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一 “自由放任”的美国 教案+课件(27张)(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一 “自由放任”的美国 教案+课件(27张)(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30 20:02:21

文档简介

自由放任的美国
教学目标: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教学重难点:
重点:1929—1933美国经济大危机;胡佛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难点:1929—1933经济大危机的根源、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角色扮演COSPLAY
学生要扮演的角色是”白衣天使“医生。接诊一位特殊的病人,这位病人的名字叫”美国“,在1929—1933年他患了一种叫”经济大危机“的重症。学生作为”医生“的任务就是充分了解”病人“的情况,准确填写”病历表“,为病人后续的诊疗和恢复作准备。
【讲授】了解病人患病前的情况
多媒体展现文字材料,引导学生解读材料,把握材料关键信息——“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局势稳定、经济繁荣,但繁荣背后潜藏危机”。
[多媒体展示文字和表格资料]
材料一:1929年10月24日,有人忽然卖掉手中被高估的股票,惊惶和疯狂的抛售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发而不可收。一天之内,股市崩盘,超过300亿的市值蒸发殆尽。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 86000 家企业破产, 5500 家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千百万美国人多年的辛苦积蓄付诸东流。
材料二: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主要国家经济状况
材料三:农场主销毁“过剩”的牛奶。1929年至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很多商品,特别是农产品,价格猛跌。为了保持商品价格,大量销毁商品。
小组合作,依据材料和教材,探究经济大危机的表现。分析概括,填写“病历卡”的“临床表现”部分。
参考描述:金融危机(股市崩溃;银行倒闭);工业危机(企业破产;失业剧增);农业危机(粮价猛跌、农民破产)。
实质表现:生产相对过剩。[板书]
(二)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发病特点)[板书]
[多媒体展示文字资料]
材料三: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了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并影响到所有的经济部门。
材料四: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减少了36%,失业工人1000多万,几百万农民破产,上万家银行倒闭,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2/3。整个资本主义的损失比一战的破坏还要严重。
材料五: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一年最多不过两年,而30年代初的危机持续了长达4年之久,有的国家甚至更长一点。
小组合作,解读材料,探究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填写“病历卡”的“发病特点”部分。
参考描述:破坏性强;范围广;时间长。
(三)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并发症)[板书]
[多媒体展示文字和图片资料]
材料六:1929—1933年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引起社会危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1929—1932年全国罢工达2700次,参加罢工的人数超过了350万。
材料七:经济危机时,美国国内法西斯的火种已经吐出火苗,“宁可受独裁者的统治,也不要国家瘫痪”。
材料八: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引起了各国的政局动荡,各国家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引出一连串的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日本开始实行武力扩张,德国则建立了法西斯统治。
小组合作,依据材料和图片,探究经济大危机除使得经济萧条外,还带来什么方面的连带效应。填写“病历卡”的“并发症”部分。
参考描述: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世界局势紧张。
(四)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病因分析)[板书]
[多媒体展示文字资料]
材料九:到1929年,在美国占人口5%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全部国民收入的1/3,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
材料十: 在致命一天到来前的18个月里,华尔街股票市场的牛市似乎是不可动摇的,一段时间以内,每天的成交量多达50O万股,很多人甚至贷款买股票。
材料十一: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这种活动恰好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本已存在的尖锐矛盾,使矛盾最后激化。
材料十二 :经济自由放任政策刺激了资本家进行盲目无限制的生产。1920年到1929年,工厂中生产率增长55%。
材料十三:斯大林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小组合作,解读材料,探究经济大危机发生的具体原因及根源。填写“病历卡”的“病因分析”部分。教师结合专题五工业革命的知识,运用举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重点概念——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参考描述:贫富差距过大、分期付款盛行、股票投资过度、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和无序竞争、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二、胡佛的反危机政策(前期治疗史)[板书]
[多媒体展示文字和图片资料]
经济危机爆发以后,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医治”经济危机呢?
阅读教材112页,思考胡佛面对经济危机,坚持什么经济理论?他采取的“治疗”措施都是以此为依据的。
学生回答“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副板书]
联系原有知识结构,知道“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产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主张经济自由放任,自由生产、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提出劳动价值论,创立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核心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劳动、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亚当·斯密:只有管得少的政府,才能是管得好的政府。政府是守夜人。
所以在此理论的指导下,胡佛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学生以教材为依据归纳组织:前期①工商界和劳工组织自愿联合;②提高关税;后期1932年总统大选,实行③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允许发放贷款;④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但是,仍然坚持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的救济。因此,没有政府的支持,这些措施在执行的时候都是无力的。实际上,胡佛的治疗措施就是自由放任,让经济“自我治疗”。
那同学们思考一下效果如何?
[多媒体展示文字和图片资料]
纽约大街流行这样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罗斯福就职之日,胡佛送给新政府一句话:“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
填写“病历卡”的“前期治疗史”部分。
参考描述:胡佛政府延续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无法有效缓解危机,美国经济病入膏肓。
总结:那这节课我们完成了一个“好医生”的职责,清楚了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表现、带来的影响、发生的原因,以及总统胡佛坚持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效等。但是要想做一名好医生,我们还要关注病人的后续诊疗和恢复、发展状况。
课件27张PPT。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第一节 “自由放任”的美国任务:完成美国的病历背景资料
1918年,历时四年的一战结束。
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出现了20年代的“相对稳定 ”时期;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医治战争创伤,致力于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出现了20年代经济发展的繁荣 景象.
但是这样的稳定和繁荣在20年代末很快被打断了!!任务:完成美国的病历材料一:1929年10月24日,有人忽然卖掉手中被高估的股票,惊惶和疯狂的抛售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发而不可收。一天之内,股市崩盘,超过300亿的市值蒸发殆尽。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 86000 家企业破产, 5500 家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千百万美国人多年的辛苦积蓄付诸东流。(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表现:材料二: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主要国家经济状况3000万300万85万300万600万1700万失业
人数29万家13万家倒闭企业2/350 %
以上50 %
以上50 %
以上69.1%70 %外贸
缩减1/38.4%16.5%28.4%40.6%46.2%工业
下降资本主义
世界日本法国英国德国美国
农场主销毁“过剩”的牛奶
1929年至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很多商品,特别是农产品,价格猛跌。为了保持商品价格,大量销毁商品。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金融危机(股市崩溃、银行倒闭);工业危机(企业破产、失业剧增);农业危机(生产相对过剩、价格猛跌)任务:完成美国的病历材料三: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了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并影响到所有的经济部门。
材料四: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减少了36%,失业工人1000多万,几百万农民破产,上万家银行倒闭,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2/3。整个资本主义的损失比一战的破坏还要严重。
材料五: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一年最多不过两年,而30年代初的危机持续了长达4年之久,有的国家甚至更长一点。范围广破坏性强时间长(二)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破坏性特别强;范围特别广;时间特别长金融危机(股市崩溃、银行倒闭);工业危机(企业破产、失业剧增);农业危机(价格猛跌、农民破产)任务:完成美国的病历材料六:1929—1933年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引起社会危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1929—1932年全国罢工达2700次,参加罢工的人数超过了350万。
材料七:经济危机时,美国国内法西斯的火种已经吐出火苗,“宁可受独裁者的统治,也不要国家瘫痪”。
材料八: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引起了各国的政局动荡,各国家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引出一连串的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日本开始实行武力扩张,德国则建立了法西斯统治。
(三)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加紧扩军备战破坏性强;范围广;时间长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世界局势紧张金融危机(股市崩溃、银行倒闭);工业危机(企业破产、失业剧增);农业危机(价格猛跌、农民破产)任务:完成美国的病历材料九:到1929年,在美国占人口5%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全部国民收入的1/3,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
材料十: 在致命一天到来前的18个月里,华尔街股票市场的牛市似乎是不可动摇的,一段时间以内,每天的成交量多达50O万股,很多人甚至贷款买股票。
材料十一: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这种活动恰好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本已存在的尖锐矛盾,使矛盾最后激化。
材料十二 :经济自由放任政策刺激了资本家进行盲目无限制的生产。1920年到1929年,工厂中生产率增长55%。
(四)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材料十三:斯大林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机器化大生产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社会化生产相对过剩
经济危机破坏性强;范围广;时间长经济萧条衰退、社会危机、世界局势紧张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贫富差距过大、股票投资过度、分期付款盛行、盲目扩大生产金融危机(股市崩溃、银行倒闭);工业危机(企业破产、失业剧增);农业危机(价格猛跌、农民破产)任务:完成美国的病历胡佛总统二、胡佛的反危机政策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提出劳动价值论,创立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核心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劳动、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亚当·斯密:只有管得少的政府,才能是管得好的政府。政府是守夜人。
纽约大街流行这样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罗斯福就职之日,胡佛送给新政府一句话:“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金融危机(股市崩溃、银行倒闭);工业危机(企业破产、失业剧增);农业危机(价格猛跌、农民破产)破坏性强;范围广;时间长经济萧条衰退、社会危机、世界局势紧张胡佛政府延续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无法有效缓解危机任务:完成美国的病历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贫富差距过大、股票投资过度、分期付款盛行、盲目扩大生产课下预习:专家会诊完成新政“药方”拓展材料
就在西方世界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新生国家苏联却是风景那边独好。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经济社会管理模式,人们称之为计划经济。从1928年到1932 年,也就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的那几年,苏联实施了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从农业国一跃成为工业国,整个社会一派欣欣向荣。苏联五年建设计划的成功引起了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
——《大国崛起》
请思考:为什么在西方遭遇经济危机时,苏联却风景独好?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胡佛:我坚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自由放任好! 罗斯福:我要实行新政,国家应全面而积极干预经济!1575万票—2280万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