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2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熟知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基本事实;识记《辛丑条约》内容,了解其主要意义;能够联系有关事实归纳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完成预习学案;整理疑惑。
二、预习内容
一、中日甲午战争
1.背景:
(1)根本原因:日本
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侵略扩张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侵略
、夺取
、占领
,进而征服
的扩张政策。
(2)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
,日本借机大举派兵入朝。
2.过程:主要战役:
、
、
、
3.结果:战败签约,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
。
内容:(1)
(2)
(3)
(4)
影响:
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侵略深入
;外国资本挤压,严重阻碍了
;巨额战争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
4.影响:
(1)民族危机的加深:战争宣告了
的破产。甲午战后,中国国势艰危,民生凋敝。
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列强竞相在中国
,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
(2)民族的觉醒:清王朝开始进行
,中国的
和 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
的斗争。
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义和团运动
1.口号:
,表明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
。
2.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5.历史意义:体现了中国人民
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
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
。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背景:
(1)原因:甲午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不断高涨,由民间组织的义和团自发组织的反帝爱国运动,将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2)借口:“
”。]
2.过程:1900年,八国联军在
率领下从
进犯
,义和团向
和
发起猛攻。
3.结果:1901年9月,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
。
内容: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
两,分
年还清,本息共
两,以
、
作抵押;在北京设
,允许
驻兵保护;准许各国驻守
铁路沿线战略要地;惩办“首祸诸臣”等。
4.影响: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不平等条约,
不仅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而且使中国的
被列强操纵控制;在北京设立的
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三、提出疑惑
1.
2.
3.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识记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马关条约》内容、影响、台湾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史实、《辛丑条约》内容及影响
2、分析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近代中国受屈辱的原因
3、结合现实问题,探讨近代中国的历史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4、明确战争性质,将其升华为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责任感。
5、关注现实、关注祖国的未来,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坚定的使命感。
二、学习过程
参考1:列强对华侵略的阶段性特点比较
列强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并以《马关条约》为界,分为以商品输出为主的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和以资本输出为主的帝国主义阶段。
(1)1840~1894年:①主要国家:英、法、美、俄。②特点:A.以武装侵略为主,坚船利炮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工具。B.通过不平等条约,巩固和扩大侵略成果(注意举例)。C.利用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倾销商品,商品输出成为这一时期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D.列强在对华进行政治经济侵略的同时,还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举例)(2)1894~1900年:①主要国家:除了英、法、美、俄外,日本和德国成为侵华的急先锋。②特点: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帝国主义联合起来侵略中国,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相同点: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本质相同,都是为实现列强掠夺中国财富的目的。
(3)不同点:①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向中国倾销工业品和掠夺原料。一些国家的商人还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②《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除继续向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外,还通过奴役性的贷款、在华开矿修路、投资建厂,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输出。
参考2《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的变化。①社会矛盾: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确立,中国社会两大主要矛盾趋于汇流,集中表现为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统治集团(后来是北洋军阀)的矛盾。②清政府: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③列强侵略方式:以华治华。④革命任务:斗争目标集中表现为反对本国政府的反动统治。⑤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摘自《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二
1862年5月10日,英法军队以军舰大炮打败太平军,占领了宁波港。5月16日,夏福礼给普鲁斯的报告说:“……结果打败了太平军,并把他们赶出城。就在太平军撒离宁波的那天晚上,我们立刻把满清官员送去衙门复职,并把宁波正式移交给他们。”
材料三 19世纪末一位爱国志士绘制的《时局全图》显示:俄国熊占据长城以北和东北地区,英国虎占据长江流域、虎尾缠着山东半岛,德国旗插在山东,法国蛙蹲在西南,美国鹰盘踞在菲律宾,对中国虎视眈眈。一个清朝官员昏昏欲睡。
材料四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请回答:
(1)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当前局势”指什么 为什么他认为“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社会面临怎样的现状 说明了什么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为什么说“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 结果怎样
(5)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清政府与列强关系的变化并谈谈你的认识。
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学习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1894年——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进一步说明了清政府的腐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归于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危机也就意味着转机,民族资产阶级由此登上了政治舞台,他们为了救亡图存,进行了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