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商鞅变法与都江堰的修建
教案
教学内容
商鞅变法与都江堰的修建
主备人
课型
新
授
教学目的
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情况。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目标:
1、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情况。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10分钟。一、商鞅变法1、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都进行政治和社会改革,魏国
的改革,楚国
的改革都很重要,战国中期,商鞅在秦国主持的改革被称为
影响最为深远。2、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3、商鞅变法的意义是什么?4、主持修建者:
地点:
时间:功能:
作用:地位:师明确:1、李悝
吴起
商鞅变法2、①政治方面:削弱贵族特权,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方面:
大力发展社会经济
。
③改革落后的风俗习惯等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政治得到改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为后来秦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4、秦国蜀守李冰
,
泯江中游
今四川都江堰市,战国时期,防洪
灌溉,作用:都江堰,是世界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地位:都江堰代表了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直到今天,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造福人民。四、合作探究:5分钟
史记 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被处死。
请大家讨论一下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它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点拨:从商鞅变法的意义和变法体现的精神等方面进行思考
师明确:
我认为商鞅变法成功了,因为通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了,国力大增,为后来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1、改革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但顺应
教学过程
历史潮流的改革终就会取得胜利。2、商鞅“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的勇于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商鞅不向旧势力屈服,坚持变法,直至献出自己生命。的大无畏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五、当堂训练:1、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
B
、奖励耕战
C
、建立县制
D
、任人唯贤2、商鞅变法的措施中
最能触犯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是(
)
A
承认土地私有
B
、
奖励耕战
C
建立县制
D
、任人唯贤3、2012年5月,发生在南方的洪涝灾害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引起人们对水利工程的关注,战国时期主持修建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的人是(
)
A
李冰
B
李春
C
李时珍
D
郑国4、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为深远的(
)A
承认土地私有
B
奖励耕战
C
建立县制
D
任人唯贤5、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触犯奴隶主贵族特权的(
)A
承认土地私有
B
奖励耕战
C
建立县制
D
任人唯贤、6、2012年5月,发生在南方的洪涝灾害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引起人们对水利工程的关注,战国时期主持修建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的人是(
)A
李冰
B
李春
C
李时珍
D
郑国7、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8、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牛耕技术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
春秋时期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宋明时期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亮点赏析:缺憾探析:整改措施:
说明:教学过程运用“双分五步教学”模式,必须体现当堂训练练习题,如果不够写时可附页。
装
订
区
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