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4 《浮力》复习教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4 《浮力》复习教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11-30 15:5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浮力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掌握浮力相关概念和受力分析。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问题的比较与分类,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2) 通过师生活动,培养提升学生的观察、质疑、分析、概括、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精神;
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受力分析;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生质疑、分析、概括、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策略
三、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师生活动所需的实验器材。
四、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归纳和总结
浮力的知识回顾问题1:关于浮力,你能回忆起哪些知识点?
1.自主思考2.分组讨论3.小结归纳4.当堂巩固
1.哪些物体受到浮力?2.浮力的方向?3.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4.称重法测浮力?5.阿基米德原理?6.物体的浮与沉?
二、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演示)器材:弹簧测力计,物块A,水,烧杯问题2:你有哪些方法测量物块(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思考实验思路注意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
知识:称重法测浮力大小能力:2.图像3.受力分析
三、排水法测浮力的大小(演示)器材:物块B,水,量筒问题3:你怎样测量物块B(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思考实验思路注意让物块B刚好能完全浸没
知识:1.F浮=ρ液gv排
四、F浮=G排液器材:弹簧测力计、物块A、水、溢水杯、小烧杯问题4: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分析实验步骤分组实验
知识:F浮=G排液
五、知识与应用利用浮力知识测量物体密度和待测液体的密度问题5: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思考作答列表达式
知识:密度公式等体积3.
漂浮F浮=G物
六、课堂总结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交流
(根据板书总结)
浮力
学案
班级
姓名
__
一、基础知识回顾:
1.哪些物体受到浮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浮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称重法测浮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阿基米德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物体的浮与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考点过关练
1.小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比较图
___________ 三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进行丙、丁两步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小华想继续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浸没液体深度有关,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她应让物体_______________液体中,比较物体_________________ 时所受浮力的大小.
第1题
2.如图所示,图中为大鱼与小鱼的对话情景,其中_____鱼的说法正确,另一鱼之所以说法错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3.如图所示,一个气泡在玻璃管的水中匀速上升,请作出气泡所受力的示意图(忽略气泡所受重力)。
4.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 )
A.F1 B.F2 C.F3 D.F4
5.将一个体育测试用的实心球和一个乒乓球同时没入水中,放手后发现:实心球沉入水底,而乒乓球浮出水面,如图所示。比较实心球和乒乓球没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则( )。
A: 实心球受到的浮力大
B: 乒乓球受到的浮力大
C: 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 不能确定
三、受力分析
6.如图甲所示,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的石块静止在水中;如图乙所示,石块沉入水底。(1)请分别作出甲、乙二图中石块的受力示意图.(2)甲、乙二图中各力的关系分别是:甲图中

乙图中

第6题甲图
第6题乙图
第7题甲图
第7题乙图
7.如图甲所示,物块A放在木块B上面,静止在水中;如图乙所示,木块B被系在杯底的细绳拉住静止在水中。
(1)请分别作出甲、乙二图中木块B的受力示意图.
(2)甲、乙二图中各力的关系分别是:
甲图中

乙图中

三、浮力计算
8.一个重为8N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则物体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 N,溢出水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___ N.
9我国海军“基洛级”常规潜艇的体积约为3×103m3,在下潜过程中,潜艇受到海水的压强 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它浸没在海水中时,受到的浮力约是 ________N.(ρ海水=1.02×103kg/m3,g取10N/kg).
10.小颖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用每小格为0.5N的弹簧测力计、密度大于水的塑料块、烧杯、小桶等器材进行实验,a、b、c、d 是四个步骤的示意图,其中d测量空桶受到的______,此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由a、b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求出塑料块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被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为______N;如果关系式______成立,就可得到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请你举出生产或生活中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的一个实例______.
四、拓展应用
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石块的密度.(ρ水=1.0g/cm3,g取10N/kg)
(1)用细线将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1所示,石块重G= ________N.
(2)将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2所示,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 __________N.
(3)石块的体积V= ________cm3.
(4)石块的密度ρ石块= _________g/cm3.
【拓展】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又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石块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收集了表中的数据.
弹簧测力计示数/N
3.2
2.6
1.9
1.2
液体的密度/g/cm3
0.8
1.1
1.8
(1)将表格补充完整.
(2)分析表中数据,小明得出此装置可作“密度计”,此“密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 .

11.【常州2012变形】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给日本环境带来了灾难,清除铯污染迫在眉睫.对于土壤中的铯,可用一定浓度的酸液清洗并去除.为测量酸液的密度,技术人员展开实验探究,如图10所示:
①取一装有铁砂的密闭玻璃瓶,用细玻璃丝悬挂在校零后的弹簧测力计下方,测得其重为G;
②将玻璃瓶完全浸没于水中,测得拉力大小为F1;③将玻璃瓶完全浸没于酸液中,测得拉力大小F2.则用所测物理量表示:
(1)玻璃瓶的体积

(2)酸液的密度
.
三、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1)注重师生情感交流。课堂开始,通过实验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我努力营造了一个轻松、民主、平等、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确立了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而这种氛围和关系一直在得到不断的延续、巩固和提高,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激发思维的碰撞。所以这节课各个环节的教学设计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学生参与积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精彩纷呈,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2)充分信任学生,抓住教学机智。教学设计过程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教材,教材是通过趣味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再通过学生自主知识回顾,教师辅导引导,学生练习巩固,循序渐进,这是科学合理的。但教师考虑到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掌握,但又没有养成受力分析的习惯,帮助学生从受力分析的角度,对静态浮力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抓住课堂上的教育机智,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始终以“学生实验为主线”教师“演示实验”“动画展示”为辅,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原则,从课堂反馈来看,教学效果较好。
(3)课堂教学重结论更重过程,在“怎样测量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的物体的浮力”
“设计实验”环节,任凭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广开言路,学生自由表达、各抒己见,“活化”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4)课堂预设充分,生成性课堂教学资源处理到位。要想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充满热情、教师充满激情,课前必须精心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师自己,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充分的预设。在“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各种测量时会出现的问题都有一定的预设,提前通过讨论并贴出实验步骤帮助其理解性的操作。因此才能抓住课堂上的教育机智,层层递进,逐步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无声潜入教学过程中去。对于课堂上学生出现的受力分析,教师没有模糊处理,而是师生进行简单分析,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对这个生成性问题的处理可谓恰到好处。复习课目的是让学生在回顾老知识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教师在教学设计就将新老知识联系,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同时通过微调教学重点,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观察、质疑、分析、概括、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与不足
(1)教学器材准备有缺陷。在苹果以引线的教学过程中,我的原本设计是让漂浮的苹果,咬掉一口,被咬掉的那一部分能够沉底,从而实现沉底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怎么测量以及怎么受力分析。而在教学过程中,苹果一直处于漂浮状态,教学过程中只能以其它物体来代替,显得环节不那么完整。
(2)情感教育不够充分。本节课限于时间,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教学原计划是根据被咬掉的苹果,联系苹果标志的创立,以及乔布斯的个人经历,鼓励学生广开思路,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由于没有完全放开,未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反思在这个环节的教学过程,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方面,确实还可以做的更好。
(3)对学生发展性评价语言较少。当学生在讨论如何测量上浮的物体完全浸没时所受浮力,当有一位中下等学生提出,刚好完全浸没的关键词时,教师应该及时肯定后再让学生解释自己的想法。在阿基米德实验讨论环节,教师站在复习课的高度要求学生完整描述过程中,也只是对知识进行评价是。本课的“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也仅限于知识,对情感、过程、价值取向和非智力因素的评价比较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深层次目标。
总之,通过本课的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课后反思,使我进一步体验到,“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教师是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同时也是反思者,“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云找答案”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关注学生课堂的情感体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合理定位自己的角色,进行深层情感交流,善于发展性评价学生。同时力争做一个有思想的反思者,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