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识字与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根据这一课程标准,所以让学生读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生字词。
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这一课程标准,所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朗读课文,并且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根据这一课程标准,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抓住恰当的动词、准确贴切的词语、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来进一步赏析文章,体会表达效果。(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交流与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根据这一课程标准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展示,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在这一环节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习作: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根据这一课程标准,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了一个课堂练笔,在作业中布置了写作这一项作业,让学生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
教材分析
《莺》是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科学小品文。本单元主要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可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它是一篇介绍莺的科学小品文。既具科学性又具文学笔调。通过介绍莺科动物的动作、外形、生活习性、叫声等有关知识,描绘了莺的活泼好动、生性胆小、善于歌唱等特点,告诉我们莺是一种很可爱的小动物。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莺和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由衷喜爱和赞美。文中多次使用表示欢乐的形容词,生动的写出了莺的特点,带给人愉悦的阅读感受。
课文第一自然段,先写萧条冷漠毫无生气的冬季,是鸟类的归来,唤醒沉睡的大自然,于是大地有了新的活力与生命,到处生机勃勃。这就把莺置于一个具体季节的背景之下,像舞台人物的出场一样,先有一个蓄势的过程,使文章更有波澜,富有文学性。大意:鸟是春的使者。
第二自然段,先写莺之惹人喜爱之处,再说莺之多及其活动范围之广。大意:介绍莺的特性(活跃、灵巧、轻盈、好动、富有感情、善叫、钟情)
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是个过渡句,“无忧无虑”是承上,“希望他们漂亮美丽”是启下。这一段是写莺的外形,着重从颜色角度来写。大意:介绍莺的毛色。
第四自然段:继续对莺的行为、动作、习性展开描写:介绍莺的生活习性:快乐无忧、充满活力、也不缺乏温情。大意:介绍莺的生活习性。
第五自然段:主要介绍莺生性胆小的特点,然后进一步展示活跃、欢快永远是它们生活的主旋律。大意:莺生性胆小。
第六自然段:以莺家族中的黑头莺为例,写其优美动听的歌声及给人的感受。大意:黑头莺是杰出的歌唱家。
本篇文章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品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自然与生命的可爱。
学情分析:
《莺》这篇文章是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说明文,本想系统的给学生介绍说明文的知识,但是考虑到这篇文章又不是非常典型的说明文,涉及到说明方法很少,所以只是让学生在品读、对比阅读过程中自然地感受到小品文的特点。同时,初一的学生在朗读课文、赏析课文方面的能力稍有欠缺,所以在讲课过程中对这两方面有所侧重。但是考虑到这篇文章的语言很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莺和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由衷喜爱和赞美,所以通过适当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小品文的兴趣。
评价设计:
通过学生范读、全班朗读,掌握学生对字词学习的情况。
通过学生的交流,掌握学生对课文的初步了解情况。
通过小组展示,了解学生 对课文进一步熟悉程度这种情况
通过口头作文,了解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的概括性语句,了解莺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2、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自然与生命的可爱。
二、教学重难点
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自然与生命的可爱。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时间3分钟)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白居易的诗《钱塘湖春行》,有谁能够背诵一下?诗中有两句描绘了一幅动人的莺歌燕舞图,是哪两句呢?莺在古代诗人的笔下是倍受青睐的,有很多诗人都写过有关莺的诗句。你能将你在预习过程中积累的诗句展示一下吗?(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刚才同学们已经把自己在预习中搜集到的诗句展示给我们看了,老师也找了几句,从这些诗句中我们能够看出莺是从哪个季节开始活跃的?也就是莺是春的使者,是莺的歌声唤醒了阴霾弥漫、毫无生气的冬天,那么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小动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布封的科学小品文《莺》,去认识了解一下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吧。
(二)学习目标(时间1分钟)
1、抓住文中的概括性语句,了解莺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2、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自然与生命的可爱。
(三)生字词(时间1分钟)
阴霾mái 休眠mián 欢畅chàng 迁徙xǐ 涵养hán
恬静tián 天真无邪xié 千呵万护hē 销声匿迹nì 无忧无虑lǜ
(四)相识(时间5分钟)
请同学们带着你的期待,大声的朗读课文,边读边画,找出文中介绍了莺都有哪些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温馨提示:可以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莺的特性)
(五)相知(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在交流展示环节穿插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即从语速、语调、感情上进行指导,时间25分钟)
用心找出莺吸引你的生活习性,试着跟莺成为朋友吧。(温馨提示:你可以从表现其生活习性的恰当的动词、准确贴切的修饰词、生动形象的修辞方法来入手。)
1、有些住进我们的花园,有些更喜欢林阴大道和树丛,不少钻进了大森林,另有一些藏进了芦苇荡。莺雀不满大地的各个角落,到处能听见它们欢畅的歌声,看到它们飞来飞去的欢快身影。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恰当的动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表现了莺的活跃、好动。
2、它们在这里玩耍、搭窝,不停地出入,直到收获季节。这时,它们迁徙的日期临近,该离开这块乐土,离开爱的家园了。观看它们叽叽喳喳相互追逐好似看一场节目,它们的打闹并不过火,争斗也是天真无邪,结果总是以几只歌结束。运用恰当的动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莺的活跃好动。
3、莺孵卵时,雄莺在旁边千呵万护,与它共同迎接小生命的降生,直至长大后也不分离。运用恰当的动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莺对爱情的忠诚。
4、晨可以看见它采集露水,在夏季短暂的雨后,它常来到湿润的树叶上,摇晃树枝洗淋浴。运用恰当的动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表现了莺的活跃好动。
5、莺生性胆小,在与它同样弱小的鸟类面前都常常躲避,尤其害怕遇到最危险的敌人——伯劳。然而危险一旦过去,一切便抛至脑后,用不了一会儿,它又变得欢乐愉快,又唱又跳。它只在树林中最茂密处唱歌,这时总把自己隐藏起来,尤其是在炎热的中午,只偶尔才在树丛边上露面,但很快便又回到密林中去。运用恰当的动词和准确贴切的修饰词,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莺的胆小。
6、在莺类中,黑头莺叫得最好听,声音最流畅,有些像夜莺。我们可以长时间地享受它美妙的歌声,甚至在春天的唱诗班销声匿迹之后,仍可以听到树林里黑头莺的歌声。它们的歌喉轻快纯洁,尽管音域不太宽广,但十分美妙动听,婉转而富有层次,这歌声仿佛涵养了树林的清新,描绘了恬静的生活,表达了幸福的感受,听到这些大自然的幸福鸟歌唱,谁能不为之动情呢?表现了莺的歌声美妙,同时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把对莺的赞美推向高潮。
(六)相爱(时间3分钟)
教师读《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中对莺的介绍【雀形目鹟科的1亚科。本亚科鸟类体形短小或中等;嘴形尖细,有时微具缺刻;体羽大都为纯色,仅少数非洲种彩色较多。共61属345种,中国有19属83种。是旧大陆著名的鸣禽,仅少数种类(如戴菊莺、北极莺)越过白令海峡,到达阿拉斯加,但冬季仍返回菲律宾和马鲁古群岛越冬。】,教师的朗读和之前你们朗读课文在语速、重音、感情方面有什么不同?这说明教师在朗读时对这段文字没有投入感情,而你们在朗读课文时投入了感情,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有一个人和我们拥有同样的感情?他是谁?(由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走近作者)作者这种感情是什么感情?
教师总结提升:对莺和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对自然界的一切生命的尊重。
(七)写作练习(时间5分钟)
生活中的你是否也曾有过非常喜爱某种小动物的体验,请把你和它们之间的故事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让我们共同感受这精彩的体验。
(八)作业布置(时间2分钟)
1、喜欢写作的你,可以根据练习三的提示,描述一种小动物。(200字左右)
词语:乖巧、驯良、警觉。
2、喜欢积累的你,可以把课文中的精彩片段背诵积累下来。(300字左右)
3、喜欢读书的你,可以阅读tippi的《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无论你选择哪个作业,都希望你把最优秀的自己展示给大家,相信你是最棒的,只要你用心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