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抗日战争 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16 抗日战争 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2 09:2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抗日战争》教案4
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卢沟桥事变、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等史实;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中国战场的贡献及地位;
过程与方法: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史料分析、对照比较
情感与价值: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起重大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战争责任观,从而引导学生理性爱国。
教学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
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成因;
教学过程:
自主导学:根据课文内容设置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课前导学。
导入设计:从《义勇军进行曲》导入新课导学流程:分六组角色扮演(国军组、共军组、同盟组美英苏、日本鬼子组、民众组、评判组)
一、1、民众组列举1931年至1937年日本为侵略中国制造的重大事件
2、日军代表剖析20世纪30年代发动一系列侵华事件的原因
3、民众组代表控诉日军在中国的罪行
4、日军代表为从“人性变为反人类的兽性?”进行辩护
5、评判组对日军代表的理由进行驳斥
二、1、共产党代表发情对七七事变后时局的看法
国民党代表发表对七七事变后时局的看法
民众组代表发表对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看法和希望
2、日本代表介绍作战计划和原因
国民党代表谈抗战的方针、介绍四次会战及作用。
评判组对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进行点评。
共产党代表介绍作战的路线、方针、及领导的重大战役。
民众组介绍全国其他各民族抗战史实。
英国代表介绍中国远征军作战情况。
三、1、老师讲述抗战胜利的时间、标志
2、合作探究:各组讨论本组对抗战胜利的贡献大小,日军代表反思失败原因,评判组进行总结。
3、合作探究:各组代表分谈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四、结合史实和图片归纳影响当前中日关系友好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面对错综复杂的中日关系,请中共代表谈谈如何处理与日本、国民党及国内各族人民的关系。
评判组谈谈在关心国家大事时我们中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
教学纲要:
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及其暴行
1、日本30年代侵华史实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1935年,华北事变,平津危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日军的滔天罪行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1941年初河北省丰润县潘家峪案
七三一细菌部队。
二、全民族的抗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中国军民的抗战
1)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台儿庄战役,
2)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3)各少数民族抗战
4)境外作战
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抗日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1、胜利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
2、胜利原因:
3,胜利意义:
教学作业:课堂检测
板书设计:(略)
教学延伸:看一本抗日题材的书籍,观一部抗日影片,讲一个抗日故事,写一篇感想。
材料引用:
教学后记: