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习题2
1.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持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总理衙门失策和朝廷猜忌
B.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慈禧太后无主见
D.同僚倾轧、武器落后和军费不足
2.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黄海海战
C.反割台斗争
D.南京保卫战
4.近代列强在中国获取权益的过程中,《马关条约》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A割地方面
B赔款方面
C通商方面
D投资方面
5.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
)
A.各国使馆林立
B.某国使馆举办舞会
C.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D.驻扎有外国军队
6.
下列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致远”号撞向敌舰
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
义和团战士
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
C.掀起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
7.
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家被八国联军洗劫过。”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见到过中华民国袁大总统。”赵洋说:“我曾在老佛爷60大寿的庆典中表演过呢。”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A.
张义
B
.
李辛
C.
王平
D.
赵洋
课后练习与提高
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A.封建落后性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3.《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规定主的主要危害在于
A.便于日本向中国扩张势力
B.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C.列强的侵略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D.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其重要影响之一是
A.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 B.朝鲜为日本所吞并 C、日俄关系得到缓和
D.辽东半岛被日本长期占据
5.甲午中日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有①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加剧②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③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④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19世纪末期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中期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
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
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华投资设厂的权利
7.甲午中日战争后,民间组织义和团自发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
A.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阻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其灭亡
8.《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有利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商品输出
B.有利于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本输出
C.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使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9.“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20世纪”。这里的“礼物”指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