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 硝酸 硫酸(第3课时硝酸、硝酸盐)》(课件+学案)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 硝酸 硫酸(第3课时硝酸、硝酸盐)》(课件+学案)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12-01 09:28:45

文档简介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Ⅳ
硝酸、硝酸盐
一、硝酸 HNO3 一元强酸
1. 硝酸的物理性质:是一种无色、易挥发(低沸点)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任意溶于氺。
浓硝酸常带有黄色,是什么造成的?怎么除去?
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约为 69% ,质量分数98%的硝酸叫做 发烟 硝酸。
浓硝酸打开瓶盖会怎样?浓度怎么变化的?
浓盐酸常带有黄色,是什么造成的?打开瓶盖会怎样?浓度怎么变化的?
浓硝酸,浓盐酸物理性质共同点是:
易挥发(低沸点)液体,有刺激性气味,任意溶于水。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
硝酸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
2.. 硝酸的化学性质:
(1)酸性、 HNO3 +CuO= HNO3 +CaCO3 =
HNO3 + NH3== HNO3 + Cu(OH)2 =
(2)不稳定性 HNO3 = NO2 + O2 + H2O 分解条件 光照、加热 ;
(3)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金属+HNO3==
a. 常温下,浓硝酸可使 铁 , 铝 发生钝化 , HNO3 表现了 氧化性
b. 除金、铂不反应,
c. 金属+HNO3==金属硝酸盐 + 还原产物 + H2O
还原产物有: NO2 NO N2O N2 NH4NO3
硝酸表现了 酸性 , 氧化性。
d. 无 H2 。
e. 硝酸盐中金属呈 高 价
Cu+ HNO3(浓)= Cu(NO3)2 + NO2 + H2O
Cu+ HNO3(稀)= Cu(NO3)2 + NO + H2O
Fe + HNO3(浓)= Fe(NO3)3 + NO2 + H2O
Fe + HNO3(稀、足量)= Fe(NO3)3 + NO + H2O
Fe(足量)+ HNO3(稀)= Fe(NO3)2 + NO + H2O
Fe + HNO3(很稀)= Fe(NO3)3 + N2O (或N2 、NH4NO3)+ H2O
Mg + HNO3(稀)= Mg(NO3)2 + NO (或N2O 、N2)+ H2O
Mg + HNO3(极稀)= Mg(NO3)2 + NH4NO3 + H2O
②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C+ HNO3(浓)= CO2+ NO2 + H2O;
S+ HNO3(浓)= H2SO4+ NO2 + H2O
③硝酸氧化低价态化合物H2S、SO2 Na2SO3、KI、FeSO4+HNO3 ==
HNO3(稀)+ Cu2O= Cu(NO3)2 + NO + H2O
HNO3(稀)+ FO3O4= Fe(NO3)3 + NO + H2O
HNO3(稀)+ H2S== S + NO + H2O
HNO3(稀)+ FeSO4== Fe(NO3)3 + Fe2(SO4)3 + NO + H2O
HNO3(稀)+ Na2SO3== Na2SO4 + NO + H2O
HNO3(稀)+ KI == KNO3+ I2 + NO + H2O
HNO3(稀)+ Fe(OH)2= Fe(NO3)3 + NO + H2O
在酸性条件下NO3-与I- S2- SO32- Fe2+ 不能 (能否)共存.
(4)与有机物反应: ①.硝化反应: ②.酯化反应: ③.颜色反应:
例题1.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 B.铜与硝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硝酸可氧化Fe2+ D.可用铁或铝制品盛装浓硝酸
例题2.往2支分别装有浅绿色的Fe(NO3)2和FeSO4溶液的试管中分别逐滴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 )
A.前者基本没有改变,后者变棕黄色 B.前者变棕黄色,后者也变棕黄色
C.前者变棕黄色,后者基本没有改变 D.前者、后者都基本没有变化
例题3.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氧化成,而稀硝酸不能氧化。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反应,能与反应: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乘放的药品依次是
(2). 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
(3). 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装置②的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 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试验现象是
(6). 试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
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涉及了以下4个试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
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二、硝酸盐
1. 硝酸盐均溶于水,硝酸盐固体受热均分解
2. 硝酸盐分解分类:
(1).钾、钙、钠的硝酸盐 KNO3 = KNO2 + NO2 + O2
(2).镁~铜的硝酸盐 Cu(NO3)2= CuO + NO2 + O2
(3)汞、银的硝酸盐 AgNO3 = Ag +NO2 + O2
3. NO3-的检验方法:
4. 硝酸的工业制法:NH3→NO→NO2→HNO3
例题4.(福建理综) 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某学习小组以Mg(NO3)2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提出如下4种猜想:
甲:Mg(NO3)2、NO2、O2 乙:MgO、NO2、O2
丙:Mg3N2、O2 丁:MgO、NO2、N2
(1)实验前,小组成员经讨论认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
查阅资料得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
针对甲、乙、丙猜想,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
(2)实验过程
①仪器连接后,放人固体试剂之前,
关闭k,微热硬质玻璃管(A),
观察到E 中有气泡连续放出,表明
_____ _
② 称取Mg(NO3)2固体3 . 79 g置于
A中,加热前通人N2以驱尽装置
内的空气,其目的是______ ;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时,正确操作是先______ _ _然后固定在试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
③ 观察到A 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C、D 中未见明显变化。
④ 待样品完全分解,A 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 . 0g
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人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
( 3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经分析可初步确认猜想___ _是正确的。
② 根据D 中无明显现象,一位同学认为不能确认分解产物中有O2,因为若有O2,D中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________ _____(填写化学方程式),溶液颜色会退去;讨论认定分解产物中有O2存在,未检侧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③ 小组讨论后达成的共识是上述实验设计仍不完善,需改进装里进一步研究。

硝酸与金属反应的各种计算
一、原子守恒
例题5. 38.4 mg Cu与适量的浓HNO3反应,铜全部反应后,共收集到22.4 mL气体(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A.1.0×10-3 mol B.1.6×10-3 mol
C.2.2×10-3 mol D.2.4×10-3 mol
例题6. 1.92 g Cu与适量的浓HNO3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所生成气体的颜色也逐渐变浅。当铜反应完毕后,共收集到1.12 L气体(标准状况),则反应中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为( )
A.0.12 mol B.0.11 mol C.0.08 mol D.0.16 mol
例题7. 现有m mol NO2和n mol NO组成的混合气体,欲用 a mol/L NaOH溶液吸收,使该混合气体全部转化成盐进入溶液,至少需要a mol/L NaOH溶液的体积为( )
(已知:2NO2 + 2NaOH = NaNO3 + NaNO2 + H2O; NO2 + NO + 2NaOH = 2NaNO2 + H2O )
A.m/a L B.2m/3a L C.2(m+n)/3a L D.(m+n)/a L
归纳:
规律1. 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物质的量等于反应中生成的NO2和NO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
规律2. 金属与硝酸反应时,生成的气体(NO2和NO)的物质的量、生成的M(NO3)x中所含的氮元素的物质的量与剩余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三者之和等于原硝酸的物质的量。
规律3. 金属与硝酸反应时,若生成的气体NO2、NO恰好完全溶于NaOH溶液中,由于生成物NaNO3、NaNO2中的Na+与N原子个数比为1 : 1,则n(NaOH)=n(NO2) + n(NO)。
二、电子守恒
例题8. 1.92 g Cu投入一定量的浓HNO3中,铜完全溶解,生成气体的颜色越来越淡,共收集到672 mL 气体(标准状况)。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容器内液面上升,再通入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氧气,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中,则通入O2的体积是( ) A.504 mL B.168 mL C.336 mL D.224 mL
例题9. 14gCu、Ag合金与足量的某浓度的硝酸反应,将放出的气体与1.12 L(标准状况)O2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全部被吸收,则合金中Cu的质量是( )
A.9.6 g B.6.4 g C.3.2 g D.无法计算
归纳:
规律4. 一定量的Cu完全溶于浓硝酸中,所产生的气体与一定量的O2 混合后恰好完全溶于水时,消耗O2的量只取决于Cu的物质的量,即2 n(O2) = n(Cu)
规律5. 金属与硝酸反应所生成的氮的氧化物在与O2混合后用水恰好完全吸收时,消耗O2的量只取决于消耗金属的量,可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建立等式,即:
n(M)×a =n(NO2) + 3n(NO) = 4 n(O2) (a为金属M的化合价)
三、电荷守恒
例题10. 铜和镁的合金4.6 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0 mL的NO2气体和336 mL N2O4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
A.9.02 g B.8.51 g C.8.26 g D.7.04 g
归纳:
规律6. 金属单质完全溶于硝酸中,其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金属离子所结合的
NO3-的物质的量,也等于金属离子所结合的OH-的物质的量,
即: n(e-) = n(NO3-) =n(OH-)。
四、比例守恒
例题11. 一定量的铁粉恰好完全溶解与2 L 1mol/L的稀硝酸中,则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A.1.0 mol B.0.8 mol C.0.5 mol D.无法确定
归纳:
规律7. 若金属与浓硝酸反应只生成NO2时,则被还原的硝酸占参加反应的硝酸总量的1/2,
若金属与稀硝酸反应只生成NO时,则被还原的硝酸占参加反应的硝酸总量的1/4 。
例题12. 若35.4 g 铜银合金与2 L 0.5 mol/L 的硝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收集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 A.11.2 L B.6.27 L C.5.6 L D.无法确定
规律8. NO、NO2、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可发生如下反应:
4NO2 + O2 + 2H2O === 4HNO3、 4NO + 3O2 + 2H2O === 4HNO3
以上两个反应均相当于:2N2O5 + 2H2O === 4HNO3,故NO、NO2、O2的混合气体中N、O原子个数比等于2 : 5时,则气体可恰好完全溶于水。
例题13、 将同温同压下的NO、NO2、O2的三种气体按以下体积比混合后通入水中,气体不能完全溶于水的是( )
A.1 : 1 : 1 B.1 : 2 : 1 C.5 : 1 : 4 D.6 : 2 : 5
例题14、物质的量之比为2 : 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 : 4 B.1 : 5 C.2 : 3 D.2
一、硝酸 HNO3 一元强酸答案
例题1 B 例题2 C
例题3.(1)3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2)通入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3)Cu + 4HNO3(浓)= Cu(NO3)2 + 2NO2↑ + 2H2O
(4)将NO2转化为NO 3NO2 + H2O =2HNO3 + NO
(5)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①.③.④
例题4..(1)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2)①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避免对产物O2的检验产生干扰,
移动酒精灯预热硬质玻璃管
(3) ①乙 ②2Na2SO3 + O2 =2Na2SO4 O2在通过装置B时已参与反应
【解析】(1)Mg(NO3)2分解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既升高也降低),而丁
组中,只有降低的N元素,而没有升高的元素,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原理;
(2)①此装置比较复杂,又是检验气体,所以实验之前必须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热试管A,如若E试管中持续出现气泡,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甲乙丙都有氧气生成,而空气中也存在氧气,所以必须把空气中的氧气除去,以防带来干扰。
③ 玻璃管(盛有固体)在加热前都要预热,预热的方法:移动酒精灯对玻璃管进行加热。
(3)① 红棕色气体是NO2,另外还应有金属氧化物MgO, 所以乙的推论是正确的;
② D中盛放的溶液是Na2SO3溶液,Na2SO3具有还原性,能被氧气氧化生成Na2SO4,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SO3+O2= 2Na2SO4。
二、硝酸与金属反应的各种计算答案
例题5 C 例题6 B 例题7 D 例题8 C 例题9 B 例题10 B
例题11 C 解析:由于Fe是变价金属,故可能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Fe +4HNO3(稀) = Fe(NO3)3 +NO↑+2H2O 3Fe +8HNO3(稀) = 3Fe(NO3)2 + 2NO↑+4H2O
而题目仅给出了硝酸的物质的量,看似条件不足,无法求解。但仔细分析以上两个反应可以发现,被还原的硝酸均占参加反应的硝酸总量的,故选C
例题12 C 例题13 B 例题14 A
课件18张PPT。非金属及其化合物------Ⅳ
硝酸、硝酸盐一、硝酸 HNO3 一元强酸1.硝酸的物理性质:是一种无色、易挥发(低沸点)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任意溶于水。
浓硝酸常带有黄色,是什么造成的?怎么除去?
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约为_____ ,质量分数98%的硝酸叫做 _____硝酸。
浓硝酸打开瓶盖会怎样?浓度怎么变化的?
浓盐酸常带有黄色,是什么造成的?打开瓶盖会怎样?浓度怎么变化的?
浓硝酸,浓盐酸物理性质共同点是:
易挥发(低沸点)液体,有刺激性气味,任意溶于水。 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
硝酸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 。发烟69%一、硝酸 HNO3 一元强酸 2.硝酸的化学性质
(1)酸性、 HNO3 +CuO= HNO3 +CaCO3 =
HNO3 + NH3= HNO3 + Cu(OH)2 =
(2)不稳定性 HNO3 =_______________
分解条件 _______________;
(3)强氧化性(重点、难点) :
①.与金属反应:金属+HNO3=
a. 常温下,浓硝酸可使 ____、____发生钝化 , HNO3 表现了_______。
b. 除金、铂不反应,
c. 金属+HNO3=金属硝酸盐 + 还原产物 + H2O
还原产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硝酸表现了 _____, _______ 。
d. 无____NO2 + O2 + H2O光照、加热铁 铝氧化性NO2酸性氧化性H2NON2ON2NH4NO3 e. 硝酸盐中金属呈 高 价
Cu+ HNO3(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 HNO3(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 + HNO3(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 + HNO3(稀、足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足量)+ HNO3(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 + HNO3(很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g + HNO3(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g + HNO3(极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NO3)2 + NO2 + H2OCu(NO3)2 + NO + H2OFe(NO3)3 + NO2 + H2OFe(NO3)3 + NO + H2O Fe(NO3)2 + NO + H2OFe(NO3)3 + N2O (或N2 、NH4NO3)+ H2O Mg(NO3)2 + NO (或N2O 、N2)+ H2OMg(NO3)2 + NH4NO3 + H2O ②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C+ HNO3(浓)= _________________;
S+ HNO3(浓)= _________________ 。
③硝酸氧化低价态化合物H2S、SO2 、Na2SO3、KI、FeSO4等等
HNO3(稀)+ Cu2O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NO3(稀)+ Fe3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NO3(稀)+ H2S = ______________
HNO3(稀)+ Fe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NO3(稀)+ Na2SO3= __________________
HNO3(稀)+ KI = _____________________
HNO3(稀)+ Fe(O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酸性条件下NO3-与I- S2- SO32- Fe2+ ____ (能否)共存.CO2+ NO2 + H2O H2SO4+ NO2 + H2OCu(NO3)2 + NO + H2OFe(NO3)3 + NO + H2O S + NO + H2OFe(NO3)3 + Fe2(SO4)3 + NO + H2O Na2SO4 + NO + H2O KNO3+ I2 + NO + H2OFe(NO3)3 + NO + H2O 不能 (4)与有机物反应:①.硝化反应; ②.酯化反应; ③.颜色反应。 例题1.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
B.铜与硝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硝酸可氧化Fe2+
D.可用铁或铝制品盛装浓硝酸 解析:硝酸无论浓稀均具有强氧化性,A正确;
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只有单质参加,没有单质生成,所以不是置换反应,B不正确;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一些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如Fe2+),C正确;
由于铁和铝可以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所以可以用铁或铝制品容器盛放浓硝酸,D正确。B 例题2.往2支分别装有浅绿色的Fe(NO3)2和FeSO4溶液的试管中分别逐滴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 )
A.前者基本没有改变,后者变棕黄色
B.前者变棕黄色,后者也变棕黄色
C.前者变棕黄色,后者基本没有改变
D.前者、后者都基本没有变化 解析:Fe2+和 NO3–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但加入盐酸后, NO3–在酸性条件下表现出强氧化性,把Fe2+氧化成Fe3+,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而SO42–在溶液中与H+不能把Fe2+氧化成Fe3+。C 例题3.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 ,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 mol/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 例题3.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 ,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2). 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什么?
想到什么?
回答什么?制气气体转换探究吸收探究收集3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通入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3). 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试验现象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试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涉及了以下4个试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_______
①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②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③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④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Cu + 4HNO3(浓)= Cu(NO3)2 + 2NO2↑ + 2H2O将NO2转化为NO3NO2 + H2O =2HNO3 + NO 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①.③.④ 二、硝酸盐1.硝酸盐均溶于水,硝酸盐固体受热均分解
2. 硝酸盐分解分类:
(1).钾、钙、钠的硝酸盐
例: KNO3 = _________________
(2).镁~铜的硝酸盐
例: Cu(NO3)2= ________________
(3).汞、银的硝酸盐
例: AgNO3 = _______________
3. NO3-的检验方法:
4. 硝酸的工业制法:NH3→NO→NO2→HNO3KNO2 + NO2 + O2Ag +NO2 + O2CuO + NO2 + O2 例题4.(2013·福建卷)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某学习小组以Mg(NO3)2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提出如下4种猜想:
甲:Mg(NO3)2、NO2、O2
乙:MgO、NO2、O2
丙:Mg3N2、O2
丁:MgO、NO2、N2
(1)实验前,小组成员经讨论认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阅资料得知:
2NO2+2NaOH=NaNO3+NaNO2+H2O
针对甲、乙、丙猜想,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2)实验过程
①仪器连接后,放入固体试剂之前,关闭k,微热硬质玻璃管(A),观察到E中有气泡连续放出,表明______________。
②称取Mg(NO3)2固体3.7 g置于A中,加热前通入N2以驱尽装置内的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时,正确操作是先_____
_________________,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
③观察到A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C、D中未见明显变化。
④待样品完全分解,A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 g。装置气密性良好 避免对产物O2的检验产生干扰 移动酒精灯预热硬质玻璃管 ⑤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
(3)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①根据实验现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经分析可初步确认猜想______是正确的。
②根据D中无明显现象,一位同学认为不能确认分解产物中有O2,因为若有O2,D中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化学方程式),溶液颜色会褪去;小组讨论认定分解产物中有O2存在,未检测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小组讨论后达成的共识是上述实验设计仍不完善,需改进装置进一步探究。乙2Na2SO3 + O2 =2Na2SO4 O2在通过装置B时已参与反应 ◇.硝酸与金属反应的各种计算 例题5.38.4 mg Cu与适量的浓HNO3反应,铜全部反应后,共收集到22.4 mL气体(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A.1.0×10-3 mol B.1.6×10-3 mol
C.2.2×10-3 mol D.2.4×10-3 mol 分析:铜和硝酸反应,随着浓度的减少,硝酸的还原产物的价态越低,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NO2,而与稀硝酸反应时则生成NO,故生成的气体有NO2和NO,根据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可得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根据生成硝酸铜的物质的量可知表现酸性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以此计算反应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C 例题6.1.92 g Cu与适量的浓HNO3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所生成气体的颜色也逐渐变浅。当铜反应完毕后,共收集到1.12 L气体(标准状况),则反应中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为( )
A.0.12 mol B.0.11 mol
C.0.08 mol D.0.16 mol B 例题7.某现有m mol NO2和n mol NO组成的混合气体,欲用 a mol/L NaOH溶液吸收,使该混合气体全部转化成盐进入溶液,至少需要a mol/L NaOH溶液的体积为( )
(已知:2NO2 + 2NaOH = NaNO3 + NaNO2 + H2O;
NO2 + NO + 2NaOH == 2NaNO2 + H2O )
A.m/a L B.2m/3a L
C.2(m+n)/3a L D.(m+n)/a L D 归纳: 规律1.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等于反应中生成的NO2和NO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 规律2.金属与硝酸反应时,生成的气体(NO2和NO)的物质的量、生成的M(NO3)x中所含的氮元素的物质的量与剩余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三者之和等于原硝酸的物质的量。 规律3.金属与硝酸反应时,若生成的气体NO2、NO恰好完全溶于NaOH溶液中,由于生成物NaNO3、NaNO2中的Na+与N原子个数比为1 : 1,则n(NaOH) = n(NO2) + n(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