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的十年对峙》习题2
一、选择题
1.下图是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某次重大历史事件的领导人群像,他们分别是贺龙、朱德、周恩来、叶挺和刘伯承。这座群像纪念的是
(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B.井冈山会师
C.南昌起义
D.湘赣边秋收起义
2.《秋收起义暴动歌》唱道:“拿起武器闹革命,工友农友真英雄;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歌中“成了功”的含义是
( )
A.起义军占领了大城市长沙
B.放弃攻打大城市,向山区进军
C.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号
D.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3.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里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
( )
A.武装反抗的策略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D.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4.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位外国来访同志说:“……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 )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B.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长征的胜利完成
5.《剑桥中华民国史》写到:“当共产党出发长征时,亚朋德和A.J.比林汉(外国传教士)考察了共产党原先统治过的地区。在那里他们发现农民们喜欢的是共产党,而不是国民党。”当时农民们喜欢共产党的主要原因是
( )
A.红军打败了国民党“围剿”
B.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
C.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利益
D.国民党对日妥协投降
6.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第五次反“围剿”
D.长征
7.“红日照遵义,长征排万难。突破重围去抗日,高举红旗上延安。转危为安靠谁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主席!”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是指
( )
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 ③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④工作重心转向农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8.从大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依次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其中实现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成功转移的直接原因是( )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三幅图片:
图一 毛泽东的书法 图二 江西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旧址
图三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结合图一回答,井冈山的星星之火是如何发展成为燎原之势的?
(2)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地军民采取的作战方针是什么?
(3)图一、图二和图三之间有什么关系?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答案
1.C 2.B 3.D 4.B 5.B 6.D 7.B 8.B
9.(1)1927年,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1927~1930年,全国共建立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力量发展到10万多人。井冈山的星星之火,逐渐发展成为燎原之势。
(2)粉碎敌人的反革命“围剿”。采取了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
(3)①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革命武装力量的壮大,国民党发动三次反革命“围剿”被粉碎,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创造了条件。②意义:中国革命有了统一的政权机构,使革命发展更加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