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中吕·红绣鞋】
天台瀑布寺
【正宫·醉太平】无题知人论世话小山张可久(约1280—约1348),号小山。一生坎坷,四十岁前为功名奔波,后曾为绍兴路吏。七十多岁尚迫于生计,为昆山幕僚。
张可久为元代创作散曲最多的作家(小令853,套数9),朱权盛赞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有不食烟火之气,真可谓不羁之才”。明代李开先说:“元之张(可久)、乔(吉),其犹唐之李、杜乎!”【中吕·红绣鞋】 天台瀑布寺 张可久尖削的山峰像闪着寒光的宝剑聚集在一起,悬崖上挂着一张张冰帘。倚着树猿猴哀鸣飞跃戏耍在云间。杜鹃鸟凄厉鸣叫,吐着血华,阴洞里狂风在怒吼。但是比起人心的险恶,山算不上危险。
赏析 此曲写天台瀑布的壮观,突出天台的高险,并连类取譬,针砭世情,将写景和讽世巧妙而自然地结合在一起,独出一格。笔势峭拔雄健,景观瑰奇,针砭有力。末句画龙点睛,振起全篇,近乎词中豪放一派。前五句突出天台山和天台山飞瀑之险,为最后一句(“比人心山未险”)的议论作好铺垫。
最后一句是点睛显志之笔。曲文赏析: 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比人心山未险。“险”:
前两句写实,突显这两种实景之险恶。
继之三句,对前两种实景作进一步的渲染烘托。猿之哀,鸟之啼,风之吼,三种声音之出现,将“险恶”的天台山渲染出更惊心恐怖的氛围。
层层深化的景物描写,酿造出一触即发的“险恶”势态,第二层写人心更加险恶便显得意味无穷。 写作特点:景物描写主旨:这是一首借山势之险恶写人心更险恶的叹世之作,从中可见作者对元代世道危艰、人心险恶的社会现实的慨叹与愤懑。作者立意奇特,构思奇妙:名为写“寺”,笔墨并非在“寺”;看似写“山”,其意又不在“山”。当险恶的天台山染尽恐怖气氛时,笔锋一转,“比人心山未险”一句戛然而止,看似突兀,实则意味无穷。写作特点:艺术构思【正宫·醉太平】张可久“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人人都厌嫌命途不顺,个个都为此见钱眼开。开篇直截了当指出“贪财”的社会弊端,揭露世风败坏的现实。
“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清白无瑕者接触这“黑染缸”,一下子就被沾染变坏,行为与恶习混而为一。这两句具体说明病态社会的恶劣后果。
“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读书写文章成了升官发财的手段,接待宾朋的门庭变成坑人的陷阱,清正廉洁的人遭到贬斥打击,被人看作无知的糊涂蛋。这几句讽刺黑白颠倒的现象。
“胡芦提倒稳”:装着糊里糊涂,反而安全稳妥。这句看似消极,实为愤世嫉俗的反语。曲文赏析:主旨:这是元曲中感叹世风败坏、讽刺丑恶世俗的名作,对道德沦丧、贤愚颠倒的人情世态作了辛辣的讽刺,并指出其根源便是贪财,表达了作者对其的痛恨之情,不甘同流合污,只求独善其身。艺术特点:本曲主要表现手法是比喻和“鼎足对”。
鼎足对:指三个互为对偶的句子组成的对联。
本曲第五、六、七句便成鼎足对,使音节铿锵,语调冷峻,使对拜金者之卑劣无耻的谴责更加强烈,使对是非颠倒之社会现象的鞭挞更加淋漓尽致。总结:小山散曲取材广泛,举凡写景抒怀、男女恋情、叹世归隐、酬唱赠答等文人生活的各方面,几乎都有涉及,其中不乏愤世嫉俗的悲叹怅恨之作。
讲究格律音韵。
着力炼字炼句。
融合诗词作法。
小山散曲讲究蕴藉工丽,对仗工整,常熔引诗词名句,藉以入于典雅。【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越调·天净沙】春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乔 吉乔吉(约1275—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惺惺道人。一生无意仕进,以“江湖状元”自居,既是隐士,也是浪子,倚红偎翠,蕴藉风流,博学多能,以散曲名。其论散曲结构云:“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在元代散曲作家中,常与张可久并提而成就过之,被称为元代“曲家翘楚”。今存曲小令213,套数10。
乔吉散曲写得最好的是咏物写景、抒怀遣兴一类,后人评其曲说“句句用俗,而不失之文”,言下之意是说其曲语言上将“文”与“俗”融为一体,这确实是乔吉散曲的一大特色。知人论世话梦符翻译:天上的织机停止了工作,一匹雪白的绸绢从危立的石壁上方高垂下来,寒光闪闪,瀑布的形象既雄壮,又飘逸。它粗看是一匹整幅,细细望去,却可以析成一缕缕带雨的冰丝,悬挂在天地之间。几千年也没有晒干。靠近瀑布飞流的石壁,来到清溪汩流的滩头,感到飞沫飘落在身上,如天降甘露,感到寒气逼人而觉得衣服太单薄了。同时,看到阳光照耀下的几千年不停息地飞泻而下的瀑布,不禁对永恒的大自然肃然起敬。 “天机织罢月梭闲”:把瀑布说成织女织就的白练,比喻极为奇特。“罢”和“闲”均为织就之意。
“石壁高垂雪练寒”:写瀑布依托的对象是壁立千仞的石崖。高垂,写瀑布高居壁顶飞流直下。雪练,写瀑布的颜色像一匹雪白的飘绢。寒,写出由“雪”而生的冷感。仅仅“石壁”一句,已极其生动地描画出瀑布的全貌。
天上的织机停止了工作,一匹雪白的绸绢从危立的石壁上方高垂下来,寒光闪闪,瀑布的形象既雄壮,又飘逸。“天机”、“月梭”、“石壁高垂”,无不形象恢弘,这就自然而然使人慑服于这条“雪练”的气势,收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冰丝带雨悬霄汉”:承“高垂”二字,从不同的空间视角对瀑布进行描画:它犹如悬挂在高空的冰丝和雨阵。
。
“雪练”不仅气势雄壮,而且构造奇特。原来它粗看是一匹整幅,细细望去,却可以析成一缕缕带雨的冰丝。元人伊世珍《嫏嬛记》载,南朝沈约曾遇见一名奇异的女子,能将雨丝缫丝织布,称为“冰丝”,乔吉可能也知晓这一民间传说。“冰丝”与“雪练”照应,而“雨”又是“冰丝”的构成原质,从“雪”到“冰”再到“雨”,既有色彩上的由纯白而渐至透明,又有意态上的由静入动。奇景激发了诗人的奇想,于是得到了“几千年晒未干”的奇句。说它奇,一来是因为未经人道,有谁想过瀑布的冰丝还需要“晒”,而事实上确是晒不干的呢!二来是这一句由空间的壮观度入时间的壮观,所谓“思接千载”,从而更增重了瀑布的雄伟感。 “露华凉,人怯衣单”:承前面的“寒”字,说明“寒”的因由和作者的切身感受。
前面的四句以丰富的联想、夸侈的造语,推出了瀑布在天地间的整体形象,其实是远观。“露华凉”的第五句出现了观察者的主体——“人”。“人怯衣单”应“凉”,而“凉”又遥应前面的“雪练寒”。不过前文的“寒”是因瀑布的气势、色光而产生的心理感觉,而此处的“凉”则更偏重生理感觉。作者正是通过这种微妙的细节,影示了自己向瀑布的步步逼近。“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用三个比喻,把瀑布的气势神形极为壮观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末尾三句就是在近距离的情形下对瀑布的深入刻画。“白虹饮涧”,出于“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宋沈括《梦溪笔谈》语),这一传说起源颇古,甲骨文中就有“有出虹自北,饮于河”的卜辞(拓片10405号)。这句是在瀑流与涧面的交接处仰视瀑身,因其高入半空,故说它好似天上的白虹一头栽进涧中吸水。“玉龙下山”,是指瀑布的近端沿山壁蜿蜒奔流的姿态,苏轼写庐山瀑布,有“擘开青玉峡,飞出两白龙”语,元好问也有“谁着天瓢洒飞雨,半空翻转玉龙腰”(《黄峪》)的诗句,可见诗人们常将夭矫的游龙与瀑流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晴雪飞滩”,则是流瀑在浅水处撞击山石,迸溅水花如雪的奇观。这三句不但动态婉然,而且色彩鲜明,如同特写。既有全景的壮观,又有区段的特写,瀑布的形象,就充实丰满,历历在目了。[3]
主旨:这首小令以奇思妙想,再现了雄浑壮观的瀑布景象。运用比喻手法写瀑布之壮观。这首小令写瀑布能如此鲜明壮观,生动形象,原因之一是比喻艺术极为高超。“雪练”、“冰丝”、“带雨”、“露华”是借喻,“白虹”、“玉龙”、“晴雪”是明喻。
多角度、多层面的比喻,既描画出瀑布的动态,也写出它的静态,还写出它的色相。更为难得的是写出它流走飞动的神韵。由于多种比喻效果的产生,虽然曲中不见“瀑布”二字,但瀑布的奇观韵味却极为生动地表现出来。有人称乔吉是曲家之李白,如果从其雄奇豪迈的浪漫主义风格看,确实相类。写作特点:【越调·天净沙】春白 朴白朴(1226—1306),字仁甫,又字太素,号兰谷。生于开封,后定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父白华,官至金枢密院判官、右司郎中。白朴7岁时,寄养于元代著名诗人元好问家,好问待之如亲子。白朴为学甚勤,颇得元好问称赏。36岁时,史天泽迁中书右丞相,力荐白朴于朝,白朴“再三逊谢,栖迟衡门,视荣利薄如也”,于是终身不仕,一生过着优游阀居生活,交流者均一时公卿名流。其散曲或清丽典雅,或通俗活泼,不拘一格,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其诗文多不存,词作有《天籁集》传世,杂剧有《梧桐雨》、《墙头马上》二种。散曲今存小令37,套数4。 知人论世话白朴“春山暖日和风”:从远景开笔,以翠绿的“山”、温暖的“日”、和煦的“风”展示“春天”的大环境。
“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从近景着眼,写庭院人家的春景:庭院里有栏杆楼房,楼阁上珠帘锦绣;院子里还有刚刚吐翠的杨柳,秋千在春风吹拂中自然摆动。这显然是“春山暖日和风”大背景下的具体描画。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这是写院外景色。逗人喜爱的小莺小燕在春风中自由飞翔,还发出阵阵欢叫声;小桥底下的潺潺流水,水上漂荡着红色的落花。啼莺、舞燕、流水、飞红,与前面的景色相互映照,共同构成一幅诗意浓郁的春景图。 曲文赏析:主旨:此曲仅用28个字就描画了14幅春天实景,从而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绚丽多姿的“春景图”,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和生活的热爱。重点:把握“春景图”的构图艺术。
首句是广阔的春天背景,二、三句写大背景衬托下一个宁静和谐、充满生机的大院人家。在这院子里有别致的栏杆,雅致的楼阁,可凭窗远眺的帘栊,吐翠的杨柳,摆动的秋千,似乎让人听见大院中少女嬉戏的笑语欢声。二、三句的这种描绘,可谓结构中的主体,犹如文章中的“猪肚”,它使读者感悟到春光图里的主人公不是自然景色,而是活跃的人家。最后一句写“氛围”,以院外大自然的景色(“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入曲,殷实的大院就显得更加和谐与春意盎然了。写作特点:白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