,说一说(5+15分钟)
环节一:教师范读,请大家听清字音和句读。
环节二:学生自读,结合注释,读懂词意。(师生互助)
环节三:指明一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自然过渡到诗歌情感的把握。
环节四:文本研习
问题设置:诗词是言情艺术,你觉得诗歌的感情表达需要依托于什么?
明确:诗歌的情感自在表达需要依托于诗歌形象的塑造。诗歌的形象大抵有意象、物象和人物形象三个层面。
问题设置:从形象的角度来看,本词包含了哪些形象?
明确:本词中的形象有赤壁之景、周瑜之事,作者凭此来抒发自己的吊古之情。(教师板书:赤壁之景 周瑜之事 东坡之情)
问题设置:那么作者笔下的两个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词中具体诗句、字词加以赏析。(学生先独立思考,评点;再同桌交流探讨)
明确:“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江”二字极写江之浩瀚,极质朴亦极气象宏大,“东去”二字由空间引入时间,自然过渡到历史的思索。“浪淘尽”着一尽字而涵盖今古,“千古”二字进一步渲染之。“风流人物”尚且如此,况失意之子瞻乎?此处写景,浩瀚苍古,已奠词之基调。(板书:浩瀚苍古)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斯人已矣,故迹犹在,庶几可安慰一二。此句在文中作用极大,既拍合词题,又为下阙缅怀周公瑾预伏一笔。前三句大处着笔,此处小处着眼,焦点聚集,自然引起赤壁之战的追忆。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乱”一“惊”一“卷”写尽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也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使人怀想当日赤壁之战之壮烈。(板书:雄奇壮阔)
上片结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自然过渡,由眼前赤壁之景引出下片周郎之事的在现与思考。(板书:景物、人事)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小乔初嫁了”看似闲笔,然一个“初”字,虽不吻合于史实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风得意。“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板书:少年英俊、从容建功)
问题设置:作者写周瑜如此,其目的是什么?
明确:以周瑜反观己身。着一“笑”字而情意全出。笑的是什么?笑我多情。这“多情”里藏的大概是一颗“功业心、报国志”吧,而如今被贬黄州,身居闲职,当年欲效仿范滂澄清天下的苏轼内心又会怎样!周郎年少,功业早成;东坡颓唐,身处江湖。一“早”一“笑”中几许无奈的自嘲也当有几许对当权者的不满。
问题设置:面对这样的人生,苏东坡是怎样面对的?
明确:“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酹江月”三字指出了东坡一种精神的自我超脱,寄情山水,与天地宇宙共在,摆脱尘世荣辱。
问题设置:从表面来看,苏东坡确乎寻找到了一条“突围”之路,可你看苏轼真正解脱了吗?(学生自主讨论,教师总结)
明确:东坡的解脱其实有种前提,这就是词中“人生如梦”的哲思。这里既有自然永恒、人生短暂的矛盾,也有历史无情、功业难成的纠葛。如果真正解脱,苏轼也就不需要如此矛盾与挣扎,细细分析,作者在多情志气何尝泯灭,这种超脱和旷达有何尝不是一直自我安慰的苦笑。正如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所说:“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惟其如此,本词也更显沉郁之至。
问题探究:结合上面的理解和阅读材料,说说你对豪放词的理解,并解释为什么东坡这首词是豪放词的典范之作。
明确:豪放词常体现以下几种情况:其一,气象恢宏、场面阔大、形象豪迈;其二,感情豪迈、充沛,甚至悲壮苍凉;其三,音调不拘,纵情放笔,奔放雄奇之作。
学生自说,略。
三、理一理,练一练(8+2+2分钟)
问题设置:咏史怀古作品除了借史实表达个人遭际之外还会有怎样的感情呢?请大家阅读下面两首作品,试作思考。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历代点评举隅:
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云:“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 王尧衢《古唐诗合解》也说:“杜牧精于兵法,此诗似有不足周郎处。”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历代点评举隅:
黄檗山人:“庙堂只有和戎策,惭愧深闺打马图。” 龙沐勋《漱玉词叙论》“惟其不甘深闺闺帷,必骋怀纵目,故能纵笔挥洒,压倒须眉。”
归纳总结:
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对比失落型、同病相怜型)
怀古伤今: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
理性反思: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巩固练习:
台
城①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②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①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②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
这首诗以“台城”为题,其中蕴涵着诗人怎样的历史反思?(2分)
明确:诗人反思了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原因:奢侈豪华,荒淫误国。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 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①,读罢泪沾襟。
【注释】①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 而建。羊 祜 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诗的尾联,作者引用羊祜的典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读罢泪沾襟”,是诗人的自我感伤,也暗用了“堕泪碑”的典故。以自己的怀才不遇和名垂千古、与碑俱传的羊祜对比,令人伤感。
四、听一听,背一背(5+3分钟)
与孟浩然的诗相似,苏轼的这首《念奴娇 赤壁怀古》选景气象恢宏、场面阔大,塑造了豪迈恢弘的周瑜形象,传达出作者深沉的积极用世之情和人生失意之悲。
下面我们来听听吟诵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最后,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理解,喊读这首词,争取背诵。
课堂总结(2分钟)
著名学者顾随说“知足更励前,知止以不止”。乌纳穆诺也曾说过:“生命的悲剧意识来自对于不朽的渴望,因为我不愿全然死亡。”东坡的这首《念奴娇 赤壁怀古》与文学史中曹操的《短歌行》以及当代作家史铁生《我与地坛》的生死思考一样,无不体现了对生的执着及现世理想的实现渴望,为其如此,结尾的“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更显悲壮苍凉。。
板书设计:
赤壁之景——浩瀚苍古 雄奇壮阔 景物
触景生情
周郎之事——少年英俊 从容建功 人事 个人遭际
东坡之情——华发早生 寄生江湖 伤己 怀古伤今 理性反思 国家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