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课型]
新授
[第
1
课时]
课标要求:
知道斯大林模式确立的标志;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通过对斯大林模式利弊的探讨,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历史教训,树立改革和创新意识。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分析材料,能够概括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2)通过同桌互助学习,能够客观地评价斯大林模式。
(3)能够结合自己的所学知识,认识到斯大林模式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并不是唯一模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分析文字材料、漫画、图表,学会掌握解读历史史料的方法;
(2)通过将历史与现实联系在一起,将历史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解读,同时学会以史为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析当时苏联的现状,指导斯大林模式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选择。
(2)通过对斯大林模式的分析,认识到其对当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借鉴与思考。
[教学重点]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教学难点]
通过对斯大林模式利弊的探讨,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历史教训,树立改革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本,通过提供丰富的文字史料、图片史料、表格史料等,师生一起重返历史现场,在当时的时空之下思考斯大林模式出台的背景、斯大林模式的表现,从而能够客观地对斯大林模式的利弊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对历史的评断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一下书本《莫斯科日记》。这是一本尘封50年的日记,1935年罗曼?罗兰访问莫斯科后就将它封存起来了。为什么将它封存这么久呢?在这本日记中我们能够找到一些答案。罗曼?罗兰相信苏联能够通过接下来50年的时间,解决自己政策中消极的东西,给世界带来美好的未来。
【史料】:斯大林的政策所包含的积极的东西远远超出所有消极的东西。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法】罗曼?罗兰
【设计意图】: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发学生的思考斯大林政策到底含有怎样的积极东西?罗曼?罗兰将其封存如此之久,又是因为其怎样的消极因素?这个模式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自然和斯大林的执政分不开,1924年列宁去世之后,这个如钢铁般意志强大的男人执政苏联。斯大林执政苏联时,苏联当时的现状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回归教材135页)
回归文本,探究背景
一、苏联的现状
【文本】:1925年的苏联仍是一个只能依靠从国外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
——教材135
【史料】: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解说词
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作斗争”。
【问题】:在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之下,苏联做出的选择会是什么呢?
【史料】: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间,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迫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问题】: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通常都是走怎样的道路?这样做的优点是什么?苏联的选择是什么?为什么这么选择?
【设计意图】:这里引导学生回归教材,落实文本。通过提供大量的史料,并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学会解读史料的方法,把握住史料中的核心信息。
【问题】:我们知道工业革命从英国的棉纺织业轻工业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了百年的时间,完成了资本的增加。而苏联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资金从哪里来呢?(引导学生对各目标题的解读)
抽丝剥茧,准确掌握
苏联的选择
(一)斯大林模式之经济篇
【史料】:
【问题】:一五计划删掉又增加,增加又删,如此反复,最后形成了3本厚厚的书。在公布一五计划的时候,在莫斯科大剧院,一幅巨大的苏联地图,每提到一个计划就亮起一盏灯泡,最后1000盏迷人的灯泡在闪烁。为了发展工业,资金从哪里来,苏联的农民做出了巨大牺牲。这条捷径下苏联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大家在书本136页能够找到答案吗?
【史料】: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他却是一条有效地捷径。 ——《俄罗斯史》
【问题】:在这条有效的捷径下,苏联取得了什么积极的东西?
【文本】:一五计划1932年完成,二五计划1937年完成。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到1937年,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达77.4%;工业总产值到二五计划完成时,已经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从一个依赖西方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教材136
【追问】:而苏联的三五计划却被中止了,大家知道是什么事件的发生?(引导学生思考苏联的工业化,为世界反法西斯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1932年,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为什么呢?
【史料】:国家能够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大国崛起》解说词
【史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在这里,供应什么就得喜欢什么,要不要就是这东西。既然国家兼为厂家、卖主与买主。 ——纪德《访苏归来》
【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苏联当时生产资料由谁占有?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方式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与材料的结合,引发学生对计划与市场的思考。
【史料】:
【问题】:从上表中你发现一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的工业发展存在着什么不足?从一五计划实际完成数来看,初步方案和最佳方案哪个更切合苏联实际?这种结果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中的什么问题?
【史料】:漫画《片面的经济》
【问题】:漫画中细腿粗腿分别反映了什么?如何评价这一现象?可以给漫画取个题目?
斯大林模式之政治篇
【史料】: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
——【苏】罗?亚?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
【问题】: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党,党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党中央的权力高度集中于总书记斯大林手中。这种政治模式会产生怎样的积极的东西?又会带有怎样消极的东西?
斯大林模式之思想文化篇
【史料】:在苏联,所有事物,不管什么问题,只能有一种观点,这是事先就确定了的,永远也不能改变。每天上午,《真理报》都教导他们应该了解什么,想什么,相信什么。绝不能出格!因此,每次同一个俄国人谈话,就好像同所有人交谈似的。 ——【法】纪德《访苏归来》
【问题】:为什么会每次同一个俄国人谈话,就好像同所有人交谈似的?
七嘴八舌,评说历史
选择的结果
【文本】:1936年,苏联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宣布社会主义已经基本建成,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问题】:你认为斯大林模式的特征有哪些呢?你能为这一模式下一个定义吗?
【史料】:斯大林的政策所包含的积极的东西远远超出所有消极的东西。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法】罗曼?罗兰
【问题】:我们怎么看罗曼?罗兰在当时作出这一论断?斯大林模式中积极的东西和消极的东西分别指什么?
【设计意图】:能让同学们全面客观地评价斯大林模式。认识到斯大林模式中所包含的积极东西与消极东西。
本课板书: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苏联的现状
苏联的选择 经济:高度集中(计划)
政治:高度集权
斯大林模式
文化:高度划一
三、选择的结果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练习:
1.1932年,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吸引了美国人
B.罗斯福当选总统后实行宽松的移民政策
C.美苏关系的缓和
D.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向往
2.1929~1931年间,美、德两国的工业生产额均跌落约三分之一。而苏联在1929年的总生产量占全球5%;1938年,总生产量占全球18%。苏联的表现不同于其它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列宁发动十月革命 B.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推行计划经济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他们是竭泽而渔”(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毛泽东曾经这样谈论苏联斯大林时期经济建设的教训。此处毛泽东所说的“渔”指的是
A.工业生产 B.农业生产 C.人民生活 D.环境保护
4.下列有关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
B.开辟了一种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C.是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
D.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有利于苏联的持续发展
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排斥市场调节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
6.下表是1913年—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1913年数字是按1939年9月17日以前的疆界计算的)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有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煤
6
6
4
3
4
3
钢
5
5
5
4
3
3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
①计划经济取得伟大成就 ②斯大林模式发挥了作用
③重工业发展速度快 ④农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③②④
7.(16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6分)?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6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4分)
答案
1-6:ACADBA
7:(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
课件12张PPT。斯大林的政策所包含的积极的东西远远超出所有消极的东西。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法】罗曼?罗兰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苏联的现状斯大林执政苏联时,苏联当时的现状是怎样的呢?1925年的苏联仍是一个只能依靠从国外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教材135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解说词
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作斗争”。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间,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迫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请思考: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通常都是走怎样的道路?这样做的优点是什么?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农业的全盘集体化二、苏联的选择 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他却是一条有效地捷径。
——《俄罗斯史》一五计划1932年完成,二五计划1937年完成。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到1937年,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达77.4%;工业总产值到二五计划完成时,已经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从一个依赖西方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教材136在这里,供应什么就得喜欢什么,要不要就是这东西。既然国家兼为厂家、卖主与买主。
——【法】纪德《访苏归来》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苏联当时生产资料由谁占有?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方式是什么?经济: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指令性计划重工业快,轻工业慢,发展失衡苏联一五计划几项重要指标完成情况从上表中你发现一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的工业发展存在着什么不足?从一五计划实际完成数来看,初步方案和最佳方案哪个更切合苏联实际?这种结果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中的什么问题?初步方案。苏联经济盲目追求高指标、高速度。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
——【苏】罗?亚?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政治: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党,党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党中央的权力高度集中于总书记斯大林手中。 文化上高度划一 在苏联,所有事物,不管什么问题,只能有一种观点,这是事先就确定了的,永远也不能改变。每天上午,《真理报》都教导他们应该了解什么,想什么,相信什么。绝不能出格!因此,每次同一个俄国人谈话,就好像同所有人交谈似的。 ——【法】纪德《访苏归来》斯大林模式: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它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政治上高度集权经济上高度集中文化上高度划一1936年,苏联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宣布社会主义已经基本建成,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三、选择的结果斯大林的政策所包含的积极的东西远远超出所有消极的东西。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法】罗曼?罗兰
我们来说说,我们怎么看罗曼?罗兰在当时作出这一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