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导学案(答案不全)

文档属性

名称 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导学案(答案不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2 07:2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导学案4
课标: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点:从汉朝到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及选官制度的变化。
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一、君主专制的演进
(一)、汉朝(内外朝制度)
汉武帝重用身边作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_________、_________等,参
与军国大事,以削弱_________。
(二)、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了_________体制,握有实权的先是_________,继而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隋唐
1、结构和职责:
唐朝中央的三省_________、_________和尚书,分别负责_________、_________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_________,相权分散。隋唐时在_________下设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部。
2、特点和作用:三省分权,
又相互__________和__________,保证了________的独尊,
提高了办事效率
(四)、宋朝
设立___________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______________职权。增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割宰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五)、元朝
1、___________是最高行政机构,行使___________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元朝以后,宰相权势越来___________,有时甚至可以左右___________的继承。
2、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六)、明朝
1、废丞相
(1)、原因: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宰相制度妨碍___________的高度集中,___________为巩固统治,在________年,借诛杀宰相___________废除___________制度。
(2)、措施:裁撤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___________负责。
(3)、影响: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使中国历史延续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君主专制达到空前的高峰。
2、设内阁
(1)、原因:为减轻皇帝沉重的政务负担,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2)、确立及发展:
①____________设立_______________最为侍从顾问
,帮助处理繁多的政务。
②___________时期,选拔___________入值___________,参与机密事物的决策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③___________时期,又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首辅时,大权尽归___________,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3)、评价(性质):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___________。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七)、清朝
1、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__________,置__________。奏章__________,由___________负责。但军国机要由__________组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夺。皇权受到很大的___________。
2、康熙时期:设立___________,挑选___________入值,中枢机构一分为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三足鼎立,互相___________,最后集权于___________。
3、雍正时期:
(1)、原因:处理___________
(2)、特点:①结构简单②军机大臣__________不高,但都由钦定③办事机密
(3)、职权:接受___________召见,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4)、影响: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标志着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二、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一)、汉朝:主要实行___________。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______、_____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___________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选用官吏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随着
_____________的没落,依靠_____________选官的___________已经无法继续下去。
、隋唐:隋文帝废除_________,开始采用__________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
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1905年,科举制废除。
科举制:1、积极影响:①科举制是封建___________的一大进步。它把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_____________、扩大官吏人才______________,提高官员___________。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___________,大大加强了___________。③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2、消极影响:①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②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③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自主测评:
宰相制
内阁制
权力
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参与决策权
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咨询机构
权力来源
宰相制度赋予
皇帝的支持和信任
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强化皇权
讨论一下:明朝的内阁与之前的宰相有哪些不同?
2、唐太宗时中书省的长官,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应该做的是(
)
交唐太宗裁定
B.
交门下省审议
C.
交枢密院出兵
D.
交尚书省执行
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中国古代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戌边
D.投做官僚幕僚
4.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地方权力与中央集权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5.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6、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皇帝是(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康熙
D雍正
7、材料解析题:
下面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设立时的情景:
明朝内阁大堂旧址
军机处内景
请回答:
(1)明清两朝分别设立上述机构的原因是什么?
(2)观察图片,概括这两个机构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其设立反映的本质问题。
趣味历史:君主专制的演进(巧计方法)
汉承秦制有变化,武帝起用布衣相;
魏晋南北有三省,隋唐六部完善它;
宋代皇权更加强,制约宰相有办法;
参知政事分行政,三司财政约束它;
元朝也设中书省,唐元中书要分开。
BACBD
答案要点:(1)明朝初年废除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忙,设内阁以备顾问。清朝建立后,重要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臣会议处理,皇权受到很大的限制。雍正时期设军机处以强化皇权。(2)两个机构的办公场所比较简单,不是法定的国家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反映出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BACBD
答案要点:(1)明朝初年废除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忙,设内阁以备顾问。清朝建立后,重要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臣会议处理,皇权受到很大的限制。雍正时期设军机处以强化皇权。(2)两个机构的办公场所比较简单,不是法定的国家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反映出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预习导学:
《好了歌》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
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
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
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
说一说皇帝愁什么
该诗歌反映了哪些矛盾
史料研读一: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明太祖朱元璋
史料研读二:
材料一: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
材料二:张居正……死后,满门查抄,长子自杀,次子充军,全家饿死十多人,威震一时的首辅竟
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
史料研读三: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清朝一位军机大臣对自己工作的形容


年代


年代


年代


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