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西 江 月
阻风山峰下
张孝祥
作者简介:
张孝祥,南宋著名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今安徽和县东北)人。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
张孝祥词中较多的是写景寄情、因事立意之作;他常常流露出一种放旷、豁达的人生态度,显然是受到苏轼很深的影响。张孝祥的词上承苏轼,下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
教学目标:
1、朗读并体会词中所蕴含的词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2、品味本词中丰富的想象与新奇的比喻,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
初读诗歌
西江月
阻风山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感受意境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满眼尽是秀美的湖光山色,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美不胜收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水神热情地挽留我欣赏那美丽的夕阳,为此还让湖面闪动起鱼鳞般细碎的波纹。
——美仑美奂,心旷神怡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明天顺风不是更好吗?今天晚上露宿在湖边又有什么妨碍呢?
——豁达乐观、从容淡定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波涛激荡,就像龙王的水晶宫里在演奏美妙悦耳的《霓裳》一样,船到岳阳时,一定要登上岳阳楼眺望雄伟壮阔气象万千的洞庭风光。
——悦耳动听、心驰神往
岳阳楼
阙意
上阕:
下阕:
写行船遇风受阻,泊舟山下的所见与感受。
借景抒情,写停船后作者的心里活动。
小结主旨
这首词,因事立意,写景寄情。
事—
景—
情—
船遇逆风阻山峰下,只能露宿一宿
船行湖上所见、所听之美景
淡定从容的人生态度。
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情景交融(写景寄情):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一切随缘、从容旷达的人生态度。
视听结合:有视觉感知,也有听觉感知。
虚实结合:有眼前之景的描绘,也有脑中想象之景的描写。
动静结合:有静态景象的描绘,也有动态景象的描绘;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修辞手法多样:有对偶,有拟人,也有比喻。
选一选:
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这两句写风未起时风光,渲染了秋高气爽的宁静;
B、“水晶宫里奏霓裳” 、以声写形,活灵活现,充满向上之情;
C、本词采用浪漫主义手法,把现实与想象、幻觉心理与时空变化和谐的描绘在一幅画上;
D、词作以浓烈的主观色彩显露作者旷达的胸襟。
B
以静写动
以动写静
选一选: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写泛舟洞庭一路行来的景色,风平浪静,一帆风顺,渲染了秋高气爽的宁静。
B、“波神”两句写的是行船为风浪所阻后的感受,作者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想象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美好夕阳,体现出乐观的心态。
C、“明月”两句写出了词人牡丹风遏行舟,却泰然自若,从容应对的情形。
D、“水晶宫里”两句表现了作者面对不期而遇的风浪,保持着一如既往的平静心情,准备当天晚上登临岳阳楼观景。
D
思考:
1、“满载一船秋色”中的哪个字用的很传神?请做简要的分析。
“满载一船秋色”中的"载"字用的很传神。“载”字一般和具体的事物搭配使用,而文中却把它巧妙地和“秋色”这种无形无神的抽象事物搭配使用,读来别有一番风味。
思考:
2、“放起鳞鳞细浪”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作用是什么?
“放起鳞鳞细浪”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西塱比作鱼鳞。其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层层细浪的动态美。
思考:
3、“何妨”一词写出了作者什么?
“何妨”一词写出了作者面对不期而遇的风浪,从而表现出从容洒脱、旷达乐观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