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4浮力复习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4浮力复习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11-30 16:0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浮力复习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3、经历探究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二、教法与学法指导
1、以问促思促学,以练促学
2、问题引导,解题方法
三、教材分析
1、重点: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2、难点: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一、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例题1:如图甲所示,物体重____N,把物体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
N,为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重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总结:浸在

中的物体,受到
,这个力称为浮力,浮力的方向
,浮力的施力物体:

二、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例题2: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物体在图B、C、D、E、F所受的浮力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分析图B、C、D,说明浮力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分析图D、E,说明浮力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无关。
(4)分析图_________和图_________,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知识点总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

有关,


等无关。
练习1:把体积相等、质量不等的三个小球A、B、C放入同一种液体中,静止后的位置如图所示,它们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A、FB、FC,则这三个力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FA>FB>FC
B.
FA=FB=FC
C.
FAD.
FA练习2:一个金属圆球,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悬挂,并分别浸没在清水和盐水中,如图10-47所示,设它在清水和盐水中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1和F2,则(

A.F1>F2
B.
F1C.
F1=F2
D.
无法比较
三、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例题3:(1)据图中提供信息,甲乙丙丁的实验顺序:
(2)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
N,石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排=___N(3)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知识点总结: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
,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公式为F浮=
=
=

练习3: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浸没在水中越深,所受到的浮力越大
B.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总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C.
铁块在水中下沉,表明铁块在水中不受到浮力的作用
D.
地面上的铅球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练习4:将一重为80N的物体放入一盛满水的溢水杯中,从杯中溢出了30N的水,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A.80N
B.30N
C.50N
D.110N
例题4: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底面与烧杯底部接触为止,如图17所示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像。求:
(1)分析图像可知,圆柱体重力是________N;
(2)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
(3)圆柱体的体积是_________m3;
(4)圆柱体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
(5)分析图像BC段,可得结论:物体浸没液体之前,浸入液体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
(6)分析图像CD段,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5: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给日本环境带来了灾难,清除铯污染已是迫在眉睫.对于土壤中的铯,可用一定浓度的酸液清洗并去除.为测量酸液的密度,技术人员展开实验探究,如图(乙)所示:①取一装有铁砂的密闭玻璃瓶,用细玻璃丝悬挂在校零后的弹簧测力计下方,测得其重量;②将玻璃瓶完全浸没于水中,测得拉力大小;③将玻璃瓶完全浸没于酸液中,测得拉力大小.问:(1)玻璃瓶的体积是多少?
(2)酸液的密度是多少?(
g取10N/kg)
课堂练习
1、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 
 )
A.F1
B.F2
C.F3
D.F4
2、把一木块浸没在水中,排开的水所受重力为12N,木块受到的浮力 ( 
 )
A.大于12N  B.小于12N  C.等于12N  D.等于10N
3、某同学将一漂浮在水面不开口的饮料罐缓慢按入水中,当饮料罐全部浸入在水中后,继续向下压一段距离,共用时t.此过程中,饮料罐所受的浮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4、潜水员在从水面下20m深处上浮到水面下5m位置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浮力的
方向
(埴“变大”、“变小”或“不变”).
同样重的实心铁块甲和乙,甲浸没在水中,乙浸没在煤油中,__________铁块受到的浮力要大一些.
(>)
6、小王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变化情况,如图A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
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h(cm)
0
2
4
6
8
10
12
F(N)
6.75
6.25
5.75
5.25
4.75
4.25
4.25
(1)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重
N,
(2)第4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N;
(3)分析表中第1列到第5列数据,说明

(4)
分析表中第6列到第7列数据,
说明

(5)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像是:


7、溧阳市曾经有过一个孩子们热衷的“水上行走球”游乐项目。游戏者被关进了一个直径2.5m的大塑料球中,充气后封闭起来,然后连人带球被推进水中,游戏者在球中玩耍时,球始终浮在水面,如图所示。已知塑料球和球内气体的质量共计为15kg,若某次游戏中游戏者的质量为55kg,求:(g取10N/kg)
(1)人没有进入大塑料球时,塑料球漂浮在水面所受的浮力是多少?
(2)人进入大塑料球后,塑料球排开水的体积增加了多少?
课后练习
1、如图甲所示,长方体金属块在细绳竖直向上拉力作用下从水中开始一直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上升到离水面一定的高度处。图乙是绳子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取g=10N/kg。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金属块重力的大小为34N
B.该金属块的密度是3.4×103kg/m3
C.在t1至t2时间段金属块所受浮力逐渐增大
D.浸没在水中的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20N
2、如图所示,将铁块用弹簧测力计悬挂起来,并逐渐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铁块接触容器底之前,能够正确表示弹簧秤对物体拉力F与浸入深度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

3、如图所示,重为525N的人躺在死海的水面上悠闲地阅读,她受到海水的浮力是________N,浸入海水中的体积是________m3。(g取10N/kg,ρ海水=1.05×103kg/m3)
4、一种圆柱形气球状的发电机(如图),悬于风力足够大且较稳定的300m高空,中心处大的风扇随风转动,带动发电机.假如气球体积3.0×105m3,最大发电功率为3000kW.(设300m高空的空气密度为1.2㎏/m3)问:
(1)气球在高空受到的浮力是
N;
若该风力发电机每年工作6000h,则它的最大年发电量

kW·h;
(3)风能是属于
再生能(选填“可”或“不可”)。
5、小明同学在“探究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深度的关系”时,他在测力计下挂一个实心圆柱体,观察圆柱体浸入水中不同深度时测力计示数变化的情况,并记录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浸入深度h/cm
0
0.6
1.2
1.8
2.4
3.0
3.6
4.2
4.8
测力计示数F/N
3.00
2.85
2.70
2.55
2.40
2.40
2.40
2.40
2.40
(1)其他同学根据小明同学的实验记录,绘制出了下列四个“物体浸在水中所受浮力F浮与浸入水中深度h关系”的图像,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__.
(2)在第3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N。
(3)圆柱体的密度是多少kg/m3(g=10N/kg)
《浮力复习》教学反思
学生之所以感到解浮力部分的题很困难,原因就在于浮力题中综合了有关质量、密度、重力、平衡力和压强等许多物理概念。所以,在复习这些知识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针对这些问题,我对这堂课进行了如下的设计:(1)理清知识脉络:本节课我分为三大块复习(认识浮力、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在知识点的认识上条理清晰、层层深入;(2)精选题目:所选题目能及时巩固所复习的知识点,让学生印象深刻;(3)重视实验:通过我对这几年中考题目的探究,实验越来越受到重视,有的教师除了教学大纲要求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不愿多做实验,认为耽误时间。事实证明,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对于这一章节的知识,我认为自己以经分析和总结得很透彻了,学生做起题来应该是得心应手的,但是我发现效果并非在我的意料之中,主要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1、
受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影响,有不少的同学认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物体所受的浮力也会随物体浸入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其实,浸没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浸入的深度无关,因为浸没后V排=V物,所以浮力保持不变。
2、
审题时,没有看清是浸入还是浸没,浸入的是水还是液体。这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物理情境完全不同。
3、物体本身的体积和排开液体的体积二者混淆起来了。只有当物体完全被浸没时,二者才相同,即V排=V物,但是如果是漂浮,那么V排就是物体在水下的部分,此时V排4、为了加深学生对浮力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上设计了五个典型习题,一道计算题,帮助学生学会利用浮力进行简单的计算,理清解题思路,同时又强调了单位换算问题。课后想了一下,还是应该请学生上黑板演算这道计算题比较合适,因为让学生上黑板演算才更容易暴露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指出学生在解答计算题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本节课内容多,概念性强,学生复习时,有一定的难度。复习中,既要注重知识的复习巩固,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设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学生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积极参与探究,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学习就是生活,物理就在身边。阿基米德原理是一条重要规律,虽然实验简单,但对初中生的思维难度较大,复习演示,对提高潜能生、优秀生都有很大帮助。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浸入”、“上浮”、“漂浮”等词的认识模糊,对物理状态不知道就急于下结论,我通过习题澄清认识,释疑解惑。课堂上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以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让学生热爱生活,让课堂充满活力。
图A
h
C
F(N)
0
h(cm)
F(N)
0
h(cm)
F(N)
0
h(cm)
F(N)
0
h(cm)
A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