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商鞅变法与都江堰的修建
教学用时:1节课
教学目标:1、商鞅变法
2、都江堰的修建
课型:新课
教学重点:1、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2、都江堰的修建
教学难点:1、商鞅变法的作用
2、都江堰修建的意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自学法、归纳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导入
自主学习(看课本,自主完成)
1、战国时期,各国为了
,都在进行政治和社会改革。魏国
的改革和楚国
的改革,都取得了一定成就。战国中期,
在秦国主持的改革,
最大,
最深远,史称
。
2、在
支持下,商鞅先后两次颁布变法令,推行变法。第一次是在公元前
年,第二次是在公元前
年。
3、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1)政治方面——削弱
特权,加强
。
1)奖励
。制定二十级爵位,凡立有军功的人,不论出身,均由国家赐给相应的
和
、奴婢等。没有军功的人,即使是贵族,也不授给爵位,不许铺张浪费。
2)实行
。推行
,县直属
。县的主要官员由
任免,大权直属于国君,废除旧的贵族分封制。
(2)经济方面——大力发展以
为主的社会经济。
1)废除土地
,实行土地
,土地准许
。
2)重
抑
,奖励
。生产好的农户,可以免除徭役;囤积居奇、投机倒把的商人,以及因懒惰而贫穷的人,要受惩罚。
3)统一
,以便利
和
的发展。
4、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是
,以农养
,即通过发展
,使国家
;
通过
重赏,使士兵
。
5、商鞅变法的作用:变法比较彻底,
日益强大。
6、战国时期,各国都很重视
。
时,
任蜀郡守,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
工程——
。
7、都江堰位于今
省
市。
8、都江堰的修建,既消除了岷江
,又灌溉了
,使成都平原成为
。
都江堰代表了当时
的先进水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的
。直到今天,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
。
共同探究(自主完成,让思考成为习惯)
商鞅变法使秦国日益强大起来,但秦惠王为什么将他车裂?商鞅虽死,为什么他的新法仍得到推行?这说明了什么?
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使你惊奇之处在哪里?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你家附近有什么河流或水库、引水渠吗?它们都起着什么作用?如果是人工修筑的工程,可以询问你的父母或爷爷奶奶,了解一下它们的历史。
复习巩固
(一)选择题
1、商鞅变法在(
)支持下进行的改革。
A、尧
B、舜
C、秦孝公
D、秦惠王
2、商鞅变法,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
A、奖励军功
B、建立县制
C、奖励耕织
D、实行土地私有
3、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是(
)
A、奖励军功
B、建立县制
C、奖励耕织
D、实行土地私有
4、秦国日益变强的原因是(
)
A、实行商鞅变法
B、秦国的“连横”策略
C、铁制农具和农具的应用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5、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
A、实行土地私有
B、建立县制
C、
奖励军功
D、奖励耕织
6、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
)
A、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人心所向
C、商鞅的个人才能卓越
D、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趋势
7、商鞅变法内容中,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是(
)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建立县制
D、实行土地私有
8、都江堰位于今天的(
)
A、云南省B、贵州省C、四川省D、广东省
9、都江堰的作用是(
)
A、防洪灌溉B、防洪排水C、防洪蓄水D、蓄水灌溉
10、修建都江堰的是(
)
A、李白B、李斯C、李冰D、李耳
11、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原因是(
)
A、商鞅变法
B、都江堰的修建
C、农业发展
D、土地私有
(二)材料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商君”指谁?
写出“内立法度”的内容。
商鞅之死值得吗?为什么?
2、“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1)这句话赞美谁?
(2)李太守有什么贡献?
(3)写出李太守的贡献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