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一、单选题
1、时代精神凝结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建国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说明了
A、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
C、改革开放的实践
D、“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
2、我国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尖端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杂交水稻“南优2号”培育成功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第—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3、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百花齐放”主要针对
A、政治领域
B、学术领域
C、艺术领域
D、经济领域
4、①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宇
( http: / / www.21cnjy.com )宙飞船发射成功。②中国跻身于世界上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三个国家之列,显示出中国日益强大的科技实力。③前不久,“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两次交会对接成功。④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快速发展,令西方发达国家叹为观止。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5、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前苏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
……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该谈话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6、2009年10月31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他对中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7、党和政府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按照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先后顺序依次排列以下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①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②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
③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④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A、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
8、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9、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
A、“东方红一号”卫星
B、“嫦娥一号”绕月卫星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D、“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10、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11、1956年关于中国的军事发展方向在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层中是有分歧的,不少人主张发展常规武器,所谓“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而张爱萍将军有一句名言:“再穷也要有一根打狗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当时中国高层军事发展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线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B、经过之后十年奋斗中国即将拥有第一根“打狗棍”
C、当时中国因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核武器阻力重重
D、事实证明张爱萍将军的“打狗棍”战略已被否决
12、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别经过了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战略,中国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这说明中国科技(
)
A、改革开放经济发展
B、符合中国国情实际
C、确立科技攻坚重点
D、苏联模式影响较大
13、2000年,我国第一个以科学家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上市交易,袁隆平富了。有人表态:“袁老就是买飞机,我们也不眼红。”民众之所以有这种心态,主要是因为袁隆平(
)
A、促进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
B、对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C、在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D、从事慈善事业,是世界人民的福星
14、在第36届(2011年)全球
( http: / / www.21cnjy.com )超级计算机TOP
500排名中,由国防科技大学发明的“天河一号”,其峰值性能和实测性能两项指标双双超越美国的“美洲虎”(Jaguar)系统,位列世界第一,实现了“天河一号”从亚洲第一向世界第一的重大跨越。这反映出(
)
A、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B、科技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计算机性能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实力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15、据某学者回忆,毛泽东在1952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指示,“中国历史很长,建议在中科院设立三个研究所,把中国史分为三段来研究,第一所研究古代,止于汉;第二所研究魏晋到鸦片战争前;第三所研究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办一个杂志,定名为《历史研究》,方针是‘百家争鸣’”。该指示(
)
A、标志着“双百方针”的确立
B、有利于学术领域的繁荣发展
C、划分的历史阶段影响至今
D、确立了革命史观的指导地位
16、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出现了“百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鸣”的繁荣,此后2000多年却是“万马齐喑”般的沉寂。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思想又经历了1956年昙花一现,改革开放后的欣欣向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思想文化现象与社会变革、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政策息息相关
B、社会主义社会大力倡导主旋律,不需要“百家争鸣”
C、封建专制统治是扼杀思想、摧残文化的主要因素
D、不同时代的“百家争鸣”所争论的内容是不同的
二、综合题
1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2000年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庆祝“世界母语日”来宣传世界语言和文化多样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孟子时代开始,“华夏正音”之外的语言被贬为“鹱(hù)鸟之音”,意思是并非人类的语言,读书人谁要学它,就是“下乔木而迁于幽谷”
——自甘堕落。
材料二
1637年,有记载的英国最早来华的商人,通过一位懂得中葡语言的通事,与中国人打交道。1699年,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立商馆,英国致力于打开中国市场。18世纪上半叶,随着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增加,广州英语开始“稳步而迅速地取代澳门葡语而成为中外贸易不可替代的国际通用语”。从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广州英语在中国南方口岸发挥着贸易通用语的主导作用。19世纪前期,以汉字注音的广州英语词汇读本或手册商务英语教材纷纷出现。如《红毛买卖通用鬼话》、《通商指南》、《华英贸易字汇》等。
——莫再树《晚清商务英语教学源流考镜》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全国范围内兴起“俄语热”。当时流行着一句口号“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1978年后,外语教育出现全面、持续的高潮。外语教育成为中外友好交往、合作的桥梁工程”。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对待外国语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州英语”流行的历史原因。
(3)指出材料三中所反映的的两个不同阶段“外语热”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原因。
18、(2015·广东广州一模)戏剧是人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戏剧艺术在元代走向了成熟,是中国戏曲第一个繁荣期。到了明代尤以传奇成就最为显著,产生了不少批判现实政治的作品,成为中国戏曲的第二座高峰。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
——据段亚婷《浅谈明代戏剧的基本格局》等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版的外国戏剧集有76部,其中现代主义戏剧竟占一半以上。可以说,当时西方已经出现的各现代主义戏剧流派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几乎无所遗漏地被介绍了过来。
——据杨文华《西方现代主义戏剧对中国戏剧的深层影响》
材料三
商业戏剧在西方是戏剧发展的主流。进入(20世纪)90年代,很多戏剧家认识到,中国戏剧的发展要面向市场的需求。到90年代中期,因为独立戏剧制作人的出现激活了演出市场,陆续推出《别为你的相貌发愁》《谁都不赖》《冰糖葫芦》等剧,并且其发展的空间和势头均被看好。
——据胡星亮《戏剧现代性的追求与失落》
(1)阅读材料一,指出我国戏剧在元代走向成熟的标志。分析明代戏剧发展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知识分子大量介绍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目的是什么?
(3)阅读材料三,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商业戏剧发展的原因。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商业戏剧发展的看法。
19、(2015·广东惠州四
( http: / / www.21cnjy.com )模)李鸿章(1823—1901)可谓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旧文体,凡记载一人事迹者,或以传,或以年谱,或以行状,类皆记事,不下论赞,其有之则附于篇末耳……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庸有济乎?
——据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二
建国后到“文革”前,史学界对李鸿章基本以“大卖国贼”、“大买办”看待。“文革”中,李鸿章更是“崇洋媚外”、“投降卖国”的同义语。李鸿章为当时的史学界所不齿是众所周知的。然而,今天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又一反前述,由全面否定到基本肯定。有人甚至评价说,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带头人物,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了推动作用。有人写文章讲李鸿章的爱国思想、民族主义,即便签订不平等条约也很难给他扣上卖国主义的帽子等等。总之,与过去几十年相比,李鸿章在今天格外得到人们的青睐。
——据夏东元《关于李鸿章研究的几个问题》
(1)据材料一,记载一人事迹的中国旧文体有哪些?分析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当时什么思潮的影响?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仅摭
( http: / / www.21cnjy.com )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是李鸿章主持的何事?梁启超说他与李鸿章“于政治上为公敌”,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文革”结束前后对李鸿章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你认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三、材料分析题
20、(2016 北京)“教育是一个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
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常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材料三
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承。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开争论。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别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言、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
(3)①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背景。
②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你如何看待上述教育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答案】
B
【考点】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解析】
【分析】分析各选项,A项较容易排除,材料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精神的力量;C项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与前两个精神无关;D项中1956年双百方针是发展文学艺术的方针,与本题四个精神无直接关联;因此本题选B项,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
2、
【答案】
B
【考点】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解析】
【分析】联系所学知识,杂交水稻是在改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开放后的成就,第一颗人造卫星是文革时期发射成功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都是60年代取得的。故选B。
3、
【答案】
C
【考点】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解析】
【分析】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双百”方针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要回忆和理解教材中,有关毛泽东对新中国的科学、艺术的政策即可作答。“百花齐放”主要针对艺术领域,“百家争鸣”主要针对科学、文化领域,因此,本题选C。
4、
【答案】
B
【考点】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解析】
【分析】历史评价是对历史上的某一事件的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属于个人认识的范畴。①③项是具体的史实;②④项中的“显示出中国日益强大的科技实力”、“
令西方发达国家叹为观止”属于历史评价的范畴。故本题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历史研究的一般的方法。史评,就是根据资料得出结论,这要与具体的史识相区分。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对待史料的问题也需要掌握。
5、
【答案】
A
【考点】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材料体现的时间是1956年,周恩来的观点“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体现了学术问题的“百家争鸣”。B项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D项是1995年提出的,C项显然与周恩来的观点不符。故选A。
【点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6、
【答案】
B
【考点】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联系60年代的中国和国际形势的实际可知,在美苏威胁新中国以及核垄断的情况下,“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有利于增强中国的国防实力。因此选B。
【点评】“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同时,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7、
【答案】
C
【考点】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解析】
【分析】联系教材所学,①出现于1977年,②出现于1995年,③出现于1974年,④出现于1988年。所以此题答案为C。
8、
【答案】
B
【考点】
教育事业的发展
【解析】
【分析】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在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结束后,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是在20世纪的80年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20世纪50年代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来的,因此ACD均不正确。B项正确,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注重培养人才,增强国家的竞争实力。故选B。
【点评】国之兴衰,系于教育。教育事业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很大的发展,在建国初期主要是扫盲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20世纪70年代后期恢复高考,在80年代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实行九年义务教育;90年代科教兴国战略,更加重视教育。
9、
【答案】
C
【考点】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解析】
【分析】从题中信息“在太空轨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升起”“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可知是中国首次邀游太空,而且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符合这些信息的显然是C项。
10、
【答案】
D
【考点】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解析】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百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争鸣”指学术问题上可以自由争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则是不同的派别从本阶级的立场和利益出发发表的不同政治主张。
11、
【答案】
C
【考点】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解析】
【分析】由材料“不少人主张发展常规武器”,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见当时发展军事方向意见并不一致。而结合所学,最终“两弹一星”取得成功。故A、D错。而我国拥有原子弹时间为1964年,故B错。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2、
【答案】
B
【考点】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解析】
【分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不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向科学进军”
的科技发展战略还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自主创新”的科技发展战略,都是根据当时中国的国情而制定的,都是符合中国国情实际的,建国初期中国科技落后,所以只能提出“向科学进军”的科技战略,而后来随着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则可以提出“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战略,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3、
【答案】
C
【考点】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根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学知识,袁隆平是科学家,他对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做出了杰出贡献,因此答案为C。【点评】袁隆平在农业领域内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对中国乃至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
14、
【答案】
B
【考点】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探讨问题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科技发展也大踏步的前进,故B项正确;
A、C、D三项表述明显错误,故排除。【点评】综合国力的竞争体现在各个方面,科技的进步同样是展示国家实力的表现。
15、
【答案】
B
【考点】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
( http: / / www.21cnjy.com )952年指示”、“方针是‘百家争鸣’”等,本题实际上考查现代中国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相关内容。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本身错误,不符合史实,“双百方针”是1956年正式提出和确立的;CD两项的表述具有片面性,题干材料内容无从体现,没有依据,排除CD。进一步分析可知,B项表述客观,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16、
【答案】
B
【考点】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解析】
【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思想在1956年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了大的发展与繁荣,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促进了文艺与科学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所以社会主义社会大力倡导主旋律,但也需要“百家争鸣”。B项明显错误。【点评】判断时代主题,排除错误选项即可。
二、综合题
17、
【答案】
(1)态度:认为外国语并非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语言,不屑于学习
。原因:古代中国强盛,中华文明先进,领先周边世界;儒家正统思想影响。
(2)清朝前期仅开放广州一地通商;英国逐渐成为与中国进行贸易的重要国家;鸦片战争后开放通商口岸,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广州英语进一步流行。
(3)不同:第一阶段以学习俄语为主;第二阶段以学习英语为主。
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东西方“冷战”,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加强与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问中的“古代态度”,根据材料中的“华夏正音”之外的语言被贬为“鹱(hù)鸟之音”,意思是并非人类的语言,读书人谁要学它,就是“下乔木而迁于幽谷”——自甘堕落的信息可知古代中国
的态度。“原因”
可从古代中国的实力,在世界的地位,古代人们受传统思想文影响
等角度去思考。第(2)问,“广州英语“流行的原因,概括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清朝前期仅开放广州一地通商;英国逐渐成为与中国进行贸易的重要国家;鸦片战争后开放通商口岸,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广州英语进一步流行”等角度解答。第(3)问“不同”比较容易,直接概括材料即可得出“第一阶段以学习俄语为主;第二阶段以学习英语为主”。“原因”的解答结合所学知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东西方“冷战”,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加强与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等角度回答。
【点评】外交关系·近现代外交关系·外语热
18、
【答案】
(1)标志:元杂剧。
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专制制度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早期启蒙思潮的出现。
(2)特征: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反传统;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目的:为了批判封建旧文化、旧戏剧;宣扬西方民主思想、制度;传播西方生活方式;提倡个性解放。
(3)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日益丰富多样。第一个层次:对商业戏剧发展及其意义的认识。
第二个层次:能简要指出商业戏剧发展需应对的挑战。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新文化运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杂剧或元曲”即可;第二小问原因,史实加扣题阐述,紧扣材料一“批判现实政治的作品”、“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回答即可,政治上,专制制度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思想上早期启蒙思潮的出现;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其他表述,如国家统一为戏剧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环境,小说繁荣为戏剧发展提供更多的题材,科举制的发展培养了更多的文化人才等也可。
(2)第一小问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是反传统、反理性,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第二小问目的,可以结合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回答,“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宣扬西方民主思想、制度,思想上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判封建旧文化、旧道德”;也可以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来回答,“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只要表述完整即可(3)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三“90年代”“要面向市场的需求”“90年代中期”“独立戏剧制作人”信息,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双百”方针恢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受西方戏剧发展的影响、商业戏剧制作人的出现等内容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看法,属于开放性试题,分两个层次回答:第一个层次能够答出对商业戏剧发展及其意义的认识,比如,商业戏剧的发展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拓宽了传统戏剧的生存空间,促进了演出市场的繁荣等;第二个层次能简要指出商业戏剧发展需应对的挑战,比如应避免过度商业化、戏剧市场的萎缩、社会的关注度减弱等。
19、
【答案】
(1)旧文体:传(列传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谱、行状。
(2)史事:洋务运动。
说明:梁启超在政治上主张维新变法,在中国实现“君主立宪”,为此发动“戊戌变法”;李鸿章在政治上主张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反对维新变法,发动“戊戌政变”,镇压维新派。
(3)原因:“文革”结束以前,受左倾思想特别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影响;文革结束以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因素:所处时代背景、阶级立场、主观认识等
【考点】戊戌变法,维新思想,“文化大革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旧文体,根据材料一“或以传,或以年谱,或以行状”回答。第二小问影响,梁启超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新派代表人物,结合西方史学、进化论、救亡图存的思想来回答。(2)第一小问何事,根据材料一可知“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是指李鸿章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由此可以判断是洋务运动。第二小问说明,可结合所学,从梁启超与李鸿章在政治主张上不同来分析。(3)第一小问原因,“文革”结束以前原因可从“文革”时期主导思想来分析,“文革”结束以后对李鸿章评价有不同观点,这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等有关。第二小问影响,从所处时代背景、阶级立场、主观认识等角度回答。
三、材料分析题
20、
【答案】
(1)相同点:教育的主要对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是全体民众;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
(2)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
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
(3)①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理性主义的发展。
②观点及论述:(略)(注:开放型试题,答案不唯一,官方正式答案注明“略”)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罗马法,新文化运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阅读理解材料以及依据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和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从材料中找准有效信息。由“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和“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可以看出他们的教育对象不是全体民众;由材料
“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和材料中“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8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可以概括出两个人都是重视学校教育的;由“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和“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可以概括出两个人都重视品德教育;由“以天下为忧”的君子”和“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可以概括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由“将教育者,其实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注意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编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可以概括出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由民国时期的教育宗旨、1957年的教育法和1995的教育法的变化中可以概括出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第二问结合“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3)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可以从工业革命兴起、科学的发展和理性主义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问本题是开放性论文撰写,对学生要求较高,既需要阅读理解材料摆出自己的观点,又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史论结合。做此类题目首先注意把观点摆出来,如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要相结合,相互补充。然后可以结合两次工业革命中的科学重要性及科学可能带来的危害性进行论证即可。
【点评】
本题作为学科内综合性最强的试题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比如第(1)问阅读汲取信息后的概括综合,以及分析共同之处,第(2)问历史知识的灵活调动,相关历史知识的分层分类分角度的阐释。第(3)问对历史问题的全新解读等都从不同角度对考察学生的历史思维逻辑分析和问题阐释能力。特别是第(3)问的第二个小问题全新的解读,其要求除逻辑清晰表达明确等要求与以往一致之外,解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另外,仍需强调的是,在阐释历史问题的过程中,知识点的罗列不再成为评价试题优劣的唯一标准,更多的侧重于历史思维逻辑的完善与周密,这样的完善周密重点体现在观点的准确与论据的充分。许多问题不要求考生面面俱到而是要观点与史实的逻辑一致性,这仍是近年北京文综考试历史命题非选择题的突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