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导学案5
【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日军侵华的罪行,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意义;
2.列举国民党正面抗战和共产党敌后抗战的重要战役。
3.探讨抗战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学习重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意义
三、学习难点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训练
【名词解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0世纪30年代日本大规模侵华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暂时摒弃阶级利益,合作抗日,发动各阶级、阶层的人民,进行全民族抗战。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涵盖的除了汉奸之外各个党派、团体、军队共同参加的全民族的战争,它是是海内外华人评价抗战胜利之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国共两党合作的特点是党外合作,即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两党外部进行合作,双方各有自己的军队、政权和地盘、纲领。
【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先认真通读课本P74-77页的全部内容,再完成以下填空,梳理基础知识,形成知识体系,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进行“兵教兵”,8—10分钟后交流汇报。
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20世纪30年代,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1.侵略事件
①1931年,制造
事变,侵占东北;
②1935年,制造
事变,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③1937年,制造“
”,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2.侵略暴行
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
“
部队”。(成立于中国东北的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
二、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
开始:
年七月“
”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结束:
年八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正面战场
国民政府初期组织了
会战、太原会战、
会战、武汉会战,
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敌后战场
方针
中共制定了
路线,实行持久战方针和游击战术。
史实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取得
大捷(首次大捷),
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等。
国外战场
为确保滇缅公路,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
作战。
胜利意义
1、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
完全胜利,2、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3、中国抗战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
4、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胜利原因
1、性质是正义的
战争。2、在
旗帜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3、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知识树】
【我的疑问】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士兵斋藤在修水前线作战,战斗间歇,他到一条小河边用汽油桶洗水果,不小心汽油桶被水冲走了。
日本兵跟在后面追,却发现汽油桶漂向了对岸。
这时,他发现对岸有个正在洗澡的中国兵,双方都大吃一惊。
因为都没有带枪,双方谁也没有办法射击,那中国兵慢慢站起身来,拾起汽油桶,取出一个水果吃了一口,向后面的树林退去。
这个日本兵鬼使神差的用日语问了一句:“好吃吗?”
没想到这个中国兵居然用日语回答道:“谢谢。”
看来这可能不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兵,而是个下级军官。出于好奇,这个日本兵继续问:“你们过得怎么样?发的钱多吗?”
那个中国兵站住脚步,耸耸肩说:“好几个月没有发饷了。”大概是觉得这个日本兵有趣,又补充道:“日子不好过啊,有督战队,不好好打仗就可能被自己人打死。”沉默了一下,又说:“那样我就看不到夺回台湾,看不到占领大阪,也看不到占领东京了,多遗憾。”说完,带着汽油桶慢慢走向树林中去了。
“这是个广东兵,看起来很瘦。”斋藤在回忆的最后说。
——节选自萨苏《一个日本兵和一个中国兵的对话》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哪一句对话会让你感动?为什么?
(2)如果你是这个广东兵,你隔着河会对斋藤说些什么?
(3)是什么使像斋藤一样的日本兵在战争中由人变成野兽?
(4)战争是残酷的,人性之美丽却是永恒的。你认为中日青少年对当今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应持何种态度?
【众说纷纭】1、中国的抗日战争起点应是“九一八事变”;
2、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不仅仅是中共,还应该有国民党政府;
3、如果没有二战的爆发,中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国抗战的胜利之路还很漫长;
4、八年抗战的胜利尽管使南京国民政府赢得了一场民族解放的政治生存仗,其国际地位也空前提升,但国民政府为此而将“国底掏空”,统治根基相当薄弱,更要命的是还使它立即面临了内战爆发的巨大内忧,更使它立即处于“战、和两难”的极端困境。从此角度看,日本的侵略战争成为日后南京国民政府丢失大陆,败走台湾的客观历史原因。
【回标小结】对照学习目标和以下结构图示,完成填空,请用2—3句话概括本课的核心内容,小组交流后登台大声汇报。
【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七七事变之所以成为全国抗战开始的标志,是因为当时(
)
A.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B.中国军队首次对日作战
C.中日矛盾逐渐上升
D.日本全面侵华,中国人民广泛抗日
2.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基本依据是(
)
A.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
B.国民政府内部的变化
C.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英美对日态度的变化
3、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对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实质反映了(
)
A.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
B.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战局
C.只依靠政府军队抗战
D.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
4、美国《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5、《东史郎日记》(日)记载:“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个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是道听途说的,不符合事实
B、可供研究南京大屠杀的情况使用
C、真实反映了淞沪会战的惨烈场景
D、说明中国开始进入抗日战争时期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东南亚战场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37个师团
45个师团
15个师团
材料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虽然美国海军主力集中太平洋,但陆军主力的使用始终受到欧洲战场的限制。法国二战史学家亨利 米歇尔写道:“事实上,由于英军和美军兵力不够,惟一对日军作战的陆军就是中国的陆军了。”
材料三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中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四
反法西斯战争伤亡损失统计
中国
美国
英国
伤残
死亡
经济损失
死亡
死亡
3500万人
2000多万人
5620亿美元
40.5万人
37.5万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举一例)抗击日军的主要战役。
(2)材料三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四,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
(1937—
年)—
)
开始:“九一八事变”
全面:“
”
正面
战场
“731部队”
进行细菌战
意义:是一百多年
次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大大增强了
;是
的
重要组成部分,为其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中国的
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