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导学案 (3)(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导学案 (3)(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2 09:1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5
【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列举甲午中日战争的重要战役,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影响及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2、概述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影响
二、学习重点:《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学习难点:近代中国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训练
【名称解释】
领会概念,突破难点
商品输出
顾名思义,就是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工业品,这些商品包括鸦片、列强本土生产的产品。商品输出要早于资本输出,在1840—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年期间,绝大部分是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不多,其本质是控制中国的市场。这种经济侵略方式主要是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资本输出
是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例如《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投资开办工厂、开矿、修建铁路、开设银行,资本输出占主导,商品输出为辅助,其本质是通过资本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其危害性更强。这种经济侵略方式是西方主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先认真通读课本P58-61页的内容,再完成以下填空,梳理基础知识,形成知识体系,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进行“兵教兵”,8—10分钟后交流汇报。
一、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1、日本经过
后,军事实力大增,为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困难,随后对外侵略扩张。
2、清政府经过洋务运动的改革,但
依旧腐朽落后。
二、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1894——1895年)
爆发标志:
年7 月,日本舰队在朝鲜 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主要战役:平壤战役——(
)战役——日军攻占大连、旅顺——(
)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三、结果及危害
《马关条约》的签订,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
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激起了
人民反割台斗争;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
,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反映了帝国主义在经济上
的侵略要求。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在19世纪末的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经济侵华主要以资本输出为主,以前是以
为主。
四、“冲击——反应”
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
狂潮,加速了中国人民的救亡运动。1898年康有为发起了
运动;1900年北方农民组织
,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进行反帝斗争。1900年夏
入侵北京,镇压义和团运动。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归纳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战争
(一)战争:
战争名称
时间
发动国家
条约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


1900—1901年
德国等8国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931—1945年
日本
《菠茨坦公告》
(二)、危害:正确连线
《南京条约》
完全沦为“两半”社会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两半”社会程度加深了
《马关条约》
“两半”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两半”社会
【知识树】
【我的疑问】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该督(李鸿章)身膺疆寄数十年,其昔日攻粤、捻诸逆,以洋人得功,遂终身以洋人为师,而不知改变。……创办海军,糜币千数百万,而至今不能一战。是李鸿章之贻误大局者一。
材料二
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力,购制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引自李鸿章1894年《据实陈奏军情折》
材料三
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们不能了。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事做。他们答:那些兵不能打仗,中国军队目的不是作战,而是威吓百姓。我说:若相信再战没好处,应当议和。他们说:自然他们希望议和,但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怎能办到呢?我说:假若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公使……进行商谈。他们高兴了,请求我立即照办。
──引自美国公使田贝《论中日战争》
回答:①材料一作者为何指责李鸿章?理由是否属实?
②材料二认为中国海军与日本相比“相形见绌”的原因是什么?其真实意图何在?
③材料三中清政府总署官员对中国军队作用的谈话,说明了什么根本性的问题。
④分析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何在。

【回标小结】对照学习目标和以下结构图示,完成填空,请用2—3句话概括本课的核心内容,小组交流后登台大声汇报。
【巩固训练】
1、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状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状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
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B、黄海战役中
C、威海卫战役中
D、淮海战役中
2、《马关条约》的签订“表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最主要依据是
A、赔偿白银二亿两
B、增开四个通商口岸
C、开辟内河新航线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辛丑条约》的内容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中国内地全部开放通商
C.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 D.设立总理衙门
4、“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拆除山海关炮台10
000元,拆除大沽南炮台1
000元,拆除大沽北炮台3
000元……。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款项用于履行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侵华的发展趋势是
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
 B.从开口通商到割占土地
C.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
 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_____、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南京条约》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应享优例豁除。
——《马关条约》
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 _______条约》
材料一中条约哪一年签订?横线上空缺的内容是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中《马关条约》签订与哪场战争有关?结合所学知识,从侵略方式看,材料二中条约与材料一中条约最大不同之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内容出自哪份条约?这份条约对中国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政府软弱腐朽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义和团运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